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激情,源自于两台高性能V8发动机。它们共计999千瓦(1359马力),1850牛·米。当然还有两颗大小不一的电机作为辅助。它们都是大家伙,当持续对油门施压时,如同两颗出膛的炮弹一样力大无穷。它们以性能捍卫自己,但它们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奥迪RS 6 Avant GT、宝马 M5。
如果你能像我一样驾驶这款奥迪RS 6 Avant GT,那你一定也是一位幸运儿,因为这款车全球限量发售660台,中国市场拥有66台配额。它很特别,但不仅限于它的限量台数。更多的是它想表现出来的内容。过去很多人视奥迪RS 6为“扮猪吃老虎”的典范,而这次在奥迪RS 6 Avant GT上,奥迪并不打算这么做。
他们希望通过一种耳目一新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性能的理解,尤其是在旅行车的领域。所以,这台特别版车型以传奇赛车奥迪90 quattro IMSA GTO为灵感,外观和内饰方面具有诸多独特细节,例如一体式进气格栅和侧进气口全部采用高光黑饰面,使车辆看起来更低矮、更宽阔。前裙板的垂直翼片、全新设计的格栅网格,以及整合于保险杠中的极具力量感的前分流器,令车辆外观更加锋锐。奥迪运动有限公司为这款车打造了了全新设计的碳纤维引擎盖,独一无二的表面处理使发动机盖的碳纤维材料观感十分抢眼,并与独特的车身涂装一起塑造了赛车般的外观风格。尺寸硕大的22英寸前侧轮毂后方的整合式导风口可降低轮拱内的气压,并改善制动器冷却效果。与引擎盖一样,前轮位置的翼子板也首次完全由碳纤维制成,这既是车辆本身的独特亮点,也是奥迪生产部门的匠心制造,同时彰显奥迪RS 6 Avant GT独家设计及在该车系中的独特地位。
它的独特性不仅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奥迪RS 6 Avant GT侧裙的门槛镶嵌、高光碳纤维制成的外后视镜壳和22英寸6辐轮毂共同勾勒出奥迪RS 6 Avant GT独一无二的侧面轮廓。车尾处,黑色的“RS 6 GT”字样令这款特别版车型卓尔不群,尾箱门也采用特别设计,从视觉上降低车尾边缘,功能强大的扩散器上竖向居中安装的反光板使车辆尾部显得更宽阔,源自赛车运动的双层翼片设计灵感独具匠心。为了使车身轮廓更加扁平、更具动感,全新奥迪RS 6 Avant GT成为了RS 6 Avant系列中首个取消车顶行李架的车型,这似乎意味着它将比过去跑得更快。
不仅如此,除了我们这款极其张扬的涂装外,奥迪RS 6 Avant GT为用户提供另外两种黑色和灰色色调的专属涂装,纳多灰(Nardo Grey)或传奇黑(Mythos Black)。奥迪运动有限公司为采用这款涂装的车型提供高光黑或哑光黑的轮毂。一体式进气格栅和车尾处的四环标志以及车型标识均为标配黑色。
奥迪RS 6 Avant GT的独特性不只在于外观上的改变,内饰的细节同样能唤起人们对于性能的渴望。坐进车内,驾驶者会明显感受到这和以往的RS 6有诸多不同,它T标配RS风格plus套件,内饰以黑色为基础,多处采用专属定制的红色和铜色装点,例如方向盘缝线、中控台两侧、中央扶手、车门扶手和带有“RS 6 GT”字样的地垫。同样的配色也应用在了带RS 6 GT徽标的运动座椅上。此外,细节之处例如扶手、仪表板、中控台及两侧和车门腰线均采用黑色Dinamica超细纤维,饰边则采用深黑色Dinamica超细纤维,也可选配碳纤维斜纹样式,深红色的安全带格外引人注目。作为特别设计,你会看到到中控台上印着X/660辆限量车的序列号,我们这台是216号。许多人追求的专属性,此刻再次被佐证。
事实上,在过去V8发动机蓬勃发展的年代,奥迪RS部门的这台V8发动机并非我的首选,原因是相比另外两家德国企业,它表现的有些内敛,不够暴躁。但放到现在,它似乎显得格外纯正。简单来说,没有“电”味。你会说它有一颗48V的电机,但这颗电机就像顶级熟成牛排上的一点黑胡椒,只是起到了增味的作用,并不影响气缸与涡轮之间的纯粹协作。况且,全新奥迪RS 6 Avant GT拥有与RS 6 Avant Performance同样的动力水平,输出功率可达464千瓦(631马力),最大扭矩可达850牛·米,相比奥迪RS 6 Avant基础款,新车型的输出功率增加了23千瓦(31马力),扭矩增加了50牛·米。百公里加速仅需3.3秒,比基础款奥迪RS 6 Avant快0.3秒;静止加速至200公里/小时仅需11.5秒,比基础款奥迪RS 6 Avant快0.5秒。全新奥迪RS 6 Avant GT最高时速为305公里/小时。
