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车主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车子开进修理店,只是因为一条轮胎被扎了或者磨损得比较厉害,结果师傅检查完,一脸凝重地走过来说:“您这轮胎得换了,要换就得四个一起换,这样最安全,不然跑高速容易出问题。”听到这话,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换四个吧,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少说也得两三千块钱;可要是不换吧,师傅说得那么严重,万一真出了事可怎么办?
这钱到底是该省,还是不该省?
今天,咱们就来把换轮胎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个明白,让大家心里都有个谱,别再被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术给忽悠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您车上的四条轮胎,从它们被装上车的那一刻起,它们的“工作量”就是不平等的。
这就好比一个项目团队,总有那么一两个核心骨干,干的活最多,也最累。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家用车来说,这个“核心骨干”就是前轮。
因为现在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用车都是前置前驱的布局,这意味着发动机的动力是直接传递给前轮的,由前轮拽着整个车身往前跑。
不仅如此,我们打方向盘转向,也是靠前轮来完成的。
在刹车的时候,由于惯性,整车的重心会前移,绝大部分的制动力也都压在了前轮上。
所以,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转向轮,还是刹车主力,身兼数职,它们的磨损速度自然要比后面那两条只负责跟着跑的后轮快得多。
根据一些行业统计,在正常的城市驾驶环境下,前轮的磨损率通常是后轮的1.5倍到2倍。
除了车辆驱动形式这个先天因素,我们日常的驾驶习惯和行驶路况也在加剧这种不均衡。
比如说,您要是住在老城区,经常需要在狭窄的巷子里挪车、掉头,方向盘频繁地大幅度转动,这对前轮侧壁的磨损就非常大。
又或者,您家小区的停车位有点倾斜,您每天都习惯性地把车一半停在路肩上,一半停在路面,长此以往,车身两侧的轮胎受力不均,磨损程度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所以说,指望四条轮胎能够步调完全一致地“同生共死”,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既然磨损不一致是常态,那么当其中一条轮胎因为意外,比如被钉子扎穿了无法修补,或者撞到马路牙子起了个大包,不得不报废时,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把其他三条明明还很好的轮胎也一起扔掉呢?
这就好比我们穿鞋,左脚的鞋底磨了个洞,难道非要把右脚那只好好的鞋也扔进垃圾桶,再买一双全新的吗?
这个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行驶了一两万公里的新车或者次新车,轮胎花纹还很深,橡胶也正当“壮年”,仅仅因为一条轮胎的“牺牲”就搞“株连”,实在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当然,话虽如此,换轮胎也绝不是随心所欲,它有一条必须严格遵守的“铁律”,那就是:在同一根车轴上的两条轮胎,也就是左前轮和右前轮,或者左后轮和右后轮,它们必须是“双胞胎”。
这个“双胞胎”指的是品牌、花纹、规格型号,甚至是新旧程度都要保持高度一致。
为什么要求这么苛刻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在下雨天,您车子左边的轮胎花纹很深,排水性能很好,能牢牢抓住地面;而右边的轮胎花纹快磨平了,一遇到积水就容易打滑。
当您踩下急刹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左边轮胎提供了强大的制动力,而右边轮胎却抓不住地,车子立刻就会向左边猛地甩过去,发生侧滑甚至原地打转,非常危险。
轮胎的花纹设计是极其精密的科学,它直接关系到轮胎的抓地力、排水性、静音效果等关键性能。
如果左右两侧的轮胎性能不一,就等于给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记住这一点:前后轴的轮胎可以不一样,但左右两边的轮胎必须一模一样,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底线。
搞清楚了这条基本原则,我们就可以灵活处理了。
比如,对于前驱车,如果前轮磨损得比较厉害,需要更换了,我们可以把两条全新的轮胎装在前轴上,保证驱动轮和转向轮有最强的抓地力,然后把原来磨损较轻的两条后轮换到前面来继续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实现了物尽其用,让每一条轮胎的价值都得到充分发挥。
后驱车也是同样的道理,把新轮胎装在后轴上。
不过,这时候开四驱车的朋友们可能又有疑问了。
很多四驱车的说明书或者4S店的技师都会强调,换轮胎必须四条一起换,否则会损坏车辆的中央差速器或者分动箱,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危言耸听呢?
这个说法背后确实有它的科学道理。
四驱系统,特别是全时四驱,它的核心部件是差速器,作用是允许四个车轮以不同的速度转动,来适应过弯等情况。
这个系统的设计基础是四个车轮的直径基本相同。
如果您只换了一条新轮胎,新胎因为没有磨损,其直径和周长会比另外三条旧轮胎略大一些。
这个差距可能只有几毫米,但在车轮每分钟几百上千转的高速旋转下,这个微小的周长差异就会导致新旧轮胎在单位时间内滚动的距离不同。
中央差速器会误判为车辆正在转弯,于是就开始不停地工作来平衡这种转速差。
长时间下来,差速器就会因为持续的非正常高负荷运转而过热、磨损,最终导致损坏。
维修或更换一个差速器或分动箱的费用,那可比几条轮胎贵多了。
但是,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您的四驱车总共也就行驶了两三万公里,轮胎整体磨损非常轻微,这时候其中一条轮胎意外报废,您换上一条同品牌同型号的新胎,新旧轮胎之间的直径差异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点微乎其微的差异,完全在车辆传动系统的设计冗余和容错范围之内,根本不会对差速器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可反过来,如果您的车已经跑了五六万公里,其他三条轮胎的花纹都快磨到警戒线了,这时候您再换上一条全新的轮胎,那巨大的直径差就会实实在在地给传动系统带来持续的压力,这时候考虑四条一同更换就是非常明智和必要的了。
最后,不管您是换了两条还是四条轮胎,有两项后续工作是绝对不能省略的,那就是动平衡和四轮定位。
动平衡是为了确保轮胎在高速旋转时不会因为重量分布不均而产生抖动,否则车速一快,您就会感觉方向盘在手里“跳舞”。
而四轮定位则是调整车轮的各项角度,保证车辆能够直线行驶,不会跑偏,同时避免轮胎出现不正常的偏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啃胎”。
这两项工作是确保新轮胎能够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这个钱绝对不能省。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养成定期检查轮胎的习惯,用一元硬币塞进花纹沟槽里看看深度,经常检查胎壁有没有鼓包或者裂纹,留意一下轮胎的出厂日期,一般来说,轮胎使用超过五年,即使花纹还很深,橡胶也开始老化了,性能会大打折扣,也应该考虑更换了。
做一个精明的车主,不是一味地省钱,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既不铺张浪费,也绝不拿安全开玩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