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

各位朋友,咱用车社今天得跟你们说道说道一件事儿,这事儿,得从7月25号那天说起。

小蒋,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追求细节的年轻人,刚提了一辆iCAR V23,价格差不多14万。

你说这新车到手,谁不琢磨着给它来点个性化的点缀?

小蒋也是,直接开进了4S店,花了大几万块钱,给爱车来了个“全套”的升级:前保险杠、行李架、几盏酷炫的车灯,还有那身复古车衣,整整3万块钱!

这3万块,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车价的五分之一,可见小蒋对这辆车是真上心,是真爱,是想让它在街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他之所以选择这家店,就是图个省心,图个“一条龙”服务,从购车到改装,一步到位,省却奔波。

可没想到,这“一条龙”的服务还没正式启程,半路就杀出了个“程咬金”,让原本的期待蒙上了阴影。

提车当天,店里就给小蒋打了个“预防针”:发动机盖好像有点小毛病。

小蒋心里估摸着,新车嘛,磕碰难免,只要店里给处理妥当,也就过去了。

可一看,这哪是小磕小碰能形容的?

发动机盖左前方和左侧,尤其是靠近车门的地方,那痕迹,清晰可见,漆面剥落,露出底下的金属,里面还有个明显的凹陷。

更让他心寒的是,这发动机盖,根本就关不严实了!

旁边的另一辆同款iCAR V23,人家前盖的缝隙多规整,多服帖,犹如一道精密的缝线;再看看小蒋这辆,缝隙张牙舞爪,像是被生生撕裂,这怎么跟人解释这是辆新车?

小蒋追问缘由,店里解释是贴车衣时,第三方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把发动机盖给“夹坏了”。

你琢磨琢磨,贴个车衣,能把发动机盖给“夹”坏?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这操作,是得多“粗鲁”,得多“不走心”?

我猜想,是不是为了追求车衣的完美服帖,需要将发动机盖掀起,然后用力过猛?

抑或是操作时,不慎被重物磕碰?

具体的细节,店里语焉不详,只一句“夹了一下,就坏了”。

这得是多大的力道,才能在一辆车上留下如此醒目的伤痕?

这不禁让人想起“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境,本想锦上添花,却变成了雪上加霜。

这下可好,小蒋那颗期待新车的心,瞬间被一盆冰水浇灭。

14万的车,自己又加了3万块钱进行个性化升级,本是想让爱车与众不同,结果现在,这发动机盖,俨然成了“事故车”的烙印,这滋味,如鲠在喉,难以咽下。

这好比是精心雕琢的玉器,本应温润光洁,却被师傅不慎划下了一道裂痕,纵使再以精湛技艺修补,那裂痕的印记,终究还在。

店里给出的第一个方案是,从试驾车上,找一块同颜色的发动机盖来替换,车衣也重新贴好,所有改装项目都做到位,再赠送一份终身保养。

听到“终身保养”,这的确是个不小的诱饵,足以让不少人动心。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但小蒋当时的心情,却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原地杵”的无奈。

你想啊,14万的车,自己又投入了接近4万块钱去“折腾”,结果换来的,竟是辆“换过发动机盖”的新车,这不等于把崭新的爱车,硬生生地变成了“事故车”吗?

这其中的心理落差,岂是“终身保养”四个字就能弥补的?

这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一件限量版潮牌,结果商家告诉你,“哎呀,你这个Logo有点歪,给你换个新的,再送你一张限量海报!”这道理,您细品。

小蒋的要求也很实在,也很合理:要么,就从新车库里,再调一辆一模一样的车,拆下完好的发动机盖来更换,保证是原装、未动过的。

毕竟,这辆车,他还没真正享受它的驰骋,就已经遭受了“不白之冤”。

同时,这期间耽误的时间、耗费的心力,总得有个说法吧?

