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SUV市场风头正劲,北汽昌河也推出了一款名为Q7的紧凑型SUV,目标直指哈弗H6、吉利博越等热门车型。然而,事与愿违,这款号称“国产揽胜”的Q7,终却以连续12个月销量为零的惨淡成绩收场,65亿投资付诸东流,令人唏嘘不已。
外观“高仿”,内饰“掉链”
昌河Q7的外观设计,一度被认为是其大的卖点。方正的车身、盾形格栅、悬浮式车顶,乍一看还真有点路虎揽胜的影子,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然而,这种“高仿”设计,终却成了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打开车门,昌河Q7的内饰却暴露了其真实水平。大面积的硬塑料、粗糙的缝线、歪歪扭扭的按键,一股廉价感扑面而来。虽然配备了脚踢感应尾门、360度全景影像等配置,但光靠这些花架子,难以掩盖其内在的不足。
动力“孱弱”,空间“局促”
昌河Q7搭载的1.5T三菱发动机,大功率仅110kW,要拉动近1.6吨重的车身,显然力不从心。搭配CVT变速箱,加速迟滞,动力输出不足,驾驶体验差劲。
车身尺寸看似宽敞,但轴距仅为2670mm,第三排空间局促,成年人乘坐极为难受。全景天窗虽然高大上,但无法弥补后排空间的不足,一家人出行难以获得舒适的体验。
定位“尴尬”,品牌“羸弱”
昌河Q7的定价在10万元左右,试图同时吸引追求面子的入门用户和追求实用的家庭消费者。然而,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终却两头都没讨好。
与哈弗H6、吉利博越等主流车型相比,昌河Q7的产品力明显不足,难以吸引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而与高端品牌相比,昌河Q7的品牌力又明显不足,难以满足追求品质的消费者。
北汽昌河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品牌口碑一般,消费者对其技术和质量缺乏信心,这也是昌河Q7难以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原因。
昌河Q7的失败,并非偶然,它暴露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通病。
缺乏核心技术:昌河Q7搭载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均为外购,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品牌力羸弱:北汽昌河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品牌背书,难以获得消费者信任。
市场定位模糊:昌河Q7的定位模糊,难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昌河Q7的失败,给中国汽车品牌敲响了警钟。只有沉下心来,潜心研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崛起,须摒弃“模仿”思维,走自主创新之路。
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打造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信任。
精准市场定位:找准目标客户,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只有这样,中国汽车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