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这种交通工具既传统又新潮,安全可靠还省钱,对环境也友好,所以特别受大家欢迎。
不过火车也有不少缺点。它跑得不够快,路上花的时间长,座椅坐着不舒服,车厢里还特别吵。这些问题都会让乘客觉得旅途不够舒适。
为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国内铁路系统持续升级技术、优化服务,陆续推出多种新型列车和特色车次,适应各类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有一种火车很特别,叫卧铺动车组列车,大家也管它叫动卧或动卧列车。
这种列车属于动车组的升级版,专门加装了卧铺车厢,乘客可以躺着睡觉。动卧主要在夜间运行,通常是晚上出发早上到达,常跑的路线包括北京到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贵阳这些城市。
咱们今天说说全国第一趟全卧铺火车——K53次列车。
这辆火车从北京出发,终点站是沈阳,总距离有727公里(标题里写的732公里不对)。路上会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和辽宁这几个地方。
这班火车最独特之处在于全程不停靠任何站点,直接开到终点。而且它只在晚上运行,大约晚上8点发车,第二天早上7点到站。
这种安排能让乘客更高效地利用时间,白天可以腾出更多空档,特别适合商务出行、旅游或走亲访友的人。
这辆火车到底有啥特点?它好在哪儿,又有哪些不足?它是怎么被造出来,又是怎样一步步改进的?接下来咱们就挨个儿说清楚。
咱们先瞅瞅这辆火车长啥样,里面是咋设计的。
这趟火车用的是25G型车厢,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简称南株)在2006年研发并投产。25G属于动力集中式电力动车组,专门用来载客。
25G型客车运用了现代化的电力驱动系统,具备速度快、能耗低、安全性强、乘坐舒适等优势,属于当前国内铁路客运领域广泛使用的动车组车型。
25G型客车时速最高能跑到160公里,动力系统能提供3000千牛的牵引力,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4800千瓦,最多可以载1000名乘客。这种列车采用8节车厢编组,其中6节自带动力,另外2节是无动力车厢。
电动车主要分成两大类:带动力车头和中间动力车厢。带动力车头装在列车前后两头,主要作用是拉车和刹车,也是司机和工作人员操作的地方。
动力中间车厢在列车中部,主要给列车供电和开空调,乘客也坐这儿。拖车也在列车中间,自己不会动,得靠动力车拉着走,同样是载客用的车厢。
25G型客车设计灵活,能按实际运输条件和市场要求改变内部布局。K53次列车采用的就是其中一种全卧铺的布置方案。
全卧铺列车的意思就是整趟车所有车厢,不管是拖车还是动力车厢,全都装的是卧铺座位,一个普通座位都没有。这样整列火车就完全由卧铺车厢组成。
全卧铺车厢能让乘客在旅途中躺下休息,特别是跑远路的时候,这样能让人更舒服,不容易觉得累。不过这种设计也有问题,因为卧铺比普通座位占地方,一趟车能拉的人就少了,跑起来也没那么快。
火车上如果全是卧铺,一般会安排哪几种铺位呢?
