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聊特斯拉之前,先聊聊人类。人类进化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和“耗电”死磕到底的过程。祖先钻木取火时,天天被能量困扰;今儿个我们吹空调打游戏,还在被电池续航蹂躏。大家好像都以为科技是解药,其实科技是个更高级的累赘。毕竟你开一辆特斯拉,在地下车库里放一天,车没动,电没了,科技输给了定律,特斯拉赢了归零。
所以,当特斯拉宣布推出“低功耗模式”,不少车主喜极而泣,觉得终于等到你,我的功能性“节电宝”。但在中国互联网上,“等到你”,通常不是爱情,而是公共厕所门口那句“请自觉节约用水”。特斯拉“低功耗”,好听点叫省电,难听点叫它终于承认自己平躺的那一刻也是个“电老虎”。
事实上,“低功耗模式”上线,直接对准了坊间传说中的“幽灵耗电”——你明明啥也没干,车却像在养成游戏里自己升级,把电自己耗完。这问题早被各路大神吐槽多年,特斯拉原先装死不理,可能是因为工程师上班从不停车,家门口那一排车一天到晚插着充电枪,根本体会不到小老百姓“停车怕亏电”的苦楚。
“幽灵耗电”是什么?就是你以为车停着,它也歇着,其实它停着,电还在夜以继日地“辞职”。哨兵模式在工作,电源接口在放电,空调在打工,所有传感器都在像派出所门口视频监控一样,睁着死鱼眼看着没人来,却坚决不能下班。这种设置,用大白话讲,就像你睡觉还得保持Wi-Fi、人脸识别、智能家居全开,睡醒了发现不是回电全丢完,就是被智能设备玩废了。
这个幽灵像硬盘里的未知文件夹,删不掉关不掉,你想电池能从甲午训到庚子,结果暑假一过,它就进了鬼门关。对车主来说,这不是科技,是一场高级的调皮,特斯拉原话叫“提升用户体验”,广大车主翻译过来,是“提升心理阴影面积”。
你说这是不是比安卓后台弹窗还流氓?只能说,该来的躲不掉,特斯拉终于承认校服里塞了个大号充电宝。
于是“低功耗模式”来了,像安卓绿色守护一样,承诺帮你把后台豺狼关起来,让那些熬夜偷电的小功能集体失业。此模式一开,哨兵下岗,智能召唤变弱鸡,Outlets接口、外围供电歇菜,空调和露营模式成了摆设,预设启动、过热保护也靠边站,彻底实现“科技养懒人”的人性化升级。
但别高兴太早,特斯拉官方也告诉你:“低功耗”不是闭关锁国,只是小时工,屏幕和APP还会舔着你的电池喝口奶,尤其遇到大雪压顶,冷风拍脸,耗电速度直接飙到鬼畜区。道理就像北方供暖,想拧掉阀门,发现有水垢,干掉水垢还冻脚。怎么做都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更精彩的是,低功耗模式还不是一体化解脱,特斯拉怕你丢了车,充电时哨兵模式外加外围供电依然保留,“露营空调”只有充超级充电时才肯出门打工。厂家连省电都要分“三六九等”,比分房分车还精致,用户体验实在细腻到能吃上锅里的米汤。你要理解,能给你一口饱饭的模式,顺手也能扣掉一包咸菜。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这一切多多少少是用户舆论的胜利。回顾前情,日本机场的Cybertruck车主痛苦地发现车电不见了,临时变成机场“充电尸体”。这一事件惊动了马斯克本人,估计他也在推特上默默问自己:“特斯拉什么时候会出一个不偷电的模式?”官方工程师闭关反思五分钟,低功耗模式便火速补丁上线。这种“闻风办事”的效率,比小区物业还机灵。连马斯克都能听见你的哀嚎,说明现代科技不过是个高配发动机加上公众号留言板。
