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腰斩。 ”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这句预判,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在行业内激起层层涟漪。
与这种谨慎预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车市热火朝天的景象:小米YU7锁单后要等上近一年才能提车,理想i6订单突破7万台,零跑汽车10月交付量同比增长超84%达到7.03万辆。
这一冷一热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从2014年开始,陪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免征购置税政策,在持续十年后,即将在2025年12月31日落下帷幕。
自2026年1月1日起,政策将调整为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并且每辆新能源乘用车的减税额上限设定为1.5万元。
与此同时,享受减免政策的技术门槛也显著提高,特别是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纯电续航里程要求将从不低于43公里大幅提升至不低于100公里。
政策变革的前夜,一场由车企主动发起的“兜底”大战正在上演。 截至10月底,已有包括小米、理想、极氪、蔚来、问界、坦克、smart在内的16家主流车企推出了“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
在成都万象城的一家小米汽车门店里,销售人员向顾客保证:“11月30号之前购买就不用担心购置税的问题。 ”类似的政策在其他品牌门店同样适用。
蔚来汽车对12月31日前锁单的全新ES8用户承诺,若因厂家原因导致2026年交付,将提供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补贴券。
问界为11月3日前锁单的2026款M7车型提供了补贴,理想和极氪则分别为10月31日前锁单的i6和9X车型推出了购置税差额保障。
这些补贴方案的核心承诺惊人地一致:只要在指定日期前锁单,即便车辆延迟至2026年交付,产生的购置税差额由车企承担,最高补贴1.5万元,通常通过抵扣购车尾款或现金方式返还。
购置税的计算方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车辆购置税按照车辆发票价格(不含增值税)的10%征收。
以一辆发票价格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在2025年无需缴纳购置税,到2026年购车则需要缴纳约9000元。 若是30万元的车,2026年则需缴纳约1.3万元的购置税。
根据政策,发票价格在33.9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在2025年可享受全额免征购置税。
到2026年,购置税减半征收后,消费者需要缴纳一半的购置税。 当发票价格超过33.9万元时,消费者需缴纳减免1.5万元购置税后的其余部分税款。
车企纷纷“自掏腰包”的背后,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交付周期普遍较长的现实。 小米汽车部分车型的交付周期长达45-48周,意味着现在下单很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提车。
理想i6的预计交付时间为16-19周,排产已排至明年。 蔚来ES8的交付周期为22-23周,蔚来为了赶进度,已将今年的产能拉到4万辆,12月单月更要冲刺1.5万辆。
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杨继刚指出,车企推出兜底方案远非简单的促销让利,更是一套应对2026年购置税减半征收的“防御性策略”,目的是避免因交付周期长导致用户因购车成本增加产生持币观望或流向竞品的风险。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第四季度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黄金窗口期”。
不仅零跑汽车10月交付创下7.03万辆的新高,鸿蒙智行10月全系车型交付也达到6.82万辆,创下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
小鹏汽车10月交付新车4.2万辆,单月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 蔚来汽车10月交付40397辆,同比增长92.6%。 小米汽车宣布10月交付量持续超过4万台。
A股上市车企同样表现强劲。 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17万辆。 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为20.67万辆,同比增长31.58%。
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为11.92万辆,同比增长36.14%。 赛力斯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1456辆,同比增长42.89%。
除了购置税补贴,各大新能源车企的其他优惠和补贴活动力度也不小。 一些现车充足的车企如小鹏,虽未推出直接的购置税补贴,但为新购车客户提供了其他形式的补贴。
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涉及减免力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技术要求的提升。 2026年起,享受减免政策的车型需满足新规要求,包括更严格的能耗标准和更高的纯电续航里程。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分析指出,2024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均纯电续驶里程已达114.2公里,明显高于现行要求的43公里,此次调整体现了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
有行业观点认为,逐步减少补贴能有效避免市场对政策形成过度依赖,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过渡到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 政策调整将低续驶里程、低成本、高排放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剔除优惠范围,强化了税收支持的精准性,强调了纯电及低碳导向。
随着2026年的临近,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深刻转变。 车企的“兜底”行为,消费者抢抓政策窗口的购车热情,共同勾勒出产业转型期的独特图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