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草原风吹过车市,吹出了个女强人樊小平。66年生人的她,现在手里攥着23

内蒙古的草原风吹过车市,吹出了个女强人樊小平。66年生人的她,现在手里攥着23家公司,从汽车销售到房地产、金融,业务铺得比草原还广。在呼和浩特的汽车圈里,她被称为“龙头姐”——不是吹的,光是年销量就能占全市两成,同行见了都得竖竖大拇指。

樊小平的创业故事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候她在煤田地质队上班,端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可心里总痒痒的。90年代初上海滩刚冒出汽车市场的苗头,她愣是请了半个月假去考察,回来就把工作辞了。1994年,她在呼和浩特租了个小门脸,支起内蒙古第一家民营汽车销售公司。那时候国企垄断,她带着几个员工蹲在店门口发传单,冬天零下20度,哈气成霜,她自己搬轮胎、擦车玻璃,硬是用服务把客户从国企门口“抢”过来。老员工回忆:“樊总那时候比我们还拼,有回拉货翻进雪堆,她第一个跳下去挖车,棉裤都磨破了,回家冻得直打摆子,第二天照样来上班。”

内蒙古的草原风吹过车市,吹出了个女强人樊小平。66年生人的她,现在手里攥着23-有驾

现在恒茂集团的摊子越铺越大,3万平米的汽车交易中心里,修车、卖二手车、办车贷啥都有,连洗车都分普通区和精洗区。员工私下说:“樊总开会跟‘打仗’似的,嗓门大、手势猛,可年底发奖金绝不抠搜,去年效益好,普通销售都能拿5万。”她自己更绝,60多岁还去南极探险,拍回来一堆冰川照片贴在办公室,说“看冰川崩裂那劲儿,跟谈大项目签合同似的,得有股子冲劲儿”。

别看现在风光,樊小平早年没少栽跟头。95年运新车翻车,压坏了牧民的草场,她大手一挥赔了2000块——90年代的2000块可不是小数,够买台二手摩托车了。96年被人骗走200万新车,账上钱一下空了,她咬着牙跟员工说:“钱没了能再挣,人不能怂。”就这么硬扛着,第二年她跑到北京找投资,谈了7家才拿到钱,转头就在呼伦贝尔开了第二家店。现在集团估值早过了20亿,她个人连续五年上富豪榜,可穿的衣服还是几百块的衬衫,戴的项链是女儿送的银饰。有次慈善晚宴,她把562万直接捐给养老院,主持人让她上台说两句,她挠挠头:“我就是个卖车的,能帮点就帮点。”

这些年她也在变。传统燃油车卖得火的时候,她就盯着新能源车看,“油车迟早要变,就跟当年手机从按键换触摸屏似的。”现在海拉尔的汽车园区里,平行进口车展厅已经挂上招牌,房车营地也在试运营。有人替她捏把汗:“新能源车竞争这么狠,传统经销商转型哪那么容易?”她倒乐呵:“我66岁了还学开车考驾照呢,转型怕啥?大不了从头再来。”

草原上的女人说话直爽,樊小平也是。有回记者问她“女强人累不累”,她把茶杯一放:“累啥?我早上6点起,晚上10点睡,睡得踏实。要是干不成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才叫累。”现在恒茂的员工里,女的占了七成,她说:“草原的女儿就得出去闯,我带她们多学本事,以后个个都能当老板。”

从地质队的“小樊”到车企“樊姐”,樊小平的故事就像她卖的车——看着光鲜,里头全是硬邦邦的零件。有人说她运气好,赶上改革开放;可跟她一起熬过90年代寒冬的老员工知道,这女人骨子里就是台“草原发动机”,停不下来。

(信息综合自呼和浩特晚报、内蒙古企业家协会公开报道)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