火车上的卧铺主要分两种:硬卧和软卧。硬卧的座位是用硬质材料做的,每个铺位都有固定位置和编号。
火车硬卧的铺位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配有窗户和折叠小桌板。铺位之间是敞开式的,没有遮挡的隔板或布帘,整个空间显得很通透。
硬卧车厢的票价比较低,适合预算有限的乘客。不过这种座位坐着不太舒服,周围环境比较吵,而且没什么私人空间。
软卧车厢里的床铺是用柔软材料做的,可以调节靠背倾斜度和高低位置。这种卧铺分上下两层,每层都配有窗户和折叠小桌。
软卧车厢的座位设计有遮挡物或布帘,空间相对独立隐蔽。这种座位的优势在于坐着更舒服,能保护个人隐私,周围环境也比较安静。不足之处是票价较贵,更适合注重出行体验的乘客。
K53次列车上有8节卧铺车厢,4节硬卧和4节软卧。软卧里有一节是商务卧铺,条件更好。每节卧铺车厢分成10个小包间,硬卧包间能住4个人,软卧包间住2个人。
这趟列车总共有400个铺位,其中硬卧320个,软卧80个。虽然比一般动车座位数少了不少,但完全能满足乘客的出行需要。
这趟车的卧铺价格挺实惠的,硬卧大概200块,软卧400块上下,最好的高级软卧600块就能买到。
坐飞机或高铁都比这贵,但在这儿你能睡得更舒服。
这辆火车是怎么来的?它最早出现在80年代。
那时候,北京到沈阳的火车线路特别忙,坐车的人很多,但火车跑得慢,路上要花很长时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铁路局专门安排了一班直达快车,就是K53次列车。
这趟火车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25型车厢。这种车厢是北方机车车辆集团在1978年研发的,属于新型客运专用列车,采用内燃动力集中式设计。
25型列车配备新型柴油发动机和液压传动系统,跑得快、省油又安全,乘坐体验也很舒适,在当时是国内最先进的火车车型之一。
25型客车时速最高能跑到120公里,牵引力峰值达到2000千牛,发动机功率最高3200千瓦,最多可以载800名乘客。这种列车采用8节车厢编组,其中6节自带动力,另外2节是无动力车厢。
电动车主要分成两大类:带驾驶室的动车和中间动车。带驾驶室的动车在列车最前和最后的位置,不仅负责拉动和刹停列车,还是司机和列车员操作的地方。
动力车厢在列车中部,主要给列车供电和开空调,乘客也坐这儿。拖车同样在列车中间,自己不能跑,要靠动力车拉着走,也是乘客坐的地方。
25型客车在设计上有多种布局方案,能灵活适应各类客运场景和商业运营要求。K53次列车采用的就是其中一种卧铺车厢的布置形式,整列车都配备了卧铺席位。
这趟火车所有车厢都装了卧铺,不管是动力车还是拖车,一个普通座位都没有。这样整列车就全是卧铺了。
全卧铺车厢的设计让乘客能躺下来休息,特别适合长时间坐车的人,这样能缓解旅途劳累。不过这种安排也有问题,因为卧铺比普通座位占地方,一趟车能拉的人就少了,运输能力也跟着下降。
K53次列车1984年正式通车,作为当时京沈线上速度最快的列车,跑完全程仅需8小时,比同期其他车次快了4小时以上。
这趟火车很受乘客喜欢,大家亲切地叫它"北方之星"。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更新,K53次列车也开始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举个例子,25型列车现在的速度跟不上乘客的期望了。再加上它用的是柴油发动机,开起来动静大、排废气多,还特别费油。
针对这些情况,铁路局决定对K53次列车进行设备更新,用新型动车组替换老旧的25型客车。这次要介绍的就是升级后的25G型客车。
2010年,25G型客车投入使用时,成为往返北京和沈阳最舒服的火车。这趟车跑完全程只要6小时,比别的车次快了起码2小时。
这辆火车延续了K53次车的优点,依旧全是卧铺,中途不用停车。现在它跑得更快,坐着更舒服,也更安全了。坐过的人都夸这车好,管它叫"升级版的北方之星"。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K53次列车开始显现出不少缺陷。这趟列车采用的25G型车厢时速跟不上现代旅客的出行要求,加上电气驱动系统带来的电磁干扰和电路故障等毛病,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铁路方面决定对K53次列车进行技术更新,用性能更好的动车组替换现有的25G型车厢。这次更换的就是CRH380A型列车。
CRH380A是中国南车株洲公司2010年推出的高速列车车型。这款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技术,专门用于客运服务。南株公司负责该车型的研发制造工作。