咱们从更专业的角度来审视一下。

发动机盖,它绝非仅仅是覆盖发动机的金属板,它在车辆的整体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以及风阻系数的控制。

其次,在潜在的碰撞发生时,它属于车身吸能溃缩区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强度和安装的精准度,都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以iCAR V23这款车为例,虽然定位是小型SUV,但在设计上也颇为考究。

它的前脸造型,特别是发动机盖上的线条,是构成其独特辨识度的重要元素,直接决定了车辆给人的第一印象。

一旦发动机盖出现变形、缝隙不齐,这不仅会破坏整体的美感,更可能影响到发动机舱的密封性,为雨水、灰尘的侵入提供便利,甚至在高速行驶中,由于空气动力学上的偏差,影响到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店里的秦经理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他承认,这是他们在安装套件过程中,内部管理出现了疏忽,导致发动机盖安装好后,未能及时进行位置对比,开门时不慎将其“碰坏”。

“碰坏”?

这个词语,多少有些轻描淡写了。

我猜想,在安装行李架等附件时,确实需要拆卸原厂部件,包括发动机盖。

但作为有经验的技师,如何会如此轻易地“碰坏”一个发动机盖?

即便缝隙是可以调整的,因为发动机盖上的铰链允许其前后位移,但这应是在正常安装和精细调整下的操作,而非在“碰坏”后的被动修复。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秦经理表示,无论是从试驾车上调换,还是向厂家订购全新的发动机盖,他们都愿意配合。

并且,承诺会根据小蒋的诉求,将事情处理到最大化地满足客户的利益。

这个态度,相比于最初的“夹坏了”的说法,要显得更为积极和负责。

经过一番沟通,秦经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虽然具体细节未完全披露,但小蒋对此表示认可。

至于发动机盖损坏的原因,秦经理也初步解释为内部管理疏忽,安装时未能充分注意位置的对齐。

这件事,至此算是有了初步的解决。

后续的反馈显示,店方已为小蒋更换了发动机盖,并兑现了终身保养的承诺。

然而,关于小蒋在此期间产生的代步费用等其他补偿,则未被提及。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对于小蒋而言,满怀期待地购入新车,本应是一段愉悦的体验,却遭遇了如此不愉快的插曲。

虽然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心中那份对新车的完美期许,恐怕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新车尚未真正驰骋,便已“受伤”,这其中的失落感,难以言喻。

其次,这件事也深刻地暴露了4S店和改装店在内部管理和操作流程上存在的短板。

无论是第三方贴膜的施工人员,还是店内的改装技师,都应遵循严谨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

尤其是在涉及车辆主体结构部件的安装与拆卸环节,更需万分谨慎。

这种“疏忽”所带来的损失,最终却由消费者承担,这无疑是一种糟糕的用户体验。

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14万的车价,加上3万块的改装费用,总花费已接近20万。

在这个价位区间,消费者对车辆品质及服务的期望值本身就非常高。

4S店提供的“一条龙服务”,本应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亮点,却不料成了“减分项”,这“一顿操作”,实难令人信服。

再从改装的角度来看,个性化升级无可厚非,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需充分认识。

尤其当改装涉及到车辆的结构、电气系统等关键部分时,操作不当轻则影响车辆性能,重则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选择正规渠道、具备专业资质的改装店,并充分了解其中的潜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新车花3万改装却毁了!发动机盖遭殃,车主:瞬间变事故车!-有驾

尽管此事发生在iCAR杭州和平店,但其所折射出的问题,在汽车行业内具有普遍性。

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更渴望获得安全、可靠、有保障的服务。

4S店及改装店,亦应不断精进自身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方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

话说回来,小蒋的这辆iCAR V23,经过一番改装,其颜值与实用性想必大有提升。

但这次的经历,无疑也为他积累了一笔宝贵的“成长经验”。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小蒋的爱车能够平稳顺畅,改装的成果也能让他尽享驾驭的乐趣。

这件事情,咱们就聊到这里。

归根结底,购车本应是件乐事,但即便遭遇不顺,也需冷静应对。

而4S店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的“操作”,着实令人开了眼界。

咱用车社,始终关注着大家伙的用车生活。

汽车圈里的点点滴滴,只要有意思,咱都给你们深入剖析。

你觉得,4S店在今后的改装服务中,是否会因此更加谨慎?

或者说,第三方改装公司,是否应该借此机会,深刻反思并改进其服务流程?

我倒是觉得,这发动机盖,它就这么“被夹了一下”,然后就“坏了”,这其中隐藏的故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和耐人寻味。

咱们下次再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