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

讲真,最近看到比亚迪销量干翻本田日产,直逼丰田菊花的消息,我第一反应不是中国牛逼了,而是感觉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事儿的荒诞感在哪?

在于日本汽车工业,这颗曾经的“皇冠明珠”,一直以来不是被当成一个产业,而是被当成一种宗教来崇拜的。

工匠精神、精益生产、开不坏的丰田,这些词儿跟念经一样,盘了几十年,盘得油光锃亮。

结果呢,现在一个以前被他们当成“不务正业”的电池厂,直接骑脸输出,告诉他们,大人,时代变了。

日本车企的表情,就跟在漫展上看到有人出了自己本命角色的魔改cos一样,又气又无奈,主打一个“你法我笑”。

很多人分析,说这是什么市场格局重塑,什么中日抗衡。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不够带劲。

这压根不是抗衡,这是一场“掀桌子式”的产业大逃杀。

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有驾

以前大家是怎么玩的?丰田定个调,大众跟一下,大家在“性能”、“油耗”、“可靠性”这个小池塘里,假模假式地比划两下,谁也弄不死谁,你好我好大家好,排排坐分果果。

这是存量竞争,讲究的是体面。

但比亚迪,以及背后那一堆中国同行们,它们不讲武德。

它们直接把游戏规则从“谁的蛋糕做得更好看”,变成了“谁能把餐厅直接炸了”。

当日本车企还在用6-7年,像雕琢艺术品一样憋一台新车的时候,中国这边18个月就迭代一次,跟下饺子一样。

这不是什么敏捷开发,这是研发大跃进。

日本人的逻辑是,我必须造出一台完美的、滴水不漏的车。

中国人的逻辑是,我先弄个大概能跑的,剩下的交给OTA,用户就是我最好的测试员。

你还在精雕细琢一把屠龙刀,准备号令天下,人家直接掏出了冒蓝火的加特林,对着你就是一顿“哒哒哒哒”。

就问你怕不怕?

同行看了都得傻,说好的武林大会,怎么变成闪电战了?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直呼内行。

更骚的是技术路线。

日本人点的是“氢能源”和“混合动力”科技树。

这个选择,充满了“技术宅”的傲慢与偏见。

讲真,从技术原理上,氢能源确实牛逼,是终极方案。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跟修仙一样,讲究一个“飞升”。在你成功飞升之前,你需要海量的基础设施,需要漫长的等待,需要消费者为你虚无缥缈的未来买单。

这是一种典型的“上帝视角”造车,我觉得这个技术好,你们就应该用。

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有驾

而中国车企呢?他们搞的是“民粹解构”。

他们压根不信什么终极方案,他们信的是,谁能解决“老王下班回家能不能在小区抢到充电桩”的问题,谁就是爹。

讲真,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中国马路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

只要大爷躺得快,什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都得跪。

当日本人还在实验室里追求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又提升了0.01%时,中国的工程师们正在研究,如何让车机能更流畅地刷抖音,以及怎么给车里塞进一个能打无双的大彩电。

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有驾

这听起来很low,但极其有效。

因为我,一个被房贷和KPI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人,真的不在乎什么能源的终极形态。

我只在乎,我堵在晚高峰的时候,能不能让孩子在后排看小猪佩奇,别来烦我。

说起来,我楼下那辆卡罗拉都停了半个月没动了,车上都落灰了,也不知道车主干嘛去了。

所以,你看懂了吗?

日本车企的护城河,什么技术储备、什么资金实力,在“掀桌子”的竞争法则面前,就是个笑话。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对决,你内力再深厚,剑法再精妙,结果对方掏出一把枪,说对不起,我不跟你玩这个。

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有驾

心态直接就崩了。

当然,丰田依然是全球最能赚钱的车企,家底厚得跟压缩毛巾一样,看着不大,泡水里能发一大盆。

它们的品牌,尤其是丰田和雷克萨斯,本身就是一种“玄学”。

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有驾

会买这些品牌的人,就像果粉一样,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性价比,而是维护自己“信仰”的正确性。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问题是,信仰不能当饭吃。

当隔壁老王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台空间更大、加速更快、屏幕多得像网吧的车时,你的信仰就会开始动摇。

一次不动摇,两次不动摇,天天在你面前晃悠,你烦不烦?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这个修仙的比喻有点用力过猛了,但讲真,你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了。

日本车企现在面临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魔”。

他们曾经坚信的一切,都被现实一遍遍地打脸。

日本人至今没想通:为什么造车的干不过一个做电池的?-有驾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他们还在纠结要不要放弃自己修炼了百年的“剑法”,去拥抱那个看起来很low但很致命的“火枪”。

所以,别问我日本车企能不能迎头赶上。

这已经不是赶不赶得上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世界观崩塌后,如何重建的问题。

他们需要担心的,不是比亚迪现在抢了多少份额。

而是当那群用18个月就能造一台新车的“疯子”们,也开始拥有品牌、拥有技术、甚至拥有“信仰”的时候,他们还剩下什么?

所以呢?你有钱,你有技术,但你不敢掀桌子。

不敢掀桌子的人,最后连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这还搞个屁的温良恭俭让啊!

这就是现实。

典中典。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