有了新的外观套件加持,从视觉层面来说,奥迪RS 6 Avant GT显然比此前的RS 6要更“健壮”,尤其是车长部分。因此,在刚开始驾驶它时,我会担心它的灵活性。但随着和它相处的时间增加,这种顾虑开始慢慢被打消。首先是速度层面的表现,更强的动力会勾引驾驶者不断地对油门施压,充沛且持久的动力输出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台V8发动机的魅力。其次,它比此前的RS 6都要轻,不要小看这30公斤的重量,它不仅有益于加速度,且更利于操控。当然,在操控层面肯定不止于减重,毕竟它仍然有着2吨多的体重。因此,奥迪RS 6 Avant GT采用了与奥迪RS 6 Avant performance相同的自锁式中央差速器。该结构格外轻盈紧凑,以40︰60的比例把动力精准分配至前后轴。如遇车轮打滑,更多驱动扭矩将自动分配至牵引力更强的车轴,前轴最多可分配70%的扭矩,后轴最多为85%。经过改进的中央差速器可改善驾驶动态,显著提高转弯精准度,并减少极限状态下的转向不足。
这当然不是它的全部,为了使奥迪RS 6 Avant GT进一步区别于其它RS车型,位于后轴的quattro运动型差速器经过了特别调校。新参数侧重于提高敏捷性,并在“动态”驾驶模式下,使动力分配偏向后轴。用户将可受益于运动、中性和高精度的操控。奥迪RS 6 Avant GT是首个标配可调式螺旋弹簧悬架的奥迪车型,也是唯一标配该配置的车型。相较于基础款奥迪RS 6 Avant,该悬架系统可使车身高度降低10毫米,实现动感与舒适性的和谐统一。更高的弹簧刚度、三路可调式减震器和更高刚性的稳定杆(前后轴的刚度分别提高30%和80%)可有效减少车身侧倾,并显著提升驾驶乐趣。为方便客户进行个性化调节,车辆内还配备了必要工具和相应说明。客户也可订购带有动态驾驶控制系统(DRC)的RS运动悬架增强版,或是RS自适应空气悬架。除此之外,在我们长时间相处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奥迪RS 6 Avant GT的转弯半径比奥迪RS 6 Avant performance小了1.5米,为5.95米,这无疑再次提升了它的易操控性。
很显然,奥迪RS 6 Avant GT的特殊性为整个汽车市场带来了刺激,我们现在需要刺激,尤其是在同质化极其严重的时代。在驾驶它的几天里,我们不光感受到了奥迪最新的内燃机调校实力,更多的还有享受路人投来的羡慕的目光。
严格意义上来说,宝马M5和奥迪RS 6 Avant GT无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他们同属于一个级别,车身尺寸近乎相同,但车身结构是不同的,前者是高性能四门轿车,后者为高性能四门旅行车。没有办法,奥迪并不打算打造RS 6的轿车版本。所以,从奥迪RS 6 Avant GT下来,走到全新的宝马M5身边,我们会用自动切换不同的衡量标准。
诚然,起初我和许多Bimmer(宝马车迷)一样,不愿意接受宝马M5搭载一块这么大的电池,这为它本来就健硕的身躯再次增加了体重,达到了2435公斤,这比奥迪RS 6 Avant GT要重了270公斤,这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我们不知道这是宝马的顺势而为还是无奈之举,全新一代宝马M5新能源成为了历史上最重的M5。这意味着宝马将为它增加更强的动力,以及更好的底盘调校,才能达到驾驶者们的预期。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事。
首先还是从设计说起。很显然,全新宝马M5传承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车身线条与曲面大幅减少,取消镀铬装饰,并采用车身同色涂装,营造出宽阔的车身表面,宛如自然界中被海水冲刷过的岩石表面,自然流畅,浑然天成,令车身的每一个部件与整体紧密相连,没有丝毫突兀的边界。更宽、更直的车身线条,切割出棱角分明的车身表面,在光影的照耀下呈现出雕塑感十足的3D立体视觉效果。另外,低重心宽体设计让新车相较于上一代 M5,车身高度降低了18毫米、车宽增加了67毫米(我们猜这是为了电池的布局)。车身侧面,轮眉整体变得更扁平,宽度从40毫米缩减至10毫米,因此增大了后轮拱上面的受光面积,进一步强调出侧面的力量感。总体而言,你会发现全新的宝马M5仍然是一款极具传承感的车型。
