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大街上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车比比皆是了?这些过去觉得挺贵的车,现在几乎成了街车。但仔细想想,自己身边的朋友发现能一次性拿出三十万现金的家庭,恐怕没几个能轻松做到。这就产生了一个让人疑惑的现象:为什么明明大多数人拿不出三十万,但是价值三十万的车却到处都是呢?
最近某个媒体随机采访五十名豪华车主,采访结果令人惊讶:百分之六十八的宝马、奔驰、奥迪车主月收入不足两万元;百分之四十二的人存款低于十万;更夸张的是,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坦言每月还完车贷后,剩下的钱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即便如此,这些车主里有百分之九十一的人都觉得开豪车是成功的标配。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无奈和压力,不敢轻易辞职,害怕生病,更不敢尝试消费升级。
就像一位宝马三系的车主算过一笔账,自己的车每个月要还六千元的月供,再加上邮费、保险费、保养等,一年下来支出超过十万,压力巨大。而社会上的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五的家庭靠的都是一份稳定但并不宽裕的工资过日子。买车以及养车成本对这些家庭来说也属于高负担了。别说三十万的车了,能全款买一辆十几万的车,可能都要掏空一个家庭的存款。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赋予了车太多超出其本身的意义,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面子问题。现在很多人觉得房子可以租,生活条件可以先将就着,但车一定要体面,哪怕每个月都要承受沉重的贷款压力,也要先把这个门面撑起来。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车主说,每次开车门的瞬间,总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这话听起来有些好笑,却实实在在反映了当下无奈的社会现实。
现在很多人对于车的看法早已不局限于它的工具属性,社交属性越来越被重视。在大家的观念里,有车是基本,还得是好车,最好是豪车。豪车之所以备受追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降低沟通成本。就像有人说的,当你从奔驰车上下来的时候,车就已经替你发言了。在很多场合,一辆豪车就能让人对你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比如某相亲平台的数据显示,开三十万以上车型的男性相亲成功率能提升百分之四十七。在销售、中介等行业,开豪车会更容易签单,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在这些行业里,客户往往会通过车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实力和可信度。一辆豪车仿佛是一块敲门砖,能帮助从业者更顺利的开展业务,获得更多的机会。
另外,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豪车也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他们需要一辆好车来撑门面,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他们买车还可以上公司户当做固定资产进行抵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合理的商业手段。汽车对于有社交需求的人而言,就是行走的名片,象征的实力与身份。但对于一般普通家庭而言,不过是个代步工具。
如果自己既不做生意,也不从事销售这类对车有较高要求的工作,花价钱买一辆三十万以上的好车,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儿,买什么车,买不买豪车,完全看个人需要。如果为了买一辆豪车,普通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钱买了车,后续的养车费用又成了沉重的负担。开车的时候不敢深踩油门,就怕油耗太高;为了省点钱,天天想着去蹭加油站免费洗车。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累了。
要知道,汽车属于消耗品,他从购买的第一天起就在贬值,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下,贬值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可以说,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种负债。有全款的能力,那么无论你是全款去买车,还是贷款去买车,都可以。最怕的是自己兜里钱不够,还要咬牙硬上买好车,只为了觉得这样能在朋友面前挺直腰板,让别人高看一眼,却忽略了后面车子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害了自己,拖累了家庭。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要保证自己急用钱时不用看银行的余额发呆,该投资时不用把车卖了套现,这样才能让自己生活的小船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潮流中行稳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