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台摄影机、上百页销售报表、几个心情复杂的财务副总裁——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场。安静到简直能听到市值上的灰尘落地。特斯拉、比亚迪,两家顶流,各自发了新季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数字,数字下面全是门道。
如果换你来的话,你会怎么选?是买特斯拉的未来故事,还是押比亚迪的现实利润?——且慢,不用急着答,先看看这两家账本里到底藏了什么。
先说特斯拉。Q3财报刚出炉,一堆媒体声称“超预期”。交付将近50万辆,营收281亿美元,历史新高。特斯拉自己都忍不住在会议纪要里撒点花。资本市场的掌声响遍全球,好像马斯克下个月就能送每个车主一只自动驾驶AI宠物狗一样。
但我盯的是另一行。净利润13.7亿美元,同比-44%。你没看错,利润砍掉了一大块。加上归母净利率也开始往下冒水,销售越多亏得越快。专家解释说是成本压力,以及“非汽车业务”砸钱太狠。这四个字,比“天灾”听起来还让人心虚。
再扒明细。营收高不是因为产品卖得好,是补贴和集中采购。美国新能源补贴快到期,老美赶着末班车买车。中国这边则是三排座Model Y火了一把。欧洲?直接没声音——贸易摩擦在前,销量只有5万辆。这么看来,特斯拉的高光时刻靠的是“提前透支”,利润下滑是迟早的事。
转头看比亚迪,表面也挺亮眼。全年销量目标完成七成(326万辆),利润却朝下走(Q2只剩63.5亿元,同比-30%)。单月下滑39.6万辆,市场立刻涌出一堆唱空声音。隐约有种“虚胖”现象——看上去很壮,肌肉一摸全是水。
比亚迪“插混”技术本来是行业标杆,但吉利、问界这些对手追上来了,也玩得比它便宜。比亚迪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本意是压低成本,可一旦销量掉了,单车成本反而高了,二季度每辆多花近一万块,毛利也下去了。可别小看这点猫腻,关键时刻足够把季度利润拦腰砍断。
两家日子不太舒服,打法却截然相反。特斯拉“往下走”,比亚迪“往上走”。
特斯拉这边,原打算来个“廉价新车”,结果胎死腹中。干脆在现有车型上强行减配降价,美国市场Model 3直接低到3.7万美元(人民币26万)。中国市场呢?你只要稍微估算下汇率和产地政策,立刻明白20万级特斯拉可能不再只是传说。直接冲进比亚迪的主场,蜡烛点上就等引爆。
比亚迪就不信邪。除了大力发展高端品牌腾势、仰望,高端车型从去年12%升到18%,仰望U8卖了5万台。海外市场也是一把好牌,上半年售出了47万辆,欧洲销量更直接翻三倍。海外地区车价通常更高,比亚迪这波是明显冲着利润去的。为了应对未来的购置税新政,秦PLUS DM针对性发了128km版本,卡补贴的线,把价格优势先稳住。如果说比亚迪的策略有个总纲,那就是“虽然锐气不足,但韧劲十足”。
俩家不光业务分道扬镳,连资本市场都摆明了脸色。特斯拉市值1.49万亿美元,滚动市盈率283倍;比亚迪港股不到1万亿港元,市盈率20倍。外行一听,觉得比亚迪简直被严重低估。其实,这正说明市场只相信特斯拉的未来故事;对比亚迪,只愿意买现成的牛奶。科技公司和传统车企的待遇,区别能顶起十几个比亚迪的年利润。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新能源的下半场,不再是单纯的销量之争,而是利润和未来的博弈。特斯拉现在疯狂降价,目的是拖住AI项目继续烧钱。Q3在研发和设备上花了38.8亿美元,全砸进机器人和自动驾驶。FSD付费用户没见多,机器人量产遥遥无期,但只要“未来故事”在,市值还能撑一阵子。只是这故事讲太久没人信,就连资本也会冷笑一句:“你是卖车,还是卖故事?”
比亚迪的牌局稳一点。高端和全球化双重发力,欧美市场给了新利润空间,但国内又不断被对手压价。智能化、混动、价格战,哪一样都能把比亚迪翻转回头。海外市场固然诱人,实际扩张起来又一堆学不会的本土化小把戏。
仔细想想,这场高悬市值的博弈,不过是“谁能在利润和未来之间先找到平衡”。特斯拉押AI,比亚迪赌效率,各自守着自己的夜壶。谁能笑到明年,说实话,我压根不敢下定论——做刑侦这么些年,什么局势都有,那些公开数据甚至都可以当成犯罪现场证据来看,都会误导侦查员。
倒是值得一提,亏损、降价、市场互啃,背后没有什么“坏人”。资本不是好警察也不是罪犯,它只相信人的选择和概率。假如你是买家,这场“你选谁”才最有现实意义。降价也好,高端也罢,谁故事能成、效率能上,最终回报的只有两种:要么市场,要么消费者。
最后,也就留个悬念。如果新能源车企的“未来故事”,迟迟兑现不了,市值会不会像测谎仪一样,突然跳成零?如果传统车企再不升级,效率会不会被市场用脚投票?左右逢源,终归只是一种美好幻想。
这事儿你怎么看?你愿意押注故事,还是更相信现实利润会靠谱?也许,这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正的悬疑现场。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