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东风N7新车一个月,维修单现“七大字”!合资品质何在?

您能想象吗?

一辆崭新的电动车,才开回家一个月,维修清单上竟然赫然写着七个大字!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真实发生在一台东风日产N7身上的故事。

购车时的满心欢喜,恐怕已被这接二连三的故障消磨殆尽,只剩下无尽的焦虑与愤怒。

这台被寄予厚望的纯电轿车,本该是东风日产新能源战略的开路先锋,如今却在消费者心中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禁要问,号称“坚守合资品质高标准”的承诺,究竟是言之凿凿,还是镜花水月?

当一台新车,在短短三十天内,就成了4S店的常客,这背后的质量底线是否已被反复击穿?

从梦想座驾到“移动维修站”:N7车主的炼狱月

购车,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决策,承载着对未来出行的美好憧憬。

N7,作为一款面向主流家庭用户、定价区间在11.99万至14.99万元的中高级纯电轿车,其流畅的车身线条,从引擎盖延伸至车尾,宛如一道流动的光影,的确勾勒出几分未来感。

隐藏式门把手巧妙融入车身,科技感十足。

步入车内,大尺寸中控屏矗立眼前,各种功能触手可及,内饰材质触感温润,视觉效果也颇显档次。

周锋总彼时那番“打造20万内‘最家’纯电轿车”的豪言,以及在“品质、智能化、舒适”三大领域力争领先的誓言,曾让不少人对这台车充满期待。

震惊!东风N7新车一个月,维修单现“七大字”!合资品质何在?-有驾

然而,现实却远比宣传残酷。

一位N7 625 Max版本的车主,在9月16日提车后,仅仅过了四天,到9月20日早上用车时,车辆便亮起了刺眼的“电池动力系统故障”警示,彻底无法启动。

试想一下,清晨急着出门,车子却纹丝不动,那种焦急、无助与恼火,瞬间就能将购车的喜悦吞噬殆尽。

联系售后,却被告知“报保险拖车到店检测”,敷衍塞责,令人心寒。

检测结果更是触目惊心:“电芯电压传感器故障”、“电池温度传感器严重故障”、“均衡回路温度无效故障”等一系列问题,直指核心动力系统。

车主强烈要求退换,却被4S店以不符合“三包”规定为由拒绝,只能接受拆开电池包进行维修。

震惊!东风N7新车一个月,维修单现“七大字”!合资品质何在?-有驾

“才提车几天,行驶里程不足百公里,就发生如此严重的电池质量问题,这分明是一台存在先天缺陷的‘病车’!”

这位车主的愤怒溢于言表,其担忧不无道理:谁能保证经过这样大修的电池,后续不会埋下安全隐患?

更甚者,有N7 510 Pro版本的车主,在一个月内遭遇了多达七次的维修。

车辆不仅方向盘存在偏移,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校正,那感觉就像驾驶一艘永远无法直线航行的船只,令人疲惫不堪。

车载系统更是故障频发,时不时不黑屏死机,关键时刻掉链子,如同一个任性的孩子。

车载冰箱失灵,无线充电功能也跟着“歇菜”。

这哪是买了一台现代化的电动车,分明是请了个“移动维修站”回家坐镇,车主自己都快成了4S店的常驻嘉宾。

这番经历,无疑是对“合资品质高标准”最响亮的讽刺。

官方回应的冰冷与市场表现的滑坡

面对消费者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的集中反馈,东风日产官方的回应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些置身事外。

当我们以用户身份咨询官方客服时,得到的回复是:“根据车辆的设计和配置来看,N7在多个方面均采用了高标准的设计与优化,您在网上了解到的问题不一定会出现,不用担心。”

这种轻描淡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那些苦苦挣扎的车主们感到被忽视、被轻视。

难道千余条投诉,仅仅是“不一定会出现”的个例?

诚如古人所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面对质量问题的轻忽,往往是品牌信任崩塌的起点。

这一连串的质量风波,也恰好发生在东风日产整体市场表现持续下滑的背景下。

今年1至9月,东风日产累计销量同比下滑9.4%,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东风集团在今年8月发布的盈利预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将同比骤降90%至95%,更是揭示了这家老牌车企面临的巨大挑战。

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下探,自主品牌投入加剧,多重压力之下,N7无疑被寄予了力挽狂澜的厚望。

N7在上市初期曾昙花一现,6月销量6189辆,7月6455辆,8月更是一举突破万辆大关,达到了10148辆,甚至被东风日产新能源品牌总经理王骞拿来与小米SU7相提并论,称其为“首个单月交付破万的合资新能源车”。

然而,好景不长,9月N7的销量便断崖式下跌至6410台,环比暴跌36.83%。

这波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真实反馈。

震惊!东风N7新车一个月,维修单现“七大字”!合资品质何在?-有驾

高管“炮轰”风波:品牌形象的自我损耗

质量问题缠身,销量节节败退,东风日产内部的焦虑可见一斑。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其高层却上演了一出“自我伤害”的戏码。

今年6月,当小米SU7以惊人的3分钟20万台大定数据引爆市场时,东风日产三电和动力开发负责人黄照昆却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炮轰小米和米粉,称其为“愚忠的品牌粉丝”,甚至抛出“群体会减少智商”的惊人言论。

此番言论一出,舆论哗然,瞬间将东风日产推上风口浪尖。

这种在自家产品质量尚存疑虑时,却对外进行攻击,甚至蔑视消费者的行为,无疑是品牌形象的巨大损耗。

最终,黄总不得不公开道歉,才算暂时平息了众怒。

这种“病急乱投医”式的言论,不仅未能挽回市场颓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动摇。

震惊!东风N7新车一个月,维修单现“七大字”!合资品质何在?-有驾

寻求“外援”:华为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面对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东风日产也开始积极寻求破局之道。

除了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入,他们也将目光投向了科技巨头华为,期望通过“科技赋能”来增强产品竞争力。

近期,东风日产宣布新款天籁将搭载鸿蒙座舱5和华为SOUND音响系统,甚至喊出了“全球首个鸿蒙座舱燃油车”的口号。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厚积累,其流畅的系统体验和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确实能为车辆增色不少。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今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已是车载斗量。

从鸿蒙智行的“五界”到阿维塔、深蓝、岚图等众多品牌,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已遍地开花。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靳玉志透露,乾崑智驾搭载量已突破百万辆,合作上市车型多达28款。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日产天籁此次仅搭载了鸿蒙座舱和华为音响系统,并未引入乾崑智驾这一核心智能驾驶技术。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仅仅依靠智能座舱的加持,能否真正撬动市场,挽回消费者对品牌质量的信任,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毕竟,再华丽的智能座舱,也掩盖不了底盘的偏移、电池的故障。

未来何去何从:回归造车初心方能破局

东风日产的N7困境,不仅仅是单一车型的质量问题,更是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中转型阵痛的缩影。

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当智能化已成为购车考量的核心要素,仅凭过去的品牌光环和模糊的“合资品质”已无法立足。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事与愿违。

东风日产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并非急于推出新车或寻求外部技术加持,而是要深刻反思N7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品控弊端,重建消费者信任。

正如《论语》有云:“人无信不立”,一个品牌若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其在市场中的立足之地也将岌岌可危。

只有真正回归造车初心,将质量视为生命线,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东风日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一线生机。

否则,再多的“大腿”也无法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品牌。

这条路,注定崎岖坎坷,每一步都需审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