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日产天籁这波操作,不像掀桌子,更像是把整张桌子连带上面的碗碟一起给砸了。
看到2026款天籁要上鸿蒙座舱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终于开窍了”,但再一看价格——现款裸车都干到14万区间了,新款要是维持原价,那不就等于白送你一套价值6万的华为全家桶(青春版)?
这哪是降价,这简直是含泪大甩卖,就差在车顶上挂个喇叭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
这背后藏着的,是整个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从神坛跌落后,面对国产新能源大军压境时那种手足无措的集体焦虑,一种“昨日重现”却发现观众早已换了一批的尴尬。
想当年,天籁、雅阁、凯美瑞,那是B级车市场的三座大山,买它们代表着一种稳重、可靠、有品位的中产生活方式。
可现在呢?
时代变了,朋友们。
咱们先聊聊这套鸿蒙座舱。
说实话,华为这股东风,日产算是借上了。
多设备流转,手机APP无缝上车,对于那些手持华为全家桶的中年大哥来说,这吸引力简直是核弹级的。
你想想那个画面:老李开着他的新天籁,闺女在后排抱怨车机卡顿,老李云淡风轻地把手机导航“biu”一下甩到15.6英寸的大屏上,再顺手打开华为音响放一首许巍。
那一刻,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瞬间从“不懂电子产品的老古董”变成了“玩转高科技的酷老爸”。
这种智能化焦虑,日产算是拿捏得死死的。
但光靠一个鸿蒙座舱就想逆袭雅阁?
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这套系统,说白了还不是华为的“亲儿子”,没给你配上ADS 2.0智能驾驶。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套顶级豪宅,结果发现物业是外包的,心里总归有点膈应。
而且,日产这操作有点“特供”的味道,全球市场我唯唯诺诺,坚持自研;中国市场我重拳出击,拥抱鸿蒙。
这种双标玩法,后续的系统OTA升级谁来主导?
速度跟得上华为手机吗?
这些都是埋在用户体验里的雷。
再把车壳子掀开看看。
那台2.0T发动机,179千瓦的参数,放在几年前确实能打,但现在是2024年,马上奔2026年去了。
隔壁国产插混动不动就综合功率三百千瓦起步,零百加速跑进4秒俱乐部,你这台纯燃油机就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配上那台主打平顺和省油的CVT变速箱,天籁骨子里还是那个穿着西装的“移动大沙发”,你想让它陪你偶尔撒个野,它可能会告诉你:“哥,咱还是安安稳稳过日子吧。”
市场才是最真实的卸妆水。
现在B级车市场已经不是红海,是血海了。
雅阁插混起步价直接杀到18万以内,凯美瑞终端优惠四万起步,连一向稳重的帕萨特都搞出了1.5T插混版。
天籁最尴尬的是那个2.0L自吸版本,106千瓦的动力,比现在很多1.5T都弱,唯一的卖点可能就剩下“保养便宜”这个情怀了。
真要走量,还得看2.0T版本能把价格屠刀挥到多低。
日产也不是没有技术,那个e-POWER技术在海外市场吹得神乎其神,省油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可就是迟迟不引进国产,这一点我是真看不懂。
守着纯燃油这一亩三分地,在双积分政策下只会越来越吃力,就像一个固执的老师傅,非要用榫卯结构去盖摩天大楼,精神可嘉,但现实残酷。
说到底,2026款天籁的这次豪赌,更像是一次分水岭。
如果“华为技术+日产底盘”这个组合拳都救不了销量,那日产在B级车市场的江湖地位,可能真要被边缘化了。
毕竟,天籁引以为傲的舒适标签,正在被新势力们用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全车按摩通风这些更“高科技”的舒适配置一点点蚕食。
蔚来ET5的座椅都快成移动理疗中心了,人家还有4秒破百的性能。
所以,最后的问题留给大家:当一个曾经的王者,放下身段,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拥抱了它曾经可能不屑一顾的本土科技,你会为这份“诚意”买单吗?
或者说,在2026年,花小二十万买一台纯燃油B级车,这选择,到底是不是“49年入国军”?
关注我,带你用最接地气的视角,看透车圈的风云变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