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它不像买件衣服、吃顿饭那么简单,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开销,几乎是很多人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积蓄。
所以,当咱们满怀期待地走进汽车销售店的时候,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忐忑,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一些花里胡哨的说法给绕进去,多花了冤枉钱。
毕竟,销售人员的职责就是把车卖出去,而咱们的目标,是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买到一辆称心如意、价格实在的好车。
这中间,其实就是一场信息和心理的博弈。
要想在这场博弈中不落下风,咱们就得提前做好功课,了解清楚这里面的一些常见门道。
首先,我们得聊聊价格这个最核心的问题。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很多人买车前都会在网上看各种报价,对比来对比去,找到一个看起来最优惠的价格。
可问题就出在这,您在手机上看到的那个让人心动的低价,往往只是一个“引流价”。
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像个鱼饵,把您吸引到店里去。
等您真的坐到了销售顾问的对面,他很可能会告诉你,那个价格是最低配的裸车价,而且需要满足很多附加条件,比如必须在店里做高额贷款、买全套保险、加装上万元的装饰等等。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您会发现最终的总价,比您当初看到的那个“引流价”高出了一大截。
所以,当您进店谈价格时,不要再纠结那个网上的虚价,应该开门见山地问一个最实际的问题:“这台车,我想要某某配置的,所有费用都算上,包括购置税、保险、上牌费、可能有的金融服务费等等,最终的落地价是多少?您能不能给我一张详细的费用清单,白纸黑字写清楚。”这一步非常关键,它能把所有模糊不清的潜在费用都摆到台面上,让您一目了然。
一张清晰的落地价清单,是您进行后续谈判的基础,也能有效避免最后签合同时,突然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收费项目。
谈完了价格,接下来就是那些看起来很美的“赠品”。
很多销售为了促成交易,都会承诺送您一大堆东西,比如“价值万元的豪华大礼包”,里面包含全车贴膜、脚垫、行车记录仪、挡泥板等等。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划算?
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但您要冷静想一想,这些赠品的真实价值到底有多少。
实际上,4S店大批量采购的这些东西,成本非常低。
他们口中价值三四千的贴膜,可能成本就几百块;送的行车记录仪,也大多是功能简单的基础款。
他们用这些价值不高的赠品,营造出一种“优惠力度很大”的假象,从而让您在最重要的裸车价上放松警惕,不再继续往下砍价。
所以,一个聪明的做法是,您可以试探性地问一句:“这些赠品我都不需要,您看车价能再便宜多少钱?”这个问题往往能让销售很为难,因为赠品的实际成本远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高,能折算的现金优惠自然也有限,这就等于戳破了那个“价值万元”的泡沫。
当然,如果您确实需要这些赠品,那也要多留个心眼,要求销售在合同的附加条款里,明确写下所赠物品的具体品牌和型号。
比如贴膜是什么牌子的?
行车记录仪是什么型号?
只有写得清清楚楚,才能防止他们在交车时用一些杂牌或者劣质产品来滥竽充数。
除了车价和赠品,购车过程中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额外费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金融服务费和上牌费。
如果您选择贷款买车,几乎所有的店都会收取一笔数千元不等的“金融服务费”。
对于这笔钱,您有权利问清楚:这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收取的,还是4S店自己收取的?
它的服务内容具体是什么?
能不能开具正规的发票?
很多时候,这笔费用只是经销商自己设立的一个收费项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存在很大的议价空间。
同样,上牌费也是一个“重灾区”。
我们自己去车管所上牌,所有费用加起来通常也就一两百块钱。
但4S店的报价可能会高达一两千元,他们会说这是包含了跑腿、代办等服务的费用。
面对这种情况,您完全可以明确表示,如果价格不合理,您宁愿自己花点时间去办理。
当您表现出对这些流程非常了解的态度时,这些费用的可商量余地自然就变大了。
当价格、费用这些都谈妥了,到了验车环节,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您即将签字确认的这辆车,虽然是新车,但它的状况可能并不完全一样。
有些可能是放在展厅里供人参观了很久的展车,有些可能是在露天停车场停放了半年以上的库存车,甚至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有过轻微磕碰的车辆。
因此,仔细验车是保障自己权益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在验车时,您可以先找到车辆B柱下方的铭牌,上面有这辆车的“身份证号”——车架号,以及最重要的生产日期。
一般来说,生产日期超过六个月的车,就需要多加留意了,因为车辆长时间停放,电瓶、轮胎和各种油液都可能存在老化风险。
然后,您可以绕车一周,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仔细检查车身漆面是否有划痕、凹陷或者色差,各个钣金件之间的缝隙是否均匀。
进入车内,检查一下内饰是否有磨损的痕迹,各种电子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最后,别忘了记下这台车的车架号,并和购车合同上的车架号进行核对,确保您最后开走的车,就是您亲自检查过、没有问题的那一辆。
最后,整个购车过程,保持一个冷静理性的心态至关重要。
汽车销售是一个充满心理战的场景,销售人员非常擅长营造一种紧迫感,比如告诉您“这是最后一台现车了”、“这个优惠政策明天就结束了”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催促您尽快做出决定,避免您再去别家比较。
面对这种情况,您一定要稳住。
买车前,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预算和车型需求,不要轻易被销售的推荐所动摇,购买了超出预算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车型。
如果感觉自己有些犹豫不决,不妨先离开那个环境,回家冷静地思考一下,和家人商量商量。
记住,汽车是商品,市场上永远有充足的供应,真正适合您的选择,不会因为您多考虑一天就消失不见。
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清晰的头脑,您就一定能买到那辆让您满意的爱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