BBA的豪华光环褪色,谁能在电动化时代找回场子?
这几年,豪华车市场的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大家提起宝马、奔驰、奥迪(BBA),脑子里立马浮现“高端”“面子”“成功人士标配”,可现在呢?
这三家德国老牌车企的日子似乎没那么好过了。
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一公布,数字冷冰冰地摆在眼前——BBA集体遭遇增长瓶颈,利润下滑、销量萎缩,尤其是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啃起来越来越费劲。
豪华车不香了?BBA集体“感冒”
先看看数据:宝马虽然还是三兄弟里最赚钱的,但净利润比去年少了近三成;奔驰更惨,利润直接腰斩;奥迪倒是营收涨了点,可赚的钱只有宝马的三分之一。
说白了,这三家都在经历一场“豪华车寒冬”。
为啥会这样?
表面上看,关税政策、经济环境都是影响因素,但真正的问题藏在更深的地方——BBA的“金字招牌”正在被国产新能源车一点点撬动。
以前大家买车,30万预算闭眼选BBA,现在呢?
理想、问界、蔚来这些国产新势力,配置拉满、智能化领先,价格还比BBA便宜,消费者心理那杆秤早就开始倾斜了。
中国市场的“滑铁卢”:BBA为啥卖不动了?
中国市场对BBA有多重要?
简单说,全球每卖三辆BBA,就有一辆在中国。
可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销量跌了15.5%,奔驰跌了14.2%,奥迪跌了10.3%。
这个跌幅,放在全球市场都是最扎眼的。
问题出在哪?
1.入门车型卖不动了:BBA的“走量车”比如宝马X3、奥迪A4L、奔驰C级,价格区间在20-40万,以前是很多中产家庭的“人生第一辆豪华车”。
可现在呢?
国产新能源车在这个价位疯狂内卷——理想L7空间更大、问界M7智能座舱更先进,消费者一对比,BBA的“豪华光环”瞬间不香了。
2.高端车型也撑不住了:奔驰S级、宝马7系这些百万级豪车,以前是老板们的专属座驾,可经济环境一波动,有钱人也开始捂紧钱包。
再加上国产高端新能源车(比如仰望U8、蔚来ET9)的崛起,BBA的“顶级豪华”标签正在被稀释。
3.经销商“反水”:去年开始,不少BBA的4S店悄悄卖起了华为问界、理想,为啥?
因为这些车提成高、卖得快。
BBA的销售顾问现在推自家车都没啥激情,消费者进店一看,销售自己都不信这车有多好,还怎么买?
电动化转型:BBA的“救命稻草”还是“慢性毒药”?
燃油车卖不动了,BBA当然知道要转型电动化,可这条路走得并不顺。
宝马:算是三家里电动化最积极的,上半年卖了22万辆电动车,比奔驰和奥迪加起来还多。
但问题在于,宝马的电动车(比如iX3、i3)销量全靠降价撑着,利润薄得像纸。
接下来宝马押宝“新世代平台”,号称要搞出续航更长、充电更快的电动车,可消费者买不买账,还得看实际表现。
奥迪:电动化增速最快,上半年卖了10万辆纯电车,增长32%。
奥迪Q6L e-tron用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算是抱了条“大腿”,可销量基数还是太小,短期内难成气候。
奔驰:最惨的一个,电动车销量不增反降,同比跌了14%。
奔驰之前喊过“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口号,现在悄悄改成了“混动也行”,明显是怂了。
消费者心理的小九九:
“买BBA的电动车?图啥?续航不如国产车,智能驾驶落后一代,价格还死贵。”这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
BBA的电动车,目前最大的卖点可能还是那个“标”,但在新能源时代,品牌溢价能撑多久?
未来的BBA:还能重回巅峰吗?
BBA现在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一场“时代淘汰赛”——燃油车的辉煌已成过去,电动化、智能化才是未来。
可转型不是喊口号,得真金白银砸进去,还得消费者愿意买单。
1. 产品力必须跟上:国产车已经证明了,堆配置、卷智能才是王道。
BBA如果还抱着“豪华品牌就该卖溢价”的心态,迟早被市场教育。
2.价格得务实:BBA的电动车动不动比国产车贵十几万,消费者又不是傻子。
除非你能证明自己的技术领先一代,否则降价是唯一出路。
3.销售渠道要改革:4S店模式在新能源时代已经落伍了,直营、线上订车、透明价格才是趋势。
BBA如果还指望经销商“用爱发电”,销量只会越来越惨。
最后说句扎心的: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买车越来越理性。
BBA的“豪华光环”正在褪色,如果它们不能快速适应这个新时代,未来可能真的会变成“老一辈的情怀车”。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别光看品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毕竟,车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撑面子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