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别被赠品绕晕,这几样是厂家硬性要给的
去年表弟在城南那家4S提了辆新车,回到家翻后备厢的时候,一脸懵:“怎么没有三角牌?”我过去一看,不光三角警示牌没影儿,灭火器也不见踪影。销售当时还拍胸脯说“全套都有”,结果交付那天就装糊涂。后来还是他去找售后,把这些本该随车的东西补齐了。
其实有些物件,是厂家或者经销商必须交付的,不存在什么“送不送”的问题。比如购车发票,那张粉色和黄色联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没有它你连购置税都交不了;还有车辆合格证,这玩意儿是上牌必需品,我有个邻居当年因为合格证晚了半个月才拿到,新车只能停院子里晒着;再就是“三包凭证”,保修范围、公里数、年限都写得清清楚楚,有问题维权就靠它——不过很多人压根没仔细翻过里面的小字条款。
保养手册和用户手册也是关键,有些品牌需要盖章激活质保,不盖章的话,哪怕你按时做保养,也可能被拒绝免费维修。我还碰到过一次奇葩事:朋友在外地提的新车,到本地4S做首保,被告知一致性证书缺页,上牌差点卡住。这份证明车辆参数与公告一致的小册子,在部分地区真的是必查项目。
至于随车工具,就更容易被忽略。有些燃油车型出厂会带千斤顶和全尺寸或非全尺寸备胎,但现在不少新能源干脆只配补胎液加充气泵;三角警示牌是法律要求必须有的,缺了不仅安全隐患大,还可能年检不过关;灭火器嘛,有地方验车会看这个,小型轿车虽然不是全国强制,但最好确认一下有没有放在副驾座椅下方那个位置。另外像两把原厂钥匙、发动机舱开启拉杆这种小件,也算标配范围内,该有的一样不能少。
说完这些硬性规定,再聊聊4S店口中的“大礼包”。他们最爱挂嘴边的是“送几次基础保养”,通常指换机油加机滤。但这里头水分挺多,比如用的是矿物油还是半合成,全合成是不是要补差价,都得提前问死。我听一个修理工老李讲过,他接待过一位客户,本以为赠送六次免费保养能省不少钱,结果每次去都被告知某某材料费另算,到最后花的钱比外面快修店还高一点点。
增值类项目也常见,比如空气滤芯、空调滤芯更换,这种一般只有长期赠送套餐才包含进去,两次以内的大多只管机油机滤。不少店还会顺带帮你查轮胎气压、刹车片厚度、防冻液余量之类,这属于常规检查流程。不过四轮定位啊、节气门清洗,多半要么限次数,要么直接另收费——除非合同里白纸黑字写明包含,否则别想占便宜。
另外还有几个坑得留心:第一,有效期限制。有时候赠送服务只能在规定周期内用完,比如首任车主3年有效,你卖掉之后新主人就享受不到了;第二,只能在指定门店使用,你搬家或者工作调动去了别处,很可能作废;第三,就是一定要落到合同或单独协议上,口头承诺等于白扯,我自己吃过亏,当初答应我的镀晶后来死活赖账,说活动结束了不给做——可合同上一句没写,人家自然不会认账。
前阵子路过那家熟悉的维修间,看老李正蹲着给一台刚跑了一千公里的新SUV换玻璃水。他笑着跟我说:“这瓶玻璃水倒是不贵,可有人觉得既然‘免费’,就该啥都含,其实人家的意思只是顺手帮你添满。”话糙理不糙,大礼包里的内容,就像饭馆菜单上的小料,看似附带,其实都是提前算进成本里的,只是摊法不同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