但这不代表问题就此圆满。毕竟,“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要是能兑现,开特斯拉的家伙就不会在夏天把车停在机场、秋天爬上推特求救、冬天发现电池跟纸糊的一样耍赖皮。高级的东西永远有低级的漏洞——比如你买了辆智能电动车,放一周没电了,不如买个老年代步车直接丢楼下收破烂,最起码不用换电池。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特斯拉这步棋,表面是高科技,实则是“大厂服软”。以前他们对用户的反馈都是“你不懂车,车懂你”;现在大厂本着“你不懂用户,用户要投诉”的精神,终于憋出一个节电新功能。堪称工程师史上的自我辩证:心疼你,但不完全心疼,怕你丢电,但不想你完全用电。说白了,还想让你多烧点电,毕竟收费站大家都能平分一杯羹。
试图为车主节电,其实是为自己添堵。毕竟,产品形态的改变,跟“加班减压”一个道理——马斯克能帮你省电,却帮不了你挣钱。特斯拉的低功耗模式,像办公室里的假期清单:你以为能彻底歇息,其实每周都安排你“远程开会”。
这里还要佩服车主的适应力。低功耗后,你的激动和满怀希望,像买了套白菜房,结果窗户不隔音、煤气不通,无线充电还掉线。好在幸亏你身边还有售后客服、网上车友会,能一起吐槽“幽灵耗电”,不然这痛苦跟加班没工资一样彻底。
至于特斯拉为什么敢这么做?一则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你想离开也没地方去。二则市场没太多竞争对手,比亚迪还在翻爷爷的旧账,小鹏还在刷朋友圈,蔚来还在请网红带货,轮到你吐槽,特斯拉心态稳如老干部,爱用不用。其实大概率,下一步他们还会出个“奇效增强版”,你停一天只掉一格电,但要充值月会员才能解锁。
有人说,这种优化是“科技向善”;有人说,是“厂商吃用户的最后一根电池”。所以用户要不要去开启低功耗模式,像问“降脂药能不能天天吃”一样纠结。新功能上线,谁都激动,点开后发现一点用没有;不开吧,过完国庆长假车没电了,开启吧,又怕哪天遇上新Bug,车突然自燃。
其实无论马斯克怎么鼓吹,技术的本质是“不断填坑”。这坑填上了还有下一个,前有幽灵漏电,后有系统自杀,升级的速率跟新Bug的生长一样飞快。车主乐观点,算是买了辆电动乐高,一边开车一边升级,一边升级一边掉电。最后你可能只剩一个充电头、两个APP、三根电线,科技与人性在车辆后备箱里一起发光。
而今天这事儿告诉我们,所有智能设备终极形态,就是“省电模式”。手机不省电,用户骂;车不省电,用户投诉。终极的未来就是你买了辆车,不开的时候能扛一礼拜,开的时候一天掉一半。科技给你带来快乐,顺便收割你的心情;你以为自己买的是质量,其实买的是Bug和售后。
说到底,特斯拉推低功耗模式,是用户胜利还是厂商自救,没人能说清。毕竟所有你吹爆的“高性能”,最终都变成了“电量不足请充电”。所以,面对这样的功能升级,广大车主早就练就一身“自我安慰力”,开启低功耗像开无底洞,停用像关自来水,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所以,特斯拉低功耗模式上线这事,既不是革命,也不是进步,更不是用户逆袭。它只是一台吃电的车,终于向你坦白:我吃得没那么狠了,但你别指望我戒了。电还要掉,Bug还要涨,车还要升,用户还要等。大概这就是现代科技的黑色幽默——你省电了,但并不省心。
最后,低功耗模式上线,你会不会开启?我建议,开关都可以,反正开了也掉电,关了也掉头发。做个“机智特斯拉车主”,你只需记住两条原则:一,哪里掉电哪里心疼;二,科技路上,永远在等下一个补丁。至于这补丁什么时候停止,你猜,我也猜,不如让电池猜。
我的结论很简单:关于特斯拉和它的低功耗,大家该吐槽的吐槽,能骂的骂,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电流去验证。毕竟现代生活不是让你开得更远,而是想让你掉电慢一点。等有一天特斯拉完全不掉电了,我一定买两辆——一辆对着骂Bug,一辆对着自嘲。相互发电,彼此收割。这才叫科技与幽默并行。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