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理想撞卡车实验遭争议?现场曝光测试条件引发质疑

理想i8与重卡对撞视频的震撼画面,瞬间撕裂了公众对汽车安全测试的固有认知,更引爆了一场关于营销与信任的深层危机。视频中理想i8“毫发无损”,被撞重卡却异常变形,引发乘龙卡车“被摆一道”的强烈质疑。这场争议不仅关乎产品安全,更暴露了车企营销边界与第三方机构公信力的脆弱性,值得社会各界深入剖析。
车辆碰撞测试场景,展示卡车与小车相撞的瞬间,标注了支点、乘龙的力和重力方向。

理想汽车发布i8,展示与重卡高速对撞,其车辆完好无损,被撞重卡严重变形。此举迅速引发乘龙卡车质疑虚假宣传,指其“自定义碰撞条件,误导公众”。理想回应测试模拟真实场景,由第三方机构执行。中国汽研证实测试合规,但明确其为“开发验证”,非公告准入测试。事件发酵后,理想汽车对视频中重卡车标进行打码处理。
东风柳州汽车公司关于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

当“极限测试”沦为营销工具,其科学性与公正性便受损。乘龙卡车直言“被摆一道”,揭示了这类测试脱离实际工况的潜在误导。消费者依据片面信息决策,易陷入“信息茧房”,知情权受损。这种“表演式”营销,短期吸睛,长期则侵蚀品牌根基。

此次事件更深层冲击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独立性与行业公信力。中国汽研强调测试属“开发验证”,非市场准入标准,凸显现有测试体系的政策空档。若测试机构难以摆脱客户影响,行业公信力将面临长期侵蚀,改变未来测试认证生态,这是被忽视的利益相关方。

重塑信任需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管并举。车企应回归产品本质,摒弃夸大宣传。监管机构须填补测试标准空白,强制公开详细测试数据,确保透明度。同时,消费者需提升辨别能力,不盲从单一宣传,综合考量权威报告与真实口碑。

汽车安全,容不得半点“表演”。唯有真实与透明,方能筑牢行业信任的基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