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全资+合资”双重机制,打造“理念—产品—服务—体验”新路径,为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在全球汽车行业快速变革、跨国车企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寻求突破之际,福特中国率先迈出了体系创新的重要一步。
9月23日,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特中国)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福特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特销售服务公司),专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在中国的市场营销、销售与售后服务。在业内这一决定是福特全球品牌战略在中国深度落地的关键动作,也被视为福特在华整合前端体系、优化用户体验、增强品牌韧性的核心调整。
与此前长安福特、江铃福特等合资公司分工的“多头管理”相比,设立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有助于福特品牌在用户体验、渠道管控与市场反应等方面实现统一,更高效地打造“一体化品牌、统一网络”的运营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此举并不意味着福特放弃合资关系,而是在合资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的新架构升级。福特方面也明确表示,这一步是在与在华合作伙伴达成高度共识后实施,未来将有效增强前端一体化及后端协作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福特销售服务公司设立正逢行业格局重塑之际。面对本土新能源势力崛起,外资及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普遍面临压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头部合资车企累计零售370.8万辆,同比下跌4.0%,市场份额降至25%,与自主品牌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在电动化进程、用户触点效率和品牌文化塑造等方面,合资品牌普遍面临转型缓慢、反应迟滞、体系冗余等多重难题,利润空间被挤压,一些品牌甚至陷入“边缘化”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从“产品之争”转向“体系较量”。其中,渠道效率、品牌统一、用户体验、营销速度成为企业能否占据优势的核心要素。福特此番改革,不仅是为了解决过去渠道资源分散、响应效率低下的结构问题,更希望借助组织架构优化,为品牌焕新和新能源战略的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过去,福特品牌在华的市场、销售、服务职能由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分别负责。虽然多主体参与确保了地域覆盖和本土渗透,但也带来了网络割裂、职能重叠、效率滞后的弊端。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车、金融、售后过程中,往往要跨越多个体系,品牌体验难以保持一致,用户旅程也缺乏连贯。面对竞争加速、用户需求提升的新市场环境,原有结构已难以支撑福特对效率与标准化的双重追求。
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的成立有望彻底打通品牌在华前端资源,从组织层面解决原来“多点分布”的症结。据福特中国介绍,销售服务公司将整合销售渠道、品牌传播、客户关系、售后网络等各项市场业务,目标是在“一体化品牌、统一网络”的体系下,形成用户体验闭环。这不仅有利于标准化流程建设,也会大大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品牌一致性。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架构不会削弱现有合资体系。福特方面强调,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的职责保持不变,继续负责整车生产和研发。全资销售服务公司则聚焦用户触点和渠道运作,实现前后端职能清楚分工。这样的“合资+全资”协同模式,成为福特在华打造“强前端+稳后端”格局的基础,也为其他跨国品牌提供了参考样本。
对于经销商来说,全资机制带来的渠道整合意味着更清晰的管理框架和更高效的运营支持。统一服务标准、品牌表达和资源协同,有助于门店在提升销售业绩、客户满意度和盈利能力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对消费者而言,渠道整合最显著的变化是服务流程更流畅,体验也更加统一。从咨询、试驾,到购车、售后维护和升级,客户将在同一品牌体系下完成所有环节,获得始终如一的品牌体验。这种一体化服务已成为中国买车者对优质品牌的基本期待,也是业界衡量跨国车企能否扎根中国的关键标尺。
福特此次体系重组,实质是一场营销架构机制的再造。福特并未“舍弃合资”,而是在合资基础上新增自主营销抓手,将品牌管理能力提前布局,并以更高效的全资结构及时响应市场和用户改变。“前端整合+后端配合”的思路,既确保了体系稳定,也让品牌战略更容易落地。
品牌战略要取得成功,架构支撑不可或缺。
这次福特成立全资销售服务公司,不仅解决了渠道分散、效率不高的老问题,更为“FUN天性,去野行”品牌理念找到切实的组织载体。福特希望通过机制调整,让品牌主张从口号变为用户可切身体验的真实感受。
销售服务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纵横”生活方式体系的落地。该体系包括:集体验、展示、社交于一体的“纵横空间”,构建车主社区的“纵横社群”,提供个性化改装的“纵横装备”,以及贯穿用车生命周期的“纵横守护”。福特品牌由此具备了更多身份价值,比如“生活方式引导者”。
在“纵横空间”,用户可完成购车流程,还能参与新品品鉴、户外主题活动,加强品牌归属感;在“纵横社群”,通过野营穿越、越野挑战等活动,强化用户间情感联系,形成以兴趣为核心的社群文化;“纵横装备”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定制需求,让用户在细节处和品牌产生共鸣;“纵横守护”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保证长期价值和口碑。
值得一说的是,这套体系不再仅靠经销商单点推动,改由品牌总部统一协调和执行。在新机制下,福特能够更灵活地组织活动、更精准地传递品牌价值、更高效地连接用户,助力实现“理念—产品—服务—体验”闭环。
新品投放也与品牌理念深度协同。成都车展首发的智趣烈马,就是福特“FUN天性,去野行”理念的集中体现。除了融入“野行”文化的审美标识,动力系统也采用了满足新能源趋势的新技术,凸显品牌文化与技术路线的深度融合。
新上任的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总裁陈晓波,曾在长安汽车、雷诺中国等企业任职,拥有丰富的合资、国产、跨国品牌管理经验。陈晓波的加入让品牌理念与本地化执行环环相扣,团队在中国用户习惯和文化语境的把控上更上一层楼。这对品牌战略从“思路”变为“行动”至关重要。
福特通过渠道合一、体验体系搭建与团队优化协同,将“FUN天性,去野行”转化为可感知、能参与、有共鸣的品牌世界。这不仅为用户带来差异化价值,也为福特在中国重塑品牌探明新道路。
品牌战略是方向,产品是武器,而体系能力才是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立足的根本。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加速的大环境下,谁能更快跟上市场、调整节奏、推新产品,谁就能抢占先机,这已成业内共识。福特设立销售服务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前端机制进行升级。
在传统合资模式下,品牌方无论新品上市、价格调整还是传播策略,往往被多级审批流程限制,难以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新能源产品推新节奏明显快于传统燃油车,这种效率低下已成跨国品牌转型的痛点。福特通过成立全资销售服务公司,力图在维护制造体系稳定的给市场端赋予更大灵活性和自主权。
今后,福特更多新能源产品将在中国加速推出。这一机制会帮助新车型从“产品力”到“客户口碑”实现完整转化,这是新能源赛道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
更深层来“全资+合资”双重机制,将为福特打造更具韧性的中国业务新模式。合资体系负责研发、生产及合规事务,全资体系专注品牌、用户以及节奏的调度,两者形成前后呼应。这种“灵活安排”也预示着跨国车企在中国进入本土化深耕、战略自主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架构创新也为其他跨国车企提供了样板。在当下本土品牌强势崛起、价格竞争激烈、体系能力极为重要的背景下,率先完成组织变革的公司将更有机会确立自身品牌优势和护城河。
可以说,福特以“体系创新”为起点的改革,正成为其新能源战略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它不仅解决了营销响应慢、用户旅程割裂的现有问题,还为未来投入与品牌积累提供了组织保障,也是跨国车企实现中国市场新增长的必要条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