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翻了翻笔记,手头上有点关于全新国产奥迪Q5L的东西,先说个感受:这辆车看上去真是妥妥迎合了咱们中国市场的胃口。轴距加长了整整38毫米,说出来有点夸张,后排腿部空间竟然能媲美不少行政级轿车,1.8米的朋友坐进去能轻松伸展腿(我上个月见朋友体验过,现场他吐槽这后排真香)。
其实一开始听到奥迪说要加长轴距,我还挺怀疑的——这玩意儿不会让操控反倒打折扣吗?不过细算了一下,增加的38毫米占到总2945毫米轴距的比例也就1.3%左右,算是合理范围,侧面车身处理得也挺顺滑,风阻竟然还降到0.28Cd,单凭这个数据,燃油经济性有了底气。没细想过,这样的设计调整能不能让它在高速上比老款更稳?有点好奇。
走进内饰,品牌的诚意感觉更直观了。那套双联屏幕,我忍不住拿手机和朋友对比了一下按键区域大小,这块14.5英寸的中控曲面屏漂亮得像一块大号平板,而11.9英寸液晶仪表配合10.9英寸副驾娱乐屏,这布局直接让你坐上去就想体验个够。销售说,这跟以往奥迪那种保守风完全不同,是面向年轻用户开放的黑科技。可惜的是,中控系统基于安卓,这让部分芯片玩家心得到了安慰,也让工程师心里省了不少事儿——毕竟Android应急补丁和OTA升级这块,比传统封闭系统省力多了。
说到动力,我曾经脑补过,5代EA888发动机结合48V轻混,油耗一定不会让人失望吧。官方说高功率版6.9L/百公里,我按经验粗算了一下,算上城市复杂路况和偶尔的高速巡航,日常跑个8~8.5L差不多,不算特别神油,但整体表现显然比前几代进步明显。7速湿式双离合换挡时间缩短到0.008秒,这技术进步让我不禁问了维修工:这会不会以后保养更麻烦?他说:更快没错,但湿式双离合寿命稳定,保养倒不是问题,就是价格得再长点心。
哦,对,能不能跟宝马X3和奔驰GLC L比,得说说。Q5L轴距虽然略短一点(比X3少了16毫米、比GLC L少了28毫米),但价格区间显得更有吸引力,预售价35万起(估算终端后能砍25万入门版),科技配置却一点没打折。宝马和奔驰的价格坑不少,但他们的智能驾驶系统我自己用过,华为乾崑系统到底有多硬核,我还想先等等市场反馈。话说回来,乾崑用上了双激光雷达和200+TOP算力,这算力听着挺吓人,响应时间小于200毫秒,高速自动变道功能好像业界都少见,敢不敢真投入量产大规模推,还不确定。
提一句,在车辆配置上,这次奥迪给副驾乘客也配了一个10.9英寸的娱乐屏,可以独立播放视频,甚至能把导航画面投到主屏幕上。朋友体验过,吐槽说:坐副驾也不用总盯着司机手机了,总算有人替我想了。这点我倒是挺喜欢,毕竟谁不想坐车的时候不被动看啥车型介绍或者手机屏幕呢。
供应链这事儿,其实我怀疑奥迪这次Q5L的智能硬件,尤其是激光雷达,背后肯定得和华为有深度合作。这让我想到研发是像盖房子:基础搭不牢,真没法装智能;硬件搭一半,软件跟不上,功能又废了。奥迪这次好像把软硬件全盘托出,但能不能让用户体验无缝连贯,才是关键。毕竟不止卖个面子。
顺便换个话题,这48V轻混系统,是辅助动力和降低油耗的半个电气化,具体多省油我估计还是半杯水。我记得朋友开过某国产轻混系统,说能省一两毛油钱,我心算了一下,真开下来,一年油费省几百块,对比维修更换电池的可能成本,得选别人家的钱包了。
最后想问一句,国产豪华SUV市场越来越卷,像Q5L这波动作大,但价格战和技术战哪个更能打动买家?这厂商间的拼智能会不会最后变成拼升级频率和后期体验?毕竟车买回去还得用,智能体验到底靠硬件还是软件,还是攻略秘密武器?这车的后期软件升级计划我倒是想听听更多声音。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