对于宝马M来说,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是基本操作。为了让全新一代车型变得更出色,他们一定会在空气动力学以及轻量化上下功夫。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新车的前中央进气口被分割成了两半,这一设计灵感来自F1赛车的前鼻锥,在增添了赛车般的美感的同时,更可高效导流散热所需的空气。同样来自赛车灵感的设计还有碳纤维尾翼、以及包裹了双边四出排气尾管的宽大尾部扩散器,它不仅优化了气动布局,更令车辆竞速感十足。而在轻量化部分,最显著的是黑色碳纤维车顶,相比较全景天窗减重30.45公斤,相信这是在平衡电池、电机带来的重量。
每一代宝马M5的内饰打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其他M车型,它需要平衡得更多,驾驶氛围、科技、舒适性······好在,宝马有着前面6代车型的经验,在新的一代车型上,也不会出错。坐进车内,你会感受到一个鲜明的主题——将M和数字化结合。一体式悬浮曲面屏由12.3英寸数字仪表盘和14.9英寸中央触控显示屏组成。在M5的数字仪表盘上,车速会以数字和刻度两种形式显示在屏幕左侧,同时还会显示燃油表和驾驶辅助系统状态等信息。右侧区域则显示发动机转速、当前挡位、变速箱Drivelogic设置,以及高压电池电量和方向盘上的M按钮选择的设置。标志性的M换挡指示灯则会出现在数字仪表盘的顶部,而仪表盘下边缘的指示条则会通知驾驶员有关驾驶稳定系统、M xDrive和牵引力控制等系统的状态。除此之外,新车还具有M专属平视显示系统可详细投射车辆的性能信息,例如时速、转速表、当前挡位、换挡指示灯,让驾驶者无需将视线从赛道上移开。当然,你还会看到一些“M”的专属按键——M精英驾驶模式。一个为热爱纯粹驾驶乐趣的用户带来最为硬核的专业运动驾驶设定与辅助赛道驾驶的功能。在该模式下,全新宝马M5不仅可以开启“Dynamic”和“Dynamic PLUS”模式,还可实现M圈速计时功能和Boost功能,令驾驶者可在赛道环境下不断探索车辆的驾控极限。M圈速计时功能可满足驾驶者在各大著名赛道竞技时对圈速的严苛要求,通过该功能可精准记录每圈所用的时间,以辅助驾驶者不断提升圈速。Boost功能可以让车辆在短时间迸发更迅猛的加速度。当车速在30-150公里/小时的范围内时,通过长按方向盘左侧换挡拨片超过一秒钟,即可将所有动力总成和底盘系统切换到最运动的设置。同时,信息显示屏上的提示会告知该功能已启动。随后,当驾驶员深踩油门踏板时,车辆将毫不延迟地为驾驶者提供最强的动力。的确,新一代的车型通过性能结合数字化的表现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但面对这样一台“性能猛兽”,我们务必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它。
车重与操控向来是矛盾的,如何平衡它们?先进的宝马M5新能源做得还不错。
谈到性能,这是所有M车型的精髓。我相信宝马不会仅仅为了顺应时代而装配一套混动系统,除非这套系统经历了赛道的验证,事实如此。全新宝马M5采用了源自勒芒24小时耐力赛BMW M Hybrid V8赛车的高性能混动技术,搭载4.4升M专属高性能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和高性能电机组成的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最大功率535千瓦(728马力),最大扭矩1000牛·米,这也是目前宝马阵营中功率参数最大的轿车。创新混动技术的动力性能相较于上一代宝马M5雷霆版,扭矩比增加了25%,功率则增加了14%。因此,新车的加速表现更出色,特别是80-120公里/小时之间的中段加速性能比上一代宝马M5雷霆版快了0.3秒,甚至比上一代最强版本M5 CS还快了0.1秒。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从0-200公里/小时仅需10.9 秒。
目前来看,V8发动机不会离开我们,只不过它会以各种混搭的形式呈现出来。
