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9月销量273125辆,新能源渗透率60%!资本市场为何仍不买账?

销量暴涨背后,是真正的实力突破还是行业泡沫下的虚假繁荣?吉利汽车用数据说话,但投资者用脚投票。

吉利9月销量273125辆,新能源渗透率60%!资本市场为何仍不买账?-有驾

吉利汽车最新销量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销量达273,125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9%,连续7个月保持同环比双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新能源车型表现——销量165,201辆,渗透率突破60%大关,同比猛增81%。

表面看,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成绩单。但资本市场反应却耐人寻味:股价并未随销量同步飙升,反而呈现震荡走势。究竟是不懂行情,还是看透了热闹背后的门道?

------

01 销量狂飙背后的三大硬核实力

吉利汽车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已达217万辆,完成全年300万辆目标的72%,同比增长46%。这一增速在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下堪称惊艳。

新能源车成为绝对主力。银河品牌销量120,868辆,同比暴涨131%,成为增长核心引擎。极氪、领克等高端品牌同样表现不俗,推动吉利品牌向上突破。

技术布局开始收获红利。吉利构建的“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逐步落地,在轨卫星数量已达41颗,卫星通信功能已应用到多款车型。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智能座舱体验。

海外市场稳步拓展,8月出口3.6万辆,前8个月累计出口25.5万辆,全球化战略初显成效。从亚太到欧洲,从拉美到中东,吉利正在全球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

02 亮眼数据下的隐忧与挑战

新能源阵营内部冷热不均。就在银河品牌高歌猛进之际,极氪品牌9月销量却同比下滑14%。这种分化暴露出吉利多品牌战略的协调难题。

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吉利销量增长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仍需打上一个问号。销量数字背后,可能是以价换量的无奈选择。

随着极氪与吉利合并进程推进,内部整合挑战不容小觑。虽然合并后预计将带来5%以上的增长效益和15%-20%的研发管理效益提升,但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资源分配问题依然棘手。

竞争对手同样在加速奔跑。比亚迪、长安等传统车企转型迅猛,蔚来、理想等新势力持续创新。吉利能否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仍需市场检验。

03 资本市场为何保持谨慎乐观

尽管销量数据亮眼,但资本市场对吉利汽车的态度却显得理性甚至保守。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

估值逻辑尚未完全转变。市场对吉利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制造业范畴,未能充分体现其科技属性。极氪的回归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但需要时间。

投资者更关注盈利质量而非单纯销量增长。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92.9亿元。但市场需要看到更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证明。

行业竞争格局存在变数。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投资者对车企的长期竞争力评估更加审慎。吉利能否笑到最后,仍需观察其技术护城河的深度与广度。

04 未来决战:技术壁垒与全球布局

吉利汽车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当前销量,更在于其构建的未来竞争力。

技术投入持续加码。从自研卫星通信、AI智能座舱,到神盾金砖电池系统,吉利正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出行企业。这些技术布局将成为长期竞争的关键筹码。

全球市场拓展加速。极氪已进入全球60多个主流市场,门店超1200家。在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市场表现亮眼,国际化战略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产品周期依然强劲。银河M9、极氪9X等新车型预售火爆,显示产品竞争力不减。随着这些新车型陆续交付,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

吉利汽车用连续7个月的双增长数据,证明了自己在行业变革期的顽强生命力。但销量只是表象,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

资本市场的谨慎态度,折射出对汽车行业未来的深度思考:在价格战与创新赛的双重压力下,谁能最终胜出?对于吉利而言,将销量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和技术领先地位,才是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

这场汽车产业的马拉松,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赛段。吉利已经证明了自己是短跑高手,但长跑冠军的宝座,仍需时间检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