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大众,聊聊新款速腾。这事儿就很魔幻。
大众最近好像突然开窍了,或者说,被逼得不装了,摊牌了。你看这个新速腾L,上来就是一套12英寸液晶仪表加9.2英寸中控屏的组合拳,生怕你不知道他家也通网了。这姿态,就好像一个常年穿中山装的老干部,突然烫了个锡纸烫,穿着破洞牛仔裤跟你说,“诶,你看我这身潮不潮?”
最典中典的设计,还得是那个触控式方向盘加热键。我跟你讲,这玩意儿简直是当代汽车工业的行为艺术。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你哆哆嗦嗦上了车,戴着个大手套,然后想开个方向盘加热。这时候,你发现方向盘上没有实体按键,只有一个光滑的、需要你用指腹精准触摸才能激活的区域。那一刻,你需要的不是温暖,而是显微镜和一双外科医生的手。你得把手套摘了,用冻得通红的手指,在那块小小的区域上反复摩擦,像是在做什么神秘的开光仪式。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这已经不是科技了,这是玄学,是车在PUA你,考验你心诚不诚。
讲真,这种设计就是典型的“为了科技而科技”,属于不务正业。工程师可能觉得,你看,我把机械按键干掉了,多高级。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只想把这个工程师从车里薅出来问问他,你开车吗?你冬天开车吗?这种反人类的设计,就是典型的产品经理和用户之间隔了一道任意门,但门被焊死了。
然后是那个Travel Assist功能,号称一键激活,全场景智驾。听着是不是很666?但这个“全场景”就很有灵性了。高速公路、环线,这种路况,是是是,它没问题,跟车、保持车道,稳得一批。但自动驾驶的真正试金石,从来不是这些规规矩矩的场景。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把它扔到早高峰的菜市场门口试试?左边是逆行冲过来的外卖电瓶车,右边是突然横穿马路买葱的大爷,前边还有个不打灯随意变道的老头乐。我跟你讲,别说Travel Assist了,三体人来了都得重启。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混沌的、不讲道理的路况,才是我们真实的驾驶环境。你的AI算力再强,能算得过人性的随机性吗?不能。所以啊,这些所谓的“智驾”,现阶段就是个高级点的ACC,别想太多,手还是得老老实实扶着方向盘,命是自己的。
再看动力,新的1.5T发动机,说是油耗降10%,动力增10%。这数据听着特别美好,像是个压缩毛巾,看着小,一泡水就变大。但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北京这种首堵,你大部分时间都在以20公里的时速蠕动,那个10%的动力提升,你根本感觉不到。你就像一个修仙者,身怀绝世武功,结果被堵在胡同里,一身内力无处释放,只能憋着。至于油耗,堵车面前,众生平等,谁也别想省。那个0.2秒换挡的7速DSG,确实快,快得像闪电战。但在走走停停的时候,它偶尔的那个小顿挫,就像是在提醒你,别忘了,我骨子里还是个有点脾气的德国机械。它很快,但它不一定永远都那么顺。但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我把速腾比作一个努力想学唱跳Rap的德国大叔,是不是有点损。但事实就是这样。它努力地在自己身上堆砌各种时髦的元素——大屏、触控、智驾,想证明自己还年轻,还能打。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年大众车的中年人,其实特别理解这种心态。大众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它最值钱的,是那个VW标,是“德系品质”这四个字在上一代人心里的烙印,是一种近乎信仰的东西。它就像车圈的奔驰,会买的人,就是喜欢它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国产车配置高,没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大众现在做这些改变,本质上是一种焦虑。它看到旁边的比亚迪、吉利、长安,一个个都跟开了挂一样,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众慌了,它怕自己被当成老古董,被年轻人抛弃。
所以,它开始“整活儿”,开始学着对手的样子,加大加大加大。屏幕加大,功能加大,宣传力度也加大。它甚至有点用力过猛,搞出了触控加热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创新”。
那么,这车到底怎么样?坏了菜了,这问题把我问住了。如果你是一个坚定的德粉,相信大众的品牌和底盘调校,那新款速腾在你眼里就是“王者归来”。那些新增的科技配置,是你信仰的“附赠品”。但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实用主义者,那你可能会觉得,同样的价格,隔壁国产车给你的,可能是一整套家电。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市场已经疯了。这不是一个讲道理的时代,这是一个掀桌子的时代。大众这种老牌贵族,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冲进泥地里和大家一起肉搏。它做得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下场了,它开始打架了。这就够了。至于那个方向盘加热键,就当是大众在颠了之后,给我们开的一个小玩笑吧。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