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摩托车加速进入东南亚市场,越南市场份额已接近30%,展示出中国车企在绿色交通转型中的强大竞争力

前两天朋友给我发了个视频,是他在越南胡志明市街头拍的。街上跑着成片成片的电动摩托车,特别扎眼的大多数都带着明显的中国品牌标志。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有点惊讶——越南市场电动摩托车的中国品牌占有率已经近30%,这数字要是放两年前,说不定没人信。

越南这样一个对摩托车依赖度极高的市场,电动化推进放缓确实很久。毕竟当地民众对价格敏感,充电基础设施不太完善,再加上线下经销体系还那么传统,转型路子走得不轻松。可十多家中国品牌扎了进去,多半是做长期投资策略,开始从供应链到本地化生产都下功夫了。有人跟我聊起这事儿时提到:你知道吗?这些企业不仅仅卖车,更多是在卖他们的供应链和研发能力。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

中国电动摩托车加速进入东南亚市场,越南市场份额已接近30%,展示出中国车企在绿色交通转型中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说到供应链,我想起了几年前和一位电动车厂家的研发总监聊天的场景。那时他形容研发流程就像煲汤,锅里有各种原料,但汤好不好喝,全靠火候和时间掌控。外面看起来简单,实际背后每个零件都得反复调试。稍有不慎,整个车的性能和安全就受影响。他说这话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块刚刚拆下来的电池包——电池模组那细节,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中国品牌进入越南市场,用本地组装缓解供货周期和物流成本,这种改变近乎是把火候调到最好状态了。

表面风光背后也有不少烦恼。一家国内某初创电摩品牌负责人透露,本地化铺设渠道费劲,越南市场充斥着低价竞品,价格战凶得很,我们只能细分市场掘金。他话里带着点无奈。这让我意识到,虽然中国电摩品牌数量多,规模不小,但单纯靠产品拼价格和配置,真的撑不起长期竞争。供应链质量控制、售后服务跟得上不,用户心理能被真正了解和满足吗?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茬。

中国电动摩托车加速进入东南亚市场,越南市场份额已接近30%,展示出中国车企在绿色交通转型中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让我稍微倒个台词,我前面讲研发像煲汤,其实也得补充:东南亚市场更像是把火放在了煲汤和炒菜的综合灶台上。除了研发调味,供应链链条还得灵活。用工成本、零件采购、本地法规配合,这些细节一环扣一环,尤其是考虑到跨国调配零件的时间和费用,等于给成本又加了一层保险丝,不合时宜就容易电路短路。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修车师傅告诉我的:那些电池不只是能撑多久,换电站和维修售后的便利性,才是真的让客户愿意买单的关键。

再说说价格。以一台售价在8000元人民币左右的电动摩托车来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基础设施更完善,用户可以省去不少后期费用。我做了个粗略心算,假设国内用户平均每公里能省下0.3元电费和维护费,越南的同等车型由于使用环境和配套不足,这个数字恐怕减少至少三成。客户潜在的总成本是这么样,心理上自然会有点蹙眉。它和现实渠道、售后服务形成的链条不够紧密,确实是品牌深度运营需突破的点。

中国电动摩托车加速进入东南亚市场,越南市场份额已接近30%,展示出中国车企在绿色交通转型中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说实话,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一个现象挺值得琢磨的:一些中国品牌在越南甚至开始尝试智能互联功能,这其实不是越南消费者的刚需,大家还是以实用和耐用为先。可品牌宁愿多花钱加这一块,也要给自己一个差异化标签,止损也好,提前布局未来也罢。我没细想过,这里面可能还有政策预期在作祟——毕竟东南亚一些国家对环保和智能出行的标准越来越严,那场宣传和教育成本谁买单,谁又能快速做减法折腾,是个颇复杂的问题。

前阵子,朋友跟我吐槽说他在泰国看到一个展会,现场十多家中国电动摩托厂家展出,有一款号称续航能达150公里,售价也挺有竞争力的,但实际体验下来,骑友群里反映的大部分续航普遍缩水20%多(样本不大,纯估算)。反复想想,这也不奇怪,电动两轮车的实际续航受到行驶惯、路况、载重和气候的影响相当大,厂家的标称续航多半是最优条件下的参考数据。和传统燃油摩托的耐用性比,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期待和失望都显得扑朔迷离。

中国电动摩托车加速进入东南亚市场,越南市场份额已接近30%,展示出中国车企在绿色交通转型中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说回越南市场,渠道的确有差距,但越南本地经销商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更看中是不是好修,配件快不快到,毕竟没人愿意为了五六十块的电池花半个月时间等货。在供应链被挑战的这条链上,实时性和服务体验成了关键节点。中国车企这方面能不能快速跟上脚步,是个很大的考验。

看着这一波中国电动摩托车在东南亚的投石问路,我既有期待,也忐忑。市场成交量的背后,是千万级别的电池循环和电机耐久要过的关;是本地执行标准、政策突变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群骑手换车心态的真实写照。我常常好奇,你觉得未来五年,这些中国车企能走多远?是打价格战留住客户,还是用技术和服务输赢,甚至还有第三条路没有被好好挖掘?(这段先按下不表)

中国电动摩托车加速进入东南亚市场,越南市场份额已接近30%,展示出中国车企在绿色交通转型中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顺便说一句,我朋友拍的视频里,有辆电动摩托后座绑着一只绿鸭——那画面居然别有一番生活气息,像极了路边小吃摊的即景。不知道,那只鸭子有没有想过,自己坐在一场交通革命的风口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