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交付周期超1年!军直播怒怼友商“截单”:自信点,别诋毁

小米YU7交付周期超1年!军直播怒怼友商“截单”:自信点,别诋毁
24万订单背后的产能“地狱”,蔚来极氪5000元补贴抢客,新能源车市上演“订单截胡”大戏

从“秒杀”到“年等”,米粉的煎熬

6月26日晚,小米YU7上市3分钟狂揽20万订单,雷军激动到“反复确认数据是否出错”。然而狂欢不到24小时,准车主们便发现:标准版提车需等53-56周(超1年),Max版最快也要33周,比怀胎十月还漫长。网友调侃:“雷总,你这车是现种橡胶树现造轮胎吗?”更扎心的是,特斯拉Model Y提车仅需2周,比亚迪多数车型4-8周——小米的“互联网速度”在汽车行业遭遇滑铁卢

小米YU7交付周期超1年!军直播怒怼友商“截单”:自信点,别诋毁-有驾

每秒1600人下单,工厂76秒才造一辆车

小米一期工厂双班倒极限月产3万辆,但24万锁单量需消化近10个月,这还不算持续涌入的新订单。更尴尬的是:

  1. 供应链“卡脖子”: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被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垄断,小米作为新玩家连“加钱插队”的资格都没有;

  2. 政策暴击:2026年起新能源购置税减免退坡,标准版用户若明年提车,需多掏1.12万元税费。车主哀嚎:“小米产能不足,凭啥让我买单?”;

  3. 黄牛狂欢:二手平台订单溢价2万转卖,黄牛专抢“1-5周交付”的准现车订单,小米虽声明打击,但灰色交易仍在蔓延。

友商“截胡”大战:补贴、话术、心理战三件套

面对小米用户的漫长等待,蔚来、极氪等车企亮出“抢客三板斧”:

  1. 现金诱惑:蔚来报销5000元定金,极氪送等值积分,阿维塔加赠充电桩;

  2. 话术培训:销售被要求背诵“小米交付风险提示”,甚至诋毁YU7“明年交付即过时”;

  3. 精准狙击:专挑上海、杭州等小米订单密集城市投放广告,连雷军都承认“苹果用户占比52.4%”的画像被友商摸透。

最绝的是极氪——一边给销售团队发“截胡奖金”,一边在微博喊话雷军:“欢迎来试驾我们的现车!”

雷军反击,直播怒斥“大可不必”

7月2日,雷军罕见开直播正面回应:

  1. 数据澄清:“SU7用户转单YU7不足15%,别瞎传!”;

  2. 嘲讽友商:“自信点!真要截胡不如学我推荐Model Y”(直播中主动提及竞品车型);

  3. 画饼救火:二期工厂已投产,三期2026年落地,但未提具体产能提升数字。

网友锐评:“雷总这波像极了被抢生意的班主任——既要说‘同学们要团结’,又偷偷给优等生开小灶。”

小米YU7交付周期超1年!军直播怒怼友商“截单”:自信点,别诋毁-有驾

行业乱象,当“期货卖车”遇上“饥饿营销”

这场闹剧暴露了新能源市场三大怪现状:

  1. 数据注水:大定、锁单、转单口径混乱,有车企将“7天可退”的订单全算作销量;

  2. 供应链霸凌:巨头垄断关键零部件,新玩家要么等,要么加价,没有第三种选择;

  3. 用户韭菜化:黄牛、车企、销售合力榨干消费者耐心,最终为“流量战争”买单的还是普通车主。

更荒诞的是——小米用户一边骂交付慢,一边在二手市场加价卖订单;蔚来车主一边嘲笑“米粉”傻等,一边担心自家品牌因降价沦为“低端货”

结语,抢订单易,守人心难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但没说的是:风停时,先摔死的往往是飞得最高的。这场交付危机给所有车企上了一课——

比销量更重要的,是兑现承诺的能力;

比截胡更关键的,是产品真实的竞争力。

消息来源

  1. 小米YU7交付周期数据(搜狐汽车)

  2. 小米工厂产能分析(新浪财经)

  3. 购置税政策影响(华夏时报)

  4. 雷军直播回应(腾讯新闻)

  5. 黄牛订单乱象(橙柿互动)

  6. 友商截胡策略(华夏时报)


#小米汽车 #新能源车市 #交付危机 #蔚来极氪 #雷军直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