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车展真相:不是未来已来,是车企集体发疯

讲真,看到天津要搞国际车展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想笑。

一个20万平米的大棚,塞进去920台车,告诉你未来已来。这场景,与其说是车展,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病友交流会,主题是“如何在掀桌子大赛中优雅地活下去”。每个车企的销售都穿着笔挺的西装,脸上挂着职业假笑,但眼神里全是“大哥别杀我”的祈求,以及“实在不行我先自爆”的决绝。这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三体人看了都要先递根烟,问一句“哥们儿,至于吗?”

你看新闻稿写得特别好听,“集中呈现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最新成果”。翻译一下就是,各家都把压箱底的、还没完全搞明白的、PPT上看起来很牛逼的花活儿全搬上来了。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800V快充,听起来像是修仙小说里的法宝名录。什么“鸿蒙金钟罩”、“小鹏任意门”、“蔚来换电神功”,再配上现场五颜六色的灯光和震耳欲聋的音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雷电法王在渡劫。

以前的车展,大家还讲点武德,比的是谁家的发动机参数好看,谁家的设计更经典。奔驰往那一站,不用说话,三叉星辉就是图腾,买的人求的不是性价比,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很玄学的东西,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感觉就像你妈觉得你冷,道理是讲不通的。

但现在呢?不装了,摊牌了。

最好的营销是直接降价,最好的技术是让对手破产。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新来的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整个行业的心态都崩了,进入了一种癫狂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模式。什么品牌调性,什么用户忠诚度,在“优惠五万”四个大字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车展上那些所谓的“最新成果”,本质上都是一种大型行为艺术,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看我!我还没死!我还能整活!”

天津车展真相:不是未来已来,是车企集体发疯-有驾

尤其是那个所谓的“室内动态演示区”,搞什么科技体验、漂移表演。这简直是典中典。在一个所有人都知道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你代码多牛逼,而在于小区门口突然冲出来的老头乐的时代,你给我演示这个?只要大爷躺得快,你那L4自动驾驶的责任认定书比谁都快。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早就悟了,智能驾驶的终极奥义是让你在堵车的时候能多刷两个短视频,而不是让你在方向盘后面睡觉。任何脱离了中国特色马路扯犊子的技术,都是耍流氓。

所以,天津车展整这些花里胡哨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我告诉你,是给所有人一个舞台,一个看清牌局的机会。你看,A家发布了新技术,B家马上宣布我们也有而且下个月就上车,C家直接把价格打到骨折。这已经不是产品发布会了,这是“军备竞赛展示会”和“破产边缘试探大会”。大家把所有武器都亮出来,互相瞅瞅对方的眼神,判断一下对面是不是真的疯了,还是在演戏。

而且,你别说,这种大家集体不装了,把底牌都亮出来的场面,还挺有意思的,有一种看大型真人秀的快感。说起来天津这地方就挺魔幻的,一边是传统得不行的相声,一边是这种未来感爆棚的展会,就跟吃着煎饼果子看赛博朋克一样。

当然,对于地方来说,这是“假日经济新标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说白了就是拉动一下消费,让大家把钱掏出来。那个500万元的专项汽车消费券,听着很多,其实就是给这锅快凉了的汤里撒了点胡椒面,企图让它闻起来还挺香。单车最高补贴4500元,对于现在动不动就降价两三万的车市来说,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剂。这哪里是消费券,这分明是给车市续命的“回魂丹”,希望能吊住一口气。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这些新势力不就是在渡劫吗?渡过去就是仙,渡不过去就是盒。每一场发布会,每一次价格调整,都是在对抗天劫。卷吧!都给我往死里卷!

所以,天津车展的本质,不是技术的胜利,也不是品牌的盛宴,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公开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修罗场”。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让所有身在局中的人——车企、媒体、消费者——都聚在一起,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疯狂。最终,决定你买不买车的,可能不是哪个炫酷的技术,也不是哪个品牌的玄学光环,而是你看着那个最高补贴4500块的牌子,再算算自己这个月的房贷,然后做出的那个最现实的决定。

天津车展真相:不是未来已来,是车企集体发疯-有驾

因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车企们修仙成不成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别先成了盒。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