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电动车新规实施,3种车禁止销售上路,买车千万注意!

最近,相信很多人的手机里都或多或少地看到过关于“9月电动车新规”的消息,说是有三种电动车以后既不能卖也不能上路了,这让不少每天依赖电动车出行的朋友心里犯了嘀咕。

大家可能会问,这规定是真的吗?

是不是全国都一样?

9月电动车新规实施,3种车禁止销售上路,买车千万注意!-有驾

我家里那辆车还能不能骑?

以后想买辆新车又该注意些什么?

这些问题确实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解释清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9月新规”并不是国家在今年9月突然颁布的一项全新的、从天而降的法律。

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规则,其根源是早在2019年4月15日就已经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

那么为什么最近又被热议呢?

原因在于,当年“新国标”出台时,考虑到市面上存在大量不符合标准的存量电动车,为了避免“一刀切”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各地都设定了一个过渡期,允许这些不合规的车辆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使用。

而现在,全国许多省市的过渡期陆续截止,比如有些地方就是到今年的8月31日或者9月1日为止。

所以,这更像是一个“最后期限”的到来,意味着对电动车管理的规范化执法将变得更加严格和全面。

那么,究竟是哪三种车被亮了“红牌”,被禁止销售和上路呢?我们来逐一分析。

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超标电动车”。

9月电动车新规实施,3种车禁止销售上路,买车千万注意!-有驾

什么样的车算超标?

“新国标”里有几条非常明确的硬性指标:首先,最高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其次,整车重量包括电池在内,不能超过55公斤;再者,电机的额定功率不能大于400瓦,电池的标称电压不能高于48伏;最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外观特征,它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

大家可以对照这个标准想一想,我们以前在路上见到的那些外形酷似摩托车,跑起来飞快,车身沉重,根本没有脚蹬子的“电动车”,它们显然都超出了这个范围。

这些车辆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动力强劲、跑得远,但安全隐患是巨大的。

试想一下,一辆重达七八十公斤甚至更重的车,以四五十公里的时速行驶,它的制动系统、车架强度和轮胎标准如果还是按照自行车的级别来设计,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距离会变得非常长,极易发生侧滑、翻车等危险。

在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中,这类超标车往往会被鉴定为机动车,如果驾驶人没有相应的摩托车驾驶证,就会被认定为无证驾驶,不仅保险不赔,还要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

所以,从源头上禁止销售和上路,是为了保护所有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种,是“无牌无证”的电动车。

随着管理的规范化,电动车上牌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要求。

这里的“牌”和“证”需要分开理解。

对于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它属于非机动车,车主需要携带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等材料到交管部门办理一个绿色的牌照。

这个过程相对简单,并且骑行这种车是不需要驾驶证的。

9月电动车新规实施,3种车禁止销售上路,买车千万注意!-有驾

而对于那些超出“新国标”范围,但符合机动车标准的电动轻便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它们就必须按照机动车的管理规定来,不仅要上蓝色或黄色的摩托车牌照,驾驶人还必须持有相应准驾车型(如D、E、F)的摩托车驾驶证,并且车辆需要购买交强险。

为什么要强制上牌呢?

牌照就相当于车辆的“身份证”,它将车辆和车主信息绑定在一起。

在过去,很多电动车肇事后逃逸的案件难以侦破,就是因为车辆没有身份标识。

实行上牌管理后,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能快速锁定责任人,这既是对受害者的保障,也是对驾驶人自身行为的一种约束,促使大家更遵守交通规则。

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交警对于无牌车辆的查处力度会更大,大家切不可再抱有侥幸心理。

第三种,是经过“私自改装”的电动车。

有些车主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更远的续航或是更“炫酷”的外观,会对车辆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装。

最常见的几种就是:拆除限速器,让原本最高时速25公里的车能跑到更快;私自更换或加装大容量、高电压的电池组,以增加续航里程;还有就是加装遮阳棚、爆闪灯、大功率音响等装置。

这些改装行为看似是满足了个人需求,实则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解除限速,意味着车辆的刹车系统和车身结构都要承受超出其设计极限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失控的风险。

9月电动车新规实施,3种车禁止销售上路,买车千万注意!-有驾

私自改装电池,尤其是使用那些来源不明、质量没有保障的劣质电池,极易因线路不匹配、充电协议不同等问题导致短路、过热,引发火灾。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电动车在充电时或在楼道内起火的悲剧,很多都与电池改装有关。

而加装的遮阳棚,不仅会影响驾驶者的视线,改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很容易导致车辆不稳,宽大的棚架也容易在穿行时剐蹭到行人和其它车辆。

因此,任何破坏车辆原有结构、性能和安全参数的改装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一旦被查处,不仅会被责令恢复原状,还会面临相应的罚款。

面对这样的规定,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你正计划购买一辆新的电动车,请务必在购买时擦亮眼睛。

首先要检查车身是否有多-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CCC”标志,这是产品符合安全标准的基本保证。

其次,要仔细核对车辆的合格证,上面的参数信息,如车架号、电机号等,必须与实车完全一致。

如果不放心,还可以通过扫描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相关网站进行信息核实。

对于已经购买了不符合“新国标”车辆的朋友,也不必过分恐慌。

各地政策在过渡期结束后,通常会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比如鼓励置换、折价回收等,具体可以多关注当地交管部门发布的官方信息。

总而言之,这项规定的全面落实,短期内可能会给一些人的出行带来暂时的不便,但从长远来看,它是在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当马路上飞驰的“小电驴”都回归到安全理性的速度,当每一辆车都有了自己合法的身份,当各种危险的改装行为被杜绝,我们每个人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更切实的保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