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最近整了个大活儿,属于是开业大酬宾,买车送召回那种。
一共卖了12万台,啪一下,召回了11万6千台,这比例,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说你们地球人就是会玩儿。雷总在发布会上那句“我们的普通版是其它车型的顶配版”,现在听起来,就特别有行为艺术的味道。
这不装了,摊牌了,顶配的其实是风险。
召回的原因非常朋克,官方公告说得特别文雅,翻译过来就是:你那个丐版的L2辅助驾驶,脑子有点不太够用,在某些高速的极端情况下,它可能会选择当场宕机,给你表演一个原地升天。
你要是不及时接管,那下一站就是ICU,或者直接就是奈何桥。
解决方式更是简单粗暴,OTA一下,完事儿。
讲真,这操作给我看傻了。为什么都是SU7,Pro和Max版就岁月静好,偏偏普通版整了这么一出“赛博惊魂”?
答案很简单,钱没给够。
小米SU7这三兄弟,看着是一个妈生的,实际上脑容量天差地别。Pro和Max版,装的是两颗英伟达Orin X,算力508TOPS,属于是大学生脑干。而普通版呢,就一颗英伟达Orin,注意,后面没那个X,算力84TOPS,大概就是个草履虫的水平。
这差了快6倍的算力,体现在智驾上,就不是好用不好用的问题,是能不能用的问题。
84TOPS是什么概念?就是在城市里,它能勉强识别红绿灯和行人,但经常会像你周一早上的精神状态一样,愣一下,思考一下我是谁我在哪。上了高速,它能跟车,但你想让它变个道,那速度比树懒打哈欠还慢。
而508TOPS呢,游刃有余。城市里能预判你的预判,高速上丝滑得像是德芙广告。
一个是可以信赖的战友,另一个纯粹是“一坨”需要你照顾的巨婴。
这简直就是诈骗!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硬件鸿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怎么就能靠OTA,靠软件升级给弥补了呢?
诶,这就是工程师们开脑洞的地方了。
所谓OTA升级,本质上不是让你那台老旧的奔腾电脑 magically 变成了酷睿i9。而是工程师们大笔一挥,直接把识别模型的“画质”从“超清4K”给你调到了“马赛克级别”。
以前能看清800米外飞驰的大妈,现在OTA完,可能20米外的大卡车在你眼里都是一个像素点,主打一个朦胧美。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拿游戏画质来比喻,可能有点侮辱游戏了,毕竟游戏卡了能重启,这玩意卡了,就直接重启人生了。
所以,与其说是技术升级,不如说是“电子阉割”。为了让你那个草履虫大脑不至于当场烧掉,工程师只能选择让它变成近视眼。识别得模糊一点,总比算力不够直接卡死要好吧?大概吧。
这背后,其实暴露了整个电车行业一个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营销上我重拳出击,拿顶配吹得天花乱坠;成本上我疯狂阉割,在你看不到的“算力盒子”上动刀子。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黑暗森林,是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的修罗场。最好的防守就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乐道把蔚来的桌子掀了,小米自己把自己的桌子先点了一半。
作为一个经历过诺基亚时代的中年人,我真的有点看不懂。我们那时候,一个手机好不好,看它能不能砸核桃。现在一辆车好不好,居然要先看它的TOPS,这世界变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说真的,我最近中午老点一家麻-辣-烫,感觉那老板的汤底配方比这些智驾算法还玄学。
所以现在买智驾车,到底什么才算及格?
行业里有个说法,500TOPS是底线。
只有到了这个级别,你的车才有足够的冗余,去同时运行好几套算法模型,搞交叉验证,跟左右互搏一样,自己跟自己打一架,最后选出那个最靠谱的决策。摄像头、激光雷达,一堆传感器每秒钟产生的数据量是海啸级别的,你那个小小的“算力盒子”,如果只是个算盘,那根本顶不住。
但讲真,就算给你1000TOPS,2000TOPS,又有什么用呢?
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试炼场,从来不是在实验室,也不是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而是在我们这片神奇土地的城乡结合部。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而在老头乐。
你车上那套价值十几万的智能系统,经过几百万公里的数据喂养,能识别行人、动物、交通锥,但它绝对识别不了一个逆行、闯灯、并且行驶轨迹毫无逻辑可言的“雷电法王”。
只要大爷躺得快,你车算力再高,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物理层面的博弈,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所以,别再被车企的宣传忽悠了。他们嘴里的智能驾驶,跟你想象的那个躺平睡觉就能到家的“任意门”,根本不是一回事。
最好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别信这些花里胡哨的。这个时代,最靠谱的智能硬件,永远是你自己那双熬夜刷手机熬到通红的眼睛,和你那颗随时准备骂街的心脏。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