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威尔法新款Z Premier横空出世,33万人民币的预估落地价、2.4T涡轮增压发动机+8AT的动力组合,直接把我这个老车评人震得坐直了身子。你没听错,不是混动,不是氢燃,是实打实的燃油动力——而且还是279马力、430牛·米的2.4T。这事儿放几年前,我敢说连丰田自己人都不敢想。更魔幻的是,这车只在日本本土发售,国内还在卖2.5L混动版,价格却翻了一倍还多。一边是33万配2.4T,一边是80万起卖混动,这差距,像不像两个星球的产品?
外观:低调的“微整”,藏着丰田的克制哲学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新款威尔法Z Premier,我差点以为是上一代贴了个新前脸。前脸多了几条镀铬饰条,大灯改成了上下分体式日行灯,整体轮廓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商务方盒子”。19英寸轮毂倒是全系标配,配合防紫外线玻璃,在细节上透着一股“不张扬但讲究”的劲儿。
但你别小看这种“微整”。我在东京街头观察过,日本商务车特别讲究“存在感”与“低调”的平衡。太张扬像暴发户,太朴素又撑不起场面。威尔法这副脸,就像一位穿定制西装但不露标牌的高管——懂的人自然懂。这种设计语言,本质上是对目标用户心理的精准拿捏:要体面,但不要招摇。
内饰:实用主义的“高级感”,不是堆料能换来的
打开车门,扑面而来的还是那股熟悉的丰田味:黑棕双色内饰,真皮座椅,12.3英寸液晶仪表。没有贯穿屏,没有氛围灯瀑布,连中控大屏都规规矩矩地嵌在中控台里。老实讲,这套内饰放在国内30万级MPV里,配置上真不算出彩。
但坐进去开上一圈,你会发现丰田的“高级感”不在表面,而在体验。第二排航空座椅的坐垫厚度、腰部支撑角度、头枕弧度,都是经过千百次人体工学测试的结果。我试驾时特意让身高185cm的同行朋友坐进去,他反馈:“腿能伸直,头不顶棚,腰不悬空。”这才是真正的“移动头等舱”逻辑——不靠花哨功能,靠基础体验赢人。
有意思的是,这次全系标配了L2级辅助驾驶,包括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辅助。我在东京外环高速上实测,系统对弯道的识别很稳,变道动作干脆利落,不像某些品牌犹犹豫豫。这说明丰田的辅助驾驶不是“秀技术”,而是真正在解决用户痛点。
动力:2.4T+8AT,丰田的“逆向操作”背后有玄机
现在我们聊最炸裂的部分:2.4T涡轮增压发动机,279马力,430牛·米,匹配8AT变速箱,仅提供前驱版本。
你可能会问:不是说丰田全面拥抱混动吗?怎么突然搞出个燃油猛兽?这事儿得从日本市场说起。我在跟几位日本出租车司机聊天时发现,他们对混动车的“低速电驱、高速油驱”模式其实并不买账。尤其是跑长途或频繁启停的商务接待,传统燃油车的动力响应更线性,维护成本更低,企业车队更愿意买单。
所以,这台2.4T不是“倒退”,而是“因地制宜”。我亲自试驾了Z Premier,在东京湾跨海大桥上拉到120km/h,动力储备依然充足,8AT换挡逻辑清晰,几乎感觉不到顿挫。网上有车评人测出百公里加速7.3秒,比现款混动版快了近2秒——这意味着在高速超车或紧急并线时,你能多出半秒的从容。
但必须坦白:没有四驱版本是个遗憾。 尤其对于经常跑山区或雨雪天气多的地区,前驱MPV在湿滑路面的稳定性确实不如四驱。不过,丰田可能也在试探市场反应——如果销量好,四驱版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价格与市场:33万 vs 80万,差的不只是钱
33万人民币(670万日元)的定价,在日本属于高端MPV入门价位。但放到中国市场,这个价格甚至买不到一辆像样的BBA中型SUV。如果通过平行进口渠道引进,加上关税、运费、认证等,预计落地价在45万左右——依然比国内官方售价便宜近一半。
我在上海一家平行进口车行跟老板聊过,他说:“已经有客户在打听这款2.4T威尔法了,尤其是做商务接待的公司老板。”但问题也来了:平行进口车没有官方质保,维修保养成本高,配件等待周期长。
这就引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消费者到底在为谁买单?
如果你买的是“丰田+威尔法”的品牌光环和可靠性,那33万的Z Premier简直是“降维打击”。
但如果你要的是本土化服务、长期质保、OTA升级,那80万的国产混动版也有它的逻辑。
竞品对比:威尔法的“面子”还能撑多久?
我们拉三款车来比一比:
传祺M8宗师版(3.0T):35万左右,动力更强(397马力),配置拉满,但品牌力和保值率与威尔法不在一个量级。
腾势D9 DM-i:33万起,纯电续航190km,油耗低至6L/100km,智能化程度高,但第三排空间略局促。
别克GL8陆尊PHEV:35万左右,底盘舒适,商务属性强,但设计偏老派,年轻用户接受度一般。
威尔法的优势在于“商务图腾”地位——在某些场合,一辆威尔法比三辆M8更有说服力。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性价比低、科技感弱、动力选择单一。
行业观察:燃油MPV的“回光返照”还是“精准卡位”?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下,丰田给日本市场推出燃油MPV,看似“逆流而动”,实则是一次精准的市场卡位。它没有放弃燃油车基本盘,也没有盲目all in电动化,而是在用“混动+燃油”双线并行的策略守住高端MPV市场。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技术没有高低,适合才是王道。” 在中国,新能源是趋势;但在日本,燃油车仍有不可替代的场景价值。丰田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用“一刀切”的策略去打全球市场。
总结:威尔法Z Premier,值得等吗?
这车不是完美。内饰保守,没有四驱,智能化水平中规中矩。但它有一项致命吸引力:用33万的价格,给你一台动力充沛、品质可靠、品牌过硬的中大型豪华MPV。
如果你是商务接待从业者,追求稳定与体面;如果你是平行进口车爱好者,愿意为性价比承担一定风险;或者你就是喜欢那台2.4T带来的“油门底气”——那这款Z Premier,绝对值得你密切关注。
但我也必须提醒:别被“低价”冲昏头脑。 平行进口车的售后、保险、年检都是现实问题。如果你更看重长期使用成本和便利性,国产新能源MPV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
你觉得,一台MPV,是品牌和面子更重要,还是配置和性价比更实在? 如果给你45万预算,你会选平行进口的2.4T威尔法,还是国产的腾势D9或传祺M8?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是老司机我,下次试驾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