CRH380A动车组配备了新型永磁同步电机和变频驱动系统,跑得快、省电又安全,乘坐体验也很舒适,是中国高铁里技术最先进的车型之一。
CRH380A动车组的设计时速为380公里,但日常运营中通常保持在350公里。这列车的牵引系统能产生5000千牛的拉力,动力输出最高可达9600千瓦。车厢最多可容纳1200名乘客。
CRH380A动车组有两种配置方案:8节车厢组成基本单元,也可以两列基本单元连挂成16节的长编组。该车型所有车厢均自带动力系统。
这种动车组的设计特点是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装置和操控系统。各车厢既能单独发力刹车,也能协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整列车就变成了所有车厢都有动力的列车组。
CRH380A动车组能根据实际运营需要灵活调整车型配置。这款列车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编组方案,以满足不同线路和客流量的运输要求。
K53次列车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车厢布局——全卧铺设计。这种模式意味着整列车所有动力车厢都安装了卧铺,完全不设普通座位。
这么一调整,整趟火车都改成了卧铺车厢。卧铺车的好处是能让乘客更舒服、休息得更好,特别是跑远路的时候,躺着睡觉能缓解疲劳,人也更轻松。
卧铺车厢最大的问题就是装不了太多人,跑得也没那么快。因为一个卧铺占的地方比普通座位大不少,自然一趟车能拉的乘客就少了。
2016年,K53次列车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往返北京和沈阳两地速度最快的火车。这趟列车跑完全程仅需4小时,比同期其他列车快了2小时以上。
这辆火车延续了K53次车的优点,全程都是卧铺,中间不设停靠站。它在行驶速度、安全性能和乘坐体验上都有明显提升。乘客们对它的评价很高,亲切地称它为"北方之星3.0"。
K53次列车现在有点跟不上时代了。这趟车用的CRH380A车型跑得不够快,乘客们觉得不太满意。另外它采用动力分散设计,导致车身太重、费电、修起来也麻烦。
铁路部门针对现有问题,决定对K53次列车进行技术更新,用新型CR400AF动车组替换原有的CRH380A车型。下面重点介绍这款CR400AF列车。
CR400AF是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在2017年研发的一款新型电力动车组。这款列车采用动力集中式设计,专门用于客运服务。
CR400AF列车配备了新型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变频驱动系统,跑得快、省电、安全可靠、坐着舒服,是国内高铁里技术最先进的车型之一。
CR400AF动车组的设计时速能达到400公里,不过日常运营中通常按350公里的时速行驶。这列动车能产生6000千牛的牵引力,发动机总功率达到12000千瓦。整列车最多可以搭载1400名乘客。
CR400AF高铁列车有两种编组形式:8节车厢或16节车厢(8节是基本配置)。在这些编组中,6节是自带动力的车厢,另外2节是无动力车厢。动力车厢又细分为两种:带驾驶室的动力车和位于中间位置的动力车。
动力头车是列车最前和最后的车厢,主要用来拉车和刹车。这里也是司机和列车员操作列车的地方。
动力车厢在列车中部,主要给空调和其他设备供电,乘客也坐在这儿。拖车同样在列车中间,自己不能跑,要靠动力车拉着走,也是载客的地方。
CR400AF这款高铁车型有多种版本可选,能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要求灵活配置。
这趟K53次列车采用了一种特殊布局——全卧铺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整列车所有车厢(包括拖车和动力车)都装的是卧铺,压根没安排普通座位。
这么一改,整趟车就都是卧铺了。全卧铺的好处是让乘客坐车更舒服,休息得更好。特别是跑远路的时候,能躺着睡觉,不容易觉得累。
卧铺车厢虽然舒适,但有个明显问题:装的人少,跑得慢。因为每个铺位占的地方比普通座位大不少,一趟车能拉的乘客就少了,整体运输能力也跟着下降。
2019年,K53次列车正式投入运行。这趟车往返于北京和沈阳两地,跑完全程只要3小时,比同线路的其他列车快了1个钟头以上,成为当时两地间速度最快的列车选择。
这趟火车延续了K53次列车的优点,依旧采用全卧铺设计且中途不停车。现在列车跑得更快了,坐着更舒服,安全性能也升级了。
这趟火车特别受乘客喜欢,大家亲切地称它为"北方之星4.0"。它是国内第一趟全部都是卧铺车厢的列车,在铁路运输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