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99%!曾经风光无限的豪车品牌保时捷,如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巨头宣布:裁员、涨价

2025年10月24日,这家被誉为“豪车印钞机”的企业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单季亏损高达9.66亿欧元,而去年同期还盈利9.74亿欧元。 更触目惊心的是,前三季度销售利润仅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销售回报率从14.1%骤降至0.2%。

利润暴跌99%!曾经风光无限的豪车品牌保时捷,如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巨头宣布:裁员、涨价-有驾

这一数据让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惊。 要知道,即使在2020-2023年疫情期间,保时捷仍保持逆势增长,2023年销售回报率高达18%。 而短短一年间,从巅峰跌至谷底,保时捷究竟遭遇了什么?

战略摇摆付出沉重代价

利润暴跌99%!曾经风光无限的豪车品牌保时捷,如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巨头宣布:裁员、涨价-有驾

保时捷在今年9月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这些战略调整带来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预计全年相关成本将达31亿欧元。

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之路充满坎坷。 2023年底,公司曾提出“2025年超半数新车电动化、2030年纯电占比超80%”的目标,但2024年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远未达预期。 作为电动化转型核心的Taycan车型,2024年销量暴跌49%,保时捷去年秋天已为此削减生产班次。

中国市场溃败成致命一击

中国曾是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21年在华销量达9.57万辆的峰值。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3.2万辆,同比下滑26%,市场份额从巅峰时的30%缩水至15%。

比亚迪、蔚来、极氪、小米等中国本土品牌以“高性能+高智能+快迭代”的组合拳,连续推出电动超跑与豪华轿跑车,直接分流了原本属于Taycan、Panamera的潜在买家。 保时捷的品牌溢价在“国产科技豪华”面前迅速褪色。

美国关税雪上加霜

美国关税政策让保时捷业绩承压加重。 今年前九个月,关税带来3亿欧元额外成本,预计全年损失约7亿欧元。 作为应对,保时捷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针对美国市场上调售价。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面临关税压力,美国市场却是保时捷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前三季度在美销量达64446辆,同比上升5%。 这引发业内讨论:保时捷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的策略能否持续?

裁员减压与管理层换血

面对经营压力,保时捷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裁员1900人,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更引人关注的是管理层变动,现任CEO奥博穆将于2026年1月1日卸任,由迈克尔·莱特斯接任。

投资者认为,奥博穆同时担任大众集团CEO,在保时捷转型关键期易引发利益冲突与问责机制弱化。 这一人事变动被视为保时捷应对当前危机的重要举措。

产品迷茫与品牌价值稀释

真正让保时捷陷于困境的,是已经超过10年没有新“车王”诞生。 在保时捷的车主文化中,“车王”代表着最夺目的设计与最顶尖的技术,能激发粉丝的热情与购买欲。

燃油版Macan、718 Boxster、Cayman即将停产,曾经撑起用户基本盘的车型在变革期率先折戟。 同时错失油车和电车市场,让保时捷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市场面临最严峻挑战。

为挽回消费者,保时捷近期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300人团队主导开发专属车机系统。 同时,保时捷亚洲首家品牌快闪空间也在上海淮海路揭幕,希望借此推广跑车文化,重建与消费者的连接。

保时捷的案例引发行业深思:即使是最顶尖的豪华品牌,在产业变革浪潮中也可能迅速失去优势。 当机械性能的传统优势遭遇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挑战,保时捷如何找回自己的节奏,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严峻课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