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一聊到车,大家是不是都有个感觉,好像风向变得特别快。
就拿前阵子热闹的广州车展来说吧,往年这会儿都是各大车企年底冲业绩、发新车的最后机会。
可今年有点不一样,咱们自己国家的那些明星品牌,像是小米、华为,还有“蔚小理”这些新势力,反而挺淡定的,没怎么发布全新的车型。
倒是那些合资品牌,比如丰田、本田、大众这些,动作一个比一个大,又是发新车,又是搞宣传,看着好像要搞一场“大反攻”。
很多人都在说,你看,合资车终于要认真起来了。
但你要是真仔细扒一扒他们的新车和新动向,就会发现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这哪是什么反攻,这简直是一场颠覆过去三十年玩法的大变革,而且变革的核心,居然是我们中国的技术。
这事得从一个咱们都特别熟悉的套路说起,那就是“一车两吃”。
以前咱们去买车,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你看中了一汽丰田的卡罗拉,觉得不错,结果旁边广汽丰田的销售又会跟你说,来看看我们的雷凌,跟卡罗拉是兄弟车,配置还更高。
或者你看上了东风本田的CR-V,广汽本田那边就有一个长得差不多的皓影在等着你。
还有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更是让很多人纠结了好多年。
这就是外国品牌在中国最喜欢用的策略,一个车型,给两家合资工厂生产,各自改改外观、内饰细节,起两个不同的名字,然后一起卖。
这么做的好处太明显了,研发成本摊得薄薄的,生产规模上去了,成本就能压下来,定价和优惠的空间就大了。
在那个合资车不愁卖的年代,这招简直是百试百灵,反正消费者认的就是丰田、大众这个标,产品本身也确实可靠,所以大家也乐意买单。
但现在,这套老玩法彻底行不通了。
为什么?
因为咱们自己的国产车实在太猛了。
当比亚迪把插电混动车的价格打到十万以内,油耗比日系车还低;当理想汽车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强大的智能系统重新定义了家庭用车;当各种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舒适性上全面超越同价位的合资车时,你再拿着一款除了“省油耐用”之外没什么亮点的合资车,跟消费者说“我们这还有一款跟它差不多的兄弟车哦”,你觉得还有人会感兴趣吗?
大家只会觉得,你这俩车都没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不看看旁边那台能语音控制、能自动泊车、还有个超大屏幕的国产车呢?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看看最近一年的汽车销量排行榜,合资品牌的销量前二十名里,还能成双成对上榜的“兄弟车”,就只剩下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还有丰田的两款SUV了。
像卡罗拉和雷凌这种曾经的销量王,早就跌下神坛了。
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投了票,老一套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面对这种局面,这些聪明的国际巨头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意识到,再抱着以前那种全球统一研发、然后拿到中国来“一车两吃”的思路,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内部变革”开始了,他们不再要求两家合资公司必须生产一样的车,而是开始“分头行动”,让它们各自想办法,去造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车。
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想出的办法,竟然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反向操作——开始大规模采用我们中国伙伴的技术和平台。
这其中,丰田的动作最具有代表性。
在广州车展上,广汽丰田推出了一款叫“铂智7”的纯电动车。
这车可不是丰田全球通用的TNGA平台出来的,而是完完全全基于广汽埃安的新能源平台打造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丰田自己搞的电动车(比如bZ4X)在中国卖得不好,于是干脆直接拿来了合作伙伴广汽已经验证成功的技术来造车。
这可不是头一回了,之前广汽丰田推出的“铂智3X”,也是用了广汽的平台,结果一下子成了丰田在中国第一款月销量能破万的纯电动车,这让丰田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你看,广汽丰田这边靠着“中国芯”玩得风生水起,而另一边的一汽丰田呢?
还在老老实实地跟着丰田总部的全球战略走,这次车展带来的新车,像新一代的RAV4荣放、新款卡罗拉,依然是纯正的丰田血统。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一个合资公司成了大胆拥抱中国技术的改革派,另一个则坚守传统。
丰田的这两家合资厂,已经开始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技术道路了。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大众和奥迪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大众集团直接宣布和中国的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合作,要用小鹏的技术平台来开发新的大众品牌的电动车。
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堂堂世界第一大车企,居然要反过来用一个年轻的中国品牌的技术来造车,这本身就说明了大众在智能化方面的焦虑和对中国技术的认可。
奥迪也是一样,它在上海的合作伙伴上汽奥迪,已经开始和同属上汽集团的“智己”汽车共享技术和零部件,快速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电动车。
而它在长春的合作伙伴一汽奥迪,则还是按部就班地引进奥迪在德国开发的e-tron系列。
你看,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都开始出现明显的技术路线分化。
一家负责大胆创新,用中国技术来适应市场;另一家则负责保持品牌的传统和全球同步。
所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合资大反攻”,这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救赎。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实实在在的技术崛起和市场自信。
过去几十年,我们总说“用市场换技术”,希望能从这些国际巨头身上学到先进的造车经验。
而今天,情况彻底反过来了,轮到他们用我们的技术,来保住他们在我们这里的市场份额了。
从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核心技术,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中国品牌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当丰田需要广汽的平台来打造爆款,当大众需要小鹏的技术来弥补短板,这就说明,我们已经从一个学习者、追赶者,逐渐变成了被学习、被借鉴的对象。
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件大好事,因为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买到的车就会越好、越便宜。
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信号,它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坚实地迈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