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

最近,一份被称为汽车行业“财富榜”的名单出炉了,就是《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

这个榜单是根据各大厂商在2023年给汽车厂配套供货的收入来排的,可以说是实打实的硬实力比拼。

咱们平时买车,关注的都是奔驰、宝马、比亚迪、特斯拉这些整车品牌,但很少有人会去想,一辆车里成千上万个零件,到底是谁生产的。

其实,这些幕后英雄才是汽车工业真正的基石。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在这份长长的名单里,有四家公司的名字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李尔、安波福、住友电工和矢崎。

这四家都是行业里的巨头,而且它们的业务都和一个不起眼但又极其关键的小零件——连接器——息息相关。

你可能要问,连接器是个啥玩意儿?

说白了,它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关节和神经末梢。

现在一辆智能电动车,从电池、电机到中控大屏、各种雷达摄像头,里面有成百上千个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之间要传输电能和数据信号,就必须通过连接器和线束把它们稳稳当当地连在一起。

如果连接器出了问题,轻则某个功能失灵,重则可能导致整车趴窝,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所以说,小小的连接器,扮演的却是汽车“神经网络”和“血管系统”的关键角色。

随着汽车越来越电动化、智能化,车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对连接器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那么,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变化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四位来自海外的“武林高手”,各自都在打着什么算盘呢?

咱们先聊聊李尔公司。

这家公司在今年的榜单上可是排进了全球前十,绝对的顶级玩家。

很多人对李尔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它生产的汽车座椅上,毕竟“座椅大王”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坐进去确实舒服。

但如果你以为李尔只会做“沙发”,那就太片面了。

实际上,李尔还有另一大核心业务,那就是电子与电力分配系统,连接器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这块业务可能不如座椅那么显眼,但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它的重要性正在飞速提升。

你想想,现在的新能源车,电子元件的数量比以前的燃油车多了一倍都不止,这些新增的设备都需要电、需要信号,这就给李尔的连接器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李尔自己也看得很明白。

虽然目前连接器业务在它整个盘子里占的比例还不是最大,但公司上下对它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李尔的一位全球副总裁就曾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未来三年中国市场的变化,会相当于过去三十年的变化总和。

这话的意思就是,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速度是以“天”来计算的,稍不留神就会被甩下。

基于这种判断,李尔在中国市场的动作非常果断。

它不仅扩建了在江苏扬州的连接器工厂,还计划在中国设立一个全新的实验室,把研发的前沿阵地也搬了过来。

在产品上,李尔除了巩固自己在传统低压连接器领域的优势外,更是把重兵投入到了高压连接器市场。

因为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都需要高电压,这是未来的必争之地。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比如,他们开发的铝制汇流排,能给电池包提供更轻量化的连接方案;还有一种叫“高压穿缸连接器”的特殊产品,能牢牢锁住很粗的铜导线,还能防止松动,技术含量相当高。

可以说,李尔的策略就是,用座椅业务稳住现在的江山,同时在中国市场大力投资连接器业务,为未来的电动化时代抢占先机。

接下来看看安波福。

这家公司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名第12,比去年还前进了一名。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财报数据,前三季度的总营业额虽然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却实实在在增长了24%。

这说明安波福的产品越来越值钱,盈利能力变强了。

安波福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可以形容为“深度拥抱”。

它押注的方向是“软件定义汽车”,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理解起来不难,就是让汽车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可以通过软件在线升级来增加新功能、优化体验。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安波福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在中国搞的这套“软件定义汽车”方案,是彻头彻尾的本土化。

它用的芯片和算法,都全面实现了本土化。

这在外国供应商里是相当罕见的,显示了它对中国供应链的强大信心和融入中国市场的决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安波福的投入也是真金白银。

它不仅把重要的软件项目放在上海嘉定,还花了5.7亿元入股了中国本土的一家智能驾驶科技公司MAXIEYE,这等于是在和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结盟。

此外,它还投资20亿元在武汉建设一座全新的连接器系统工厂,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工。

同时在上海、苏州、常熟等地建立研发中心。

安波福的每一步棋,都瞄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它不仅仅是想在中国卖零件,而是想成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生态系统里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看完了两家美国公司的积极布局,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两家日本巨头,住友电工和矢崎。

它们的故事,则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强者在时代变革中的挑战与努力。

住友电工是一家业务非常多元化的企业,在汽车领域,它的核心产品是线束,也就是连接器的“载体”。

从财报上看,住友电工的业绩相当亮眼,销售额和利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汽车线束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但光鲜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丝忧虑。

住友电工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日系汽车厂商,而近些年来,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销量下滑导致一些工厂减产。

这对于主要给它们供货的住友电工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住友电工也在积极求变,努力向自动驾驶、电机电池零部件等新兴市场拓展,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盘点,安波福领衔,行业巨头一网打尽-有驾

相比之下,矢崎的转型之路走得更为艰难,也更为决绝。

矢崎是全球汽车线束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一度占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实力和地位毋庸置疑。

然而,这位昔日的王者,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传统燃油车的市场被不断挤压,对传统线束的订单也大幅减少。

去年,矢崎不得不关闭了位于汕头的工厂,原因就是工厂长期亏损,难以为继。

一个行业巨头的工厂关闭,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说明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了。

不过,矢崎并没有就此沉沦。

近两年来,它正在非常主动地开拓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就在不久前,矢崎与中国本土的汽车设计公司阿尔特在北京亦庄合资成立了一家新的科技公司。

这家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未来两年内,围绕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充电配电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领域进行研发,力求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量产。

这一步,可以说是矢崎在困境中的奋力一搏,它希望通过与中国本土力量的深度合作,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为自己在新时代的汽车行业中重新找到一个有竞争力的位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