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

凌晨两点半,慕尼黑郊外的试驾场,BMW的老工程师正挠头围着一辆陌生电动车打转。四周传来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几个西装革履的斯洛文尼亚经销商一边用手机录像,一边悄声嘀咕。那辆车白色车标涂得锃亮,牌照却写着个陌生的中文名。工程师围着车门踱了三圈,最后叹气:“这玩意儿,一整包线束都比我们还精练。”镜头里,大概率不会记录下他投向那个车尾标的迟疑目光——“Leapmotor”,国内的零跑汽车。

彭博社那篇通稿还摆在案头上,标题下压着一句带着“工业霸权”味道的感慨——美国风投大佬们看完中国的新能源车厂后,回家就把支票本扔了:不会再投美国的初创车厂。理由干脆:没机会追得上。

咱们来讲几条证据链。十年前,中国品牌在欧洲,跟“廉价”、“粗糙”沾边,有点像早年西装褂下塞着秋衣的七浦路尾货。可短短数年,新能源市场的剧情完全变天:如今中国车在欧洲拿下15%的市场份额(2025年1-7月),甚至在某些国家上了销量榜首。而在新势力出海冠军榜,常年高居榜首的,就是那些在国内不算热搜霸榜的“配角”——比如浙江的零跑。

总部离我案头不到两小时车程的这家民营厂,2017年还在车间琢磨第一辆样车,八年后,全世界年交付突破32万台。同比暴涨136%,上半年净赚3000万,国内新势力仅次于理想能实现半年度盈利。几位财务分析员盯着财报,转头感慨:数学题都不敢做这么大幅度的假设。

背后靠山呢?现在讲故事都要讲人脉。别的中国品牌抱着外企大腿求合资、卖专利,零跑签的大腿有点反向。2023年,大众刚高调宣布要和小鹏合作,三个月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直接甩出15亿欧元,买下零跑20%股权。这不是画饼,还是白纸黑字带钞票的合营:负责任地说,在中国车市史上不多见。

Stellantis的CEO唐唯实坦白:我们不会在中国本土掰腕子,那就投资家门口跑得最快的。动手时,零跑每月销量只有5000台,账上还亏了30多亿。唐唯实真要看技术?那还真没看走眼。零跑的电池、电机、电控80%自己搞,零部件自研65%,哪怕车灯不假手外人。虽说不见得个个都算行业顶流,但柴米油盐都能攥在自己手里——这点最让老外放心。传统巨头看重的,是能不能控成本,不被供应链掐脖子。反过来讲,资本世界没永远的贵人,但有永远的砍价高手。

战略投资入场后,零跑业绩立马“反弹”,两年销量翻了十倍。2025年月销量突破五万台,现金在账,毛利蹭到14%,一跃从国内“配角”成了销冠,成了新势力之王。那15亿欧元,买得还真值当。

要不说全球化是杠杆,国外一根扁担就能撬动国内市场。Stellantis有多少家经销商?1700个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全球,零跑背靠欧洲“地网”,半年就在海外建起600多个综合网点。短短180天,零跑海外销售量就在欧盟卖疯了。24,980台新车出口,欧洲市场月单新高,口碑也开始反噬——德国汽车工业调查,零跑成了德国新品牌满意度第一名。地头蛇们只好把目光从自家老奔驰转到这个陌生中文标志。

欧洲人不是傻,他要的不是便宜货,而是质量。结果2025年ECOBEST续航赛效率第一、Euro 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里当年五星安全车型13款是中国制造。怎么说呢?大洋彼岸的德国人夹着香肠,也该学着用筷子吃中餐了。

当然,这些成绩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整体作战型选手的结果。2025年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企业116家,历史性超过德国本土品牌。新疆界?不是说说的。比亚迪在欧洲年销13万台,小鹏海外将近2万台,同比增长都破200%。谁还在比低价卷?一切都是红利新故事了。

油腻的老汽车人最怕的不是对手太强,而是对手不仅能卷价格还能卷技术、卷研发。更滑稽的是,新时代的“技术换市场”已经不是国外拉中国合资,而是欧洲车企主动把自家产品研发权交给中国工程师。大众用小鹏智能座舱,高阶智驾,奥迪要用上汽新能源总成。零跑的零件还反向出口给Stellantis自家车型。这阵仗,当年谁能想到?

你要问里头有没有软肋?坦白说,有。“借船出海”固然快,但风险也不小。零跑要平衡自主与合作、成本与创新,千万别被合资方“吃得太狠”。技术出海,赚的是先机,丢的也可能是“定价权”。十年前咱们最怕的是市场不给份额,现在要琢磨的是,领先的耐心能维持多久?

你看,出海潮流下,没人能躲过内卷——只不过这回,中国人做的是牌桌上的那副“好牌”。新能源的世界秩序,剧本翻新得够快:曾经中国品牌出国是挣工分,现在是跟世界比脑子、赛产业链。

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有驾
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有驾
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有驾
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有驾
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有驾

至于故事结尾会不会像老外担忧的那样——中国车制霸全球车坛?这就跟解剖一台事故车,得猜测前一秒谁踩了离合一样,总归充满变数。毕竟,在技术主导、资本下注、市场洗牌的驳杂交界,谁敢说绝对?

夜已深,慕尼黑的试车场仍旧灯火通明。欧洲人学中国造车,中国工程师睡在工厂办公室,资本市场秒变战壕。到最后,是规则重写,还是周期轮回?你怎么看这个技术出海的新世界?

我的故事刚讲到一半,剩下的,就看你们怎么写。

零跑汽车业绩翻倍,欧洲销量创新高,大众背后投资加持-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