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早上去了个小修理店,老板一边打哈哈一边给我说:你看啊,现在都不追求哪个品牌多牛逼,反倒是那1.5万的平民车最能赚到人心。听着他的话,我心里就嗡了一下。这个价格,估算下来,连一些品牌的入门款都跑不掉。
刚我翻了下自己的相册,看到去年改装的那台二手铃木300,外观还算顺眼,但配件全是买的散装货。有个朋友当时还说:这车就靠坚固,能跑到哪算到哪。有点喜欢那种实用主义。反过来想,这新ADV150的走向,似乎也是这个路数。外观争议多,但如果价格真在1.5左右,谁还会在意它的颜值?要能跑得动、油耗还低,性价比够硬。
我其实对这款车的感受,全靠一点点猜测。比如它的动力,估算大概是11.4千瓦(体感:差不多一辆小轿车手动挡的输出),最大扭矩14.4牛米(嗯,跟我家那台小牵引车扭簧差不多吧)。再说油耗,2.3L/100km(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在那个级别算挺厉害。不知道是不是我觉得,能压到这个水平,离不开发动机的改良。就像家用电器一样,日常节能方案大概其实靠的还是内部的电路和系统优化。那供应链要怎么做呢?我想象他们可能是用比较成熟的组件拼装,像做手工拼拼图一样——用简单易得的部分换成网上预购的方案。
说到实际操作差异,上次我晚上在坛子里看,哈士奇150ADV那款车油箱盖感觉用料差点,不如这个ADV150的后座设计合理。是不是出于成本考虑?但其实我发现,这一差别不算大——主要用料的差距,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小。比较关键的,是车架设计的差异,不然就完全变成拼装车了。
我觉得价格的关键点在于供应链:如果厂家能靠大批量采购,压低成本,也许这个车能做到1.5万左右的起售价。这其实不难,毕竟市场上像钱江、三阳他们的生产线也在拼价格。一个临场估算:从原材料、零部件到装配,一个2500元到3500元的成本空间确实存在(不太确定,毕竟供应商谈判又是个变数)。我想,假如真能压到这点,销量一定会有点难以置信。
然后再说操控。实际体验中,减震硬些人会觉得稚嫩,但我觉得这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或者偏向越野的感觉。用生活比喻,像是买了一套麻将牌,只不过牌面不漂亮,但打起来还挺稳。倒是这点和同价位的产品比,占了优势——比如无极SR150S,乘坐感略逊一筹。
别的,安全配置方面,有可能搭载博世双通道ABS。你知道,我一直有个疑问,ABS到底省不了多少事故?我朋友就说:反正踩刹车快,车就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自己也在想,要不要多花点钱装个电子辅助,就能少点危险?成本又得控制在那个价格区间。
你们觉得它的刹车手感怎么样?我问的,是那种毫无预兆的灵敏,还是半死不活的涩感?这个,真的得亲自试试才知道。我只知道,日常使用,能穿越泥巴和碎石,那就够用了——这算是一点平均值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们会觉得,10几万的车真的比这个值得多?我觉得真正的关键或许是用车成本——假设百公里只要4块钱(油钱核算、车检、保险),如果买个靠谱的小车,每年也就跑几千公里,剩下的钱,能干点什么?这成本可能比外观还重要。
我一直耐心被牵着走,忽然想到:这车会不会太普通?其实我没细想过,如果价格压低,生产线的效率是不是也提升了?车身可能用更轻的材料,但是否会牺牲耐用?我猜,也许是你预想的那个样子——还是说,厂家压榨那些粮草零件,能保证 reliability(挺不确定的)?
说到这,我此外还想到,当年图个新鲜,买了个什么车都能跑的车,结果后悔只剩觉得:其实不是那车差,而是自己太贪图新鲜感,车辆还得过日子呀。真要说,这辆ADV150能不能入门推荐?我说不一定,但它的持续关注,或许说明,普罗大众其实更关心实用。
对了,那个销售给我打趣:你就喜欢盯着那些配置,实际上,他还是得你自己会开。这句话,我倒觉得挺有意思。毕竟,车再好,用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的。
你们觉得,这个价格区间的车,会不会变成下一波的入门王?还是说,太平凡反而没啥追随者?我倒在想,最后还是得看那一份沉甸甸的真实,以及,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理的那辆车。
(这段先按下不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