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黄牛加价1万卖小米准新车,工信部新政要砸他们饭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理财产品?黄牛加价1万卖小米准新车,工信部新政要砸他们饭碗-有驾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理财产品?黄牛加价1万卖小米准新车,工信部新政要砸他们饭碗-有驾

“发布会拼手速抢的不是车,是钱啊!”二手车商老李举着手机冲我笑,屏幕里刚成交的小米YU7订单闪着红光。这台指导价33.58万的纯电SUV,在二手平台挂出35万到39万的价格,交钱当天就能提车,比4S店等车周期快3个月。“零公里二手车”成为黄牛新财路,把普通消费者逼成“接盘侠”。

黄牛狂欢:懂车帝数据显示,全国在售二手YU7已超80台,挂牌价普遍比新车贵1万多。这种“准新车”操作早有套路:车商通过特殊渠道获取新车指标,上牌后立即以二手车名义转卖,绕过厂家限价政策。更隐蔽的是出口链条——部分车商将国内新车上牌后,以二手车名义销往海外,利用各国关税差异赚取差价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今年6月痛批:“三四千家二手车平台都在卖零公里车,这是行业毒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登记日期≤3个月、里程数≤50公里”的车辆占二手车市场12.7%,其中新能源车型超60%。这些几乎全新的车辆,正在扭曲真实销售数据。

理财产品?黄牛加价1万卖小米准新车,工信部新政要砸他们饭碗-有驾

工信部新政:给黄牛套上“紧箍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汽车纵横》披露,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政策。这意味着黄牛手里的准新车,必须等满半年才能过户。消息一出,二手车商群炸开了锅:“真要砸手里了,谁愿意等半年买二手?”

但政策真能斩断灰色链条吗?有车商支招:“可以和买家签协议,车先开走,半年后再过户。”不过这招风险极大——买家怕车商跑路,车商怕买家开车出事故担责。更现实的是,普通消费者根本不愿等半年买“二手新车”,毕竟4S店随时能提展车。

加价买还是等半年?“宁愿多花1万买现车,也不等厂家排产。”刚提了二手YU7的王先生说。他的心态折射出市场畸形:热门车型交付周期长,黄牛恰好利用时间差套利。但更多人选择硬刚:“今天你加价买,明天他们更猖狂,最后所有人都买不到原价车!”

理财产品?黄牛加价1万卖小米准新车,工信部新政要砸他们饭碗-有驾

某车企内部人士透露:“厂家给经销商的返点,和上牌量挂钩。”为冲销量数据,部分4S店默许车商批量购车上牌,再转手当二手卖。当政策逼近,某新能源品牌区域经理坦言:“再这么玩下去,真实销量数据要露馅了。”

从“钻空子”到“洗白”零公里二手车并非中国独有。欧洲市场曾出现“新车注册后立即出口”现象,德国通过提高二手车出口关税遏制。国内车商则发明“保牌过户”服务:帮买家保留原车牌指标,车辆实际使用半年后再完成过户。这种操作在限牌城市颇有市场,但始终游走在法律边缘

更值得警惕的是数据造假。某自主品牌被曝“用经销商注册车辆冲销量,再转二手出口”,导致海外统计机构误判其真实市场占有率。当政策要求6个月禁售期,这些“纸面销量”或将现出原形。

理财产品?黄牛加价1万卖小米准新车,工信部新政要砸他们饭碗-有驾

政策落地难:工信部新政若实施,最受伤的可能是中小二手车商。他们依赖准新车赚取差价,政策将压缩生存空间。但大型经销商集团已转型:“我们开始和厂家合作,把试驾车、媒体用车作为准新车源,价格只比新车低1-2万。”

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政策能否让4S店现车变多? 某合资品牌销售总监算账:“如果黄牛不能快速转手,我们就不必压大量库存给车商,反而能释放更多车源给真实用户。”这或许才是政策初衷——让市场回归理性,让数据反映真实需求。

当黄牛在二手平台挂出“当天提车”的YU7,当政策利剑即将落下,这场关于新车转卖的灰色游戏,终将迎来洗牌时刻。作为普通消费者,你愿意为“准新车”多花1万,还是等半年买原价车? 这个问题,或许比政策本身更值得讨论。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懂车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案例来源:21经济网、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