奇妙的是,即便坐拥如此强劲的动力,并且我也明确前机舱盖下装有一台名声在外的V8发动机,可启动它的那一刻,如此静谧。这种感觉在其他高性能车型上已经体验过,但在宝马的M车型上并不多见(此前试驾过XM并非传统M车型),尤其是搭载V8发动机的M车型。此刻的启动的电机像是幼儿园的老师,正在安抚一帮吵闹的孩子去午睡,所以那台曾经如此狂躁的V8发动机就那里默不作声。我一直称这种行为为高素质行为,在深夜回家或路遇行人时,显得格外彬彬有礼。事实上,新车的HYBRID(混动)模式也十分聪明,它会智能控制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根据驾驶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性能。但说实话,我们此刻更需要它的V8能带我们进入另一个节奏。
所以,我们尽快远离了人群,逐渐提速。当我们开始深踩油门时,电机的工作会慢慢退去,内燃机会被唤醒。我没有刻意去切换模式,而是专注体会新的混动技术为这台车带来的改变。很显然,在默认的HYBRID(混动)模式下,全新的M5的感觉和普通的5系很相近,它不是完全的顺遂,而是在温柔之余留有运动,这感觉像太极,你知道它在酝气之后,会有大动作出来。所以,即便不去刻意切换模式,仅靠脚下对油门深浅的控制,就能获取一个不错的动态体验。当然,我们不会放过来一次大排量内燃机与电机倾力合作的机会,按下体现预设好的“M”键,你会感受到它的潜力被瞬间激发出来,只待驾驶者去释放。我会比此前更小心一些,因为车重的原因。仅用了一半的油门,它已经能达到我想要的加速效果,我开始提前制动,碳陶瓷刹车系统(选装)给予的回馈坚决而有力,这让我逐渐放松一下来,近一步提速。我期待它在弯中的表现,明显感受到车重对外侧轮胎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但整体的悬架系统给予车辆充分的支持。要知道,这套悬架的弹簧是特定的,而自适应M运动悬架也配备了电控阻尼器,为的就是让新车获得M车型一如既往的弯道动态表现。不仅如此,新车还搭载了后轮转向系统,后轮的转动幅度达到1.5°,这不仅让车头更灵活,车尾的循迹性也更加出色。除此之外,新车的前轮标定的要比上一代车型更宽,为的是更好的制动力和牵引力,避免入弯前的转向不足。想必是为了应对更全面的使用场景,你会发现这一代车型的转向系统比上一代车型更加细腻,无论是低速行驶还是激烈驾驶,驾驶者总能获得趁手的转向力度和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应对混动系统而重新调校的底盘外,全新M5在操控层面另一大“帮手”是它的M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车辆启动后默认为4WD模式,车辆前、后四个车轮的动力传递更为均衡,能充分满足不同路况下的性能表现在4WD Sport模式下,BMW M全轮驱动系统更偏向后轮驱动的特性将更加明显,从而在激烈驾驶情况下提供M车型闻名遐迩的极致操控体验。(若要激活4WD Sport模式,驾驶者首先需要切换至 M Dynamic Mode或完全关闭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2WD模式下,动力将完全传递至后轮,且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不会进行任何干预,这将吸引那些追求纯粹驾驶体验的经验丰富的驾驶者,例如在赛道上进行漂移过弯。然而,更重要的是后桥的主动M差速器经过进一步优化,可更好地适应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性能特点,M差速器确保后轮之间最恰当的锁定程度,实现更好的敏捷性和牵引力,让车辆拥有更优异的横向动力学。
通过这台宝马M5新能源(我实在不想这么称呼它),你可以看到宝马应对电气化时代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他们很明确电机和电池与内燃机结合之后,会带来哪些好处和问题。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新一代M5或许少了一些过往傲慢的情绪,但不可否认它是一款先进、出色的产品。
一台是稀有的奥迪RS 6 Avant GT,另一台是先进的宝马M5新能源,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一同向人们展示了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大型高性能车领域的卓越实力。对于我而言,它们各自的V8发动机是内核,只不过加入了不同程度的电机辅助。但无论如何,请保持热爱,以V8之名,继续狂奔!
文/康家玮 图/曹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