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

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

6月末的重庆,天气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早上七点多,我在小区楼下遛狗,听见邻居老李又在和人聊起他那台问界M7,说电池“这回终于是本地货了”。其实他说的是宁德时代和赛力斯一起搞出来的新CTP产线,就落户在两江新区。说来也巧,这条生产线刚投产没几天,就有不少车友群里开始讨论以后换电池是不是能便宜点。

赛力斯工厂里那天可真热闹,张兴海、曾毓群这些大佬都亲自来了。我以前去过一次他们的总装车间,还记得里面自动化机械臂上下翻飞,比我家厨房干净多了。这次新上线的CTP技术,说白了就是把电芯直接拼成一整个大电池包,中间少好几道环节,不光省空间,还能让续航更稳当些。有师傅开玩笑:“好马配好鞍,这回是真不怕‘掉链子’。”

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有驾

问界系列现在卖出去70多万辆,全都是用宁德时代家的动力电池。这合作深到啥程度?有次维修技师老冯说,现在连诊断仪接口都跟以前不一样,“你要不是懂门道,一插就报警。”看起来双方是真的捆紧了。

其实,不止是宁德时代愿意来重庆扎根。最近几年,各路科技公司也往这边凑:华为、腾讯、地平线,还有德国大陆这些外资,都想分一杯羹。有时候去两江新区转悠,经常看到写着“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字样的大楼拔地而起。据数据,今年前五个月,两江直管区汽车产业产值已经快破千亿,新能源汽车占比涨得飞快,占全市七成还多。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卖出17万多辆新能源车,又创纪录。我朋友阿明去年买了一台问界M5,每次我们聚会,他都喜欢吹嘘自己的激光雷达和智能语音。“以后修起来咋样?”有人调侃。他倒是不担心:“现在配套企业都搬过来了,有啥事不用等外地件。”沪光线束就是个例子,他们2022年就在龙盛新城投产,现在一天能做三十万整车份量的线束,高压低压流水线上工人手脚麻利得很——贺瑜主任说最近忙着给问界供货,加班加点也是常态。

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有驾

长安汽车也很厉害。这几年跟华为、宁德时代合作频繁,新出的阿维塔系列火爆到不行。6月份阿维塔销量破万,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陈卓总裁讲,他们平均单价27万元以上,“中国品牌高端化”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卖出来的成绩。我身边有位表哥订了一台阿维塔11,说试驾时感觉底盘比老款CS75扎实许多,而且静谧性做得不错,就是后排中央凸起还是高了点,小孩坐久容易喊累。

德国大陆集团对重庆也是青睐有加,在这里设研发中心好多年了。他们搞域控制器、电气,据工程师透露,有二十多个项目同时推进。不少零部件先在这里开发,然后再供应全国各家主机厂。一位熟悉内情的小伙伴告诉我,大陆研发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自驾穿越川藏,把最新软硬件放进试验车辆里“拉练”,实际体验各种极端路况,比如暴雨泥泞或者高原冷启动,看系统稳定性到底咋样。有一年遇到雪崩堵路,好几个工程师差点被困山上,多亏当地藏族司机帮忙才脱险——后来这个故事还被写进内部通讯稿呢。

还有安道拓,也是在两江深耕多年。今年他们中国技术中心升级扩建完毕,是全球最大的之一。据业内传闻,他们专门研究适合西南湿热气候的新型座椅通风材料,有段时间实验室天天摆满各类面料切片晒太阳测耐久度,一位设计师笑称自己变成半个皮革专家。而且这些成果不仅服务本地整车厂,还反向出口海外市场,让外国同行啧啧称奇。

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有驾

据赖涵局长介绍,如今跨国企业投资方式也变了,从单纯的钱袋子角色变身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合伙人。不只是给钱,更是一起研发、一块成长。在一些行业交流群里经常可以听见类似的话题:“某某零部件供应商今年扩招多少人”“哪个品牌又签下新订单”,大家心知肚明,这波发展红利确实带动不少就业机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渝率明显提升,以前想着往沿海跑的人,现在反倒觉得西南机会更多些,“离家近还能学手艺”。

从产品层面看,两江造新能源汽车单价已超20万元,不仅配置丰富,用料厚道,还有不少冷门功能。例如最新款车型搭载猫头鹰增强转向系统,一个五米二的大块头拐弯半径却比中级轿车还小,我第一次坐副驾时甚至以为导航报错;远光灯260万像素照明,对向来车自动留暗区,很适合夜晚跑高速或山区公路。不过也有人吐槽电子设备太复杂,上次隔壁王姐家的M9因为OTA升级卡住黑屏,只能拖去4S店刷固件,她埋怨售后排队太久,但顺带认识一个同乡技师,下回保养还能顺便聊聊川菜馆哪家味正宗,可算因祸得福吧……

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有驾

至于未来规划,据朱华荣董事长透露,长安准备五年内推50款全新数智车型,包括六座SUV、小型SUV、猎装等等。不少老司机关心二手残值问题,我专门咨询过一家评估行老板,他分析目前高端国产新能源保值率整体走强,但具体要看软件更新频率和核心零部件寿命。“别只盯着首发配置,要关注后期维护成本,”他提醒我,“尤其像动力电池这种东西,如果将来拆解政策宽松,对二手市场影响会很大。”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聚集80多个创新实验室,为产业升级打下基础。今年行业研发投入强度3.2%,领跑全国平均水平。从维修角度本土配套越来越完善,以前等进口芯片动辄一两个月,如今很多故障当天就能定位解决。一名老司机“过去修国产新能源怕缺零,现在怕自己不会用APP。”

重庆两江新区造车潮:巨头云集背后的故事-有驾

最后补一句,小区停车场最近新增几个充电桩,每逢周末傍晚准有人抢位置,有年轻夫妻边等边讨论换什么颜色内饰更显档次;旁边蹲守的小黄狗似乎对谁先充上一脸无所谓——生活嘛,总归要继续折腾下去才够味儿。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