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本田NWT150价格战里谁说“合资品牌不低头”?
听说五羊本田把新出的NWT150平踏板起售价杀到了14980元,毫不夸张地说,这操作足以让一票合资摩托车同行瑟瑟发抖。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可这回,五羊本田这么一搅局,让全国摩友们都有点儿“捡漏”的感觉。有人眉飞色舞地掏钱,有人暗自琢磨这降价是真良心,还是套路深藏?作为天天观察新闻社会各路“价格刺刀见红”的老司机,我今天就给大家抖抖这场本田价格绷带下的门道——到底谁在划算,谁在被收割,到底是消费升级了,还是我们都被“低价陷阱”盯上了?
你问现在摩托车市场卷没卷?回答是卷,卷到脚底板都要打漩涡咧!一边是国产品牌如同下乡干部,家家户户都上门嘘寒问暖,科技配置狠狠卷到自家厨房,胎压监测、行车记录仪、智能中控——不来点“高大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卖车。可另一头,合资品牌还想端着“高冷”的架子,玩着两万往上的定价,这下五羊本田直接甩出“14980”,谁受得了?一脸老实地说“给消费者让利”,但内行人都懂,去年光库存就积压了400多万辆,小算盘啪啪作响,不降价真是卖都没人要。你说这不是逼着对手直接“投降”吗?但等等,事情要真有这么简单,还轮得着你我来八卦?
价格砸到底了,配置真能跟上吗?咱得睁大眼珠子瞧一瞧。NWT150配了水冷四气门发动机,这玩意妥妥地踏进本田NSC平台的小花园,兄弟关系不带一点水分。之前老NWG150卖到16980元时,利润都已压到裤腰带,谁能想到升级之后还能配TFT彩屏、双通道ABS,连供应链降本那点儿细活都搬上桌面给你看——你以为是“真兄弟”,其实只是“演义三国”。但套路说来就藏在细节里。比如高配、标配的价格拆分,尾箱得自己花钱加,简直复刻了手机厂商“环保不送充电器”的神操作。嘴上说让利,实际拆分定价走得溜得很。周围不少伙伴一看雅马哈巧格i Plus的高价都直摇头合资品牌,都混不上去了。咱老百姓怎么看?有人兴奋“国产智能配置全拉满,五羊本田不服还真得被拍砖!”但也有自家车友发愁挂个本田标,价格也还多那么两千,咱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吗?
别看表面热闹,其实这事儿远没完。说是标准版只减去了年轻人不在意的功能,但你说普通仪表、机械钥匙,真不重要吗?当年老一辈子就信这机械味儿,如今咋就“智商税”了?再说省下的两千块,正巧够把尾箱和风挡装好,这不要太算计精确。但三套配置瞄得挺准,一面盯着预算紧巴巴的职场新丁,一面用高配吸引追求极致体验的“发烧友”。大厨打菜,盛什么全凭眼色。至于顶配版新加的毫米波雷达,号称国产头一家,真防不了追尾还得看实际路测,别到头来成个花架子。网友们倒是没闲着,吐槽买车还得加尾箱早就是行业潜规则。掏心窝子讲,豪爵UHR150当年也这么干过,只不过五羊本田这次价格杀得太响,被人挑刺罢了。真要抠细节,那个和DJI运动相机互联的车机系统,搁两年前得加五千才给你配。现在一张车票全包,咋还不乐?可经销商两句话又让人脑袋发懵“标准版要等两周。”好家伙,这不是饥饿营销吗?吊着你胃口不撒手,三个月一波上市节奏,熟得很。去年库存压成山,这回“吊兵卖将”,人人都想把最后一杯羹抢到嘴里。
可别以为这场价格战就是你我之福。历史一合资品牌一旦开打价格战,质量细节就开始“打骨折”。你看看早几年汽车市场,天天吆喝降价,到最后消费者拎回来的是啥?车门焊点发软、内饰接缝见风、气囊缩水不提醒——都是降低成本的套路。五羊本田这价格砍得惊天动地,质量能一如既往吗?经验告诉我,参数吹得再猛,也架不住真实用户群天天晒油耗、跑长测。到时候要是掉链子,别怪摩友们用脚投票。更狠的是,有些厂商在价格战里,表面上让你少掏了钱,实际上默默把售后、保养、升级空间都砍了。出了问题你找谁?赔本赚吆喝,合资品牌嘴上喊救赎,心里早打着“一锤子买卖”的小算盘。这波操作无非就是把配置大礼包拆碎了卖,把本田LOGO流量榨干,逼得国产竞品腾挪不得,直接卡在两千块的心理价位边上。让你觉得花两千换个合资,值!可真要较起真来,国产现在踏板配置早卷上天了,五羊本田还敢再“端”一个试试看?摩托市场TM卷到地心,谁不降点头,分分钟被淘汰。
风头正劲背后,潜在危险埋下了雷。照表面一切风平浪静,定价低、配置高,销量势如破竹。可实际上,本田能不能消化掉这么大的库存压力,新技术带来的品控隐忧,都是颗定时炸弹。产线刚拉满,员工熟练度没跟上,质量瑕疵它还真是说来就来。更别说三个月之后用户的大规模反馈——要是哪天广场舞大妈们也开始研究车机死机、油耗虚标,厂商可扛不住。再加上国产品牌没死心,隔三差五也来几波促销活动,五羊本田真就高枕无忧了?还有,经销商也不傻,压库风险高了,甩货时难免给用户“闹点情绪”。到头来,用户体验、品牌形象、售后服务都成了硬骨头。老百姓啥都不怕,就怕凑个热闹到最后“花钱买教训”。一面是网络口水战卷天卷地“降价就是王道!”一头是售后维修一地鸡毛,“合资不如国产!”分歧越来越明显,各自坚持,谁说服得了谁?买车的、卖车的、观望的,没一个心是齐的。
说真的,这种合资降价盛宴,表面上像给消费者磕了头、放了血,实际上,是市场竞争把厂家都快按进水缸了,才逼出这么一手。别高兴得太早,低价背后坑不少质量收紧、售后缩水、选配套路接力……咱可别只被那彩屏和ABS晃了眼,尾箱不带就像买手机没充电器,结账一把控分分钟算懵你。橱窗里的“智能大礼包”配得再好,也不如回家能踏实骑上几年。可话又说回来,这年头谁要是凑合价格当宝,指望厂商一直良心,其实也是在和自己较劲儿。以后再见什么低价高配,咱最好往后退一步,等等看真骑的人怎么说,别首发当小白鼠。厂家要真想给力,还是把用户当朋友,该让利还得厚道。再不济,摇人儿进群问句“这耐久性靠谱吗?”也比盲冲强。净水要滤沙,买车要留心,锣鼓喧天的降价戏,等的就是心细如发的你看破。
合资品牌的价格战,你以为捡着便宜了,可真的是厂家割自己肉,还是另有雷等着你?你是主打性价比愿意“花小钱搏大礼”,还是拼着一股信仰坚信“合资血统不塌房”?不怕厂家收割,敢不敢留言说说你对“低价+碎片化选配”到底能不能整得明白?谁最了解摩友的心思,到底是卷生卷死的国产,还是下凡来“割韭菜”的合资大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