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车圈,突出一个“颠”字。本来大家还在为小米SU7的定价是感动还是激动打得头破血流,突然之间,国轩高科说,不装了,摊牌了,我们的固态电池要装车了,续航一千公里。
诶,一千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从北京开车到上海,理论上中间可以不带充电的。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上你还得吃饭上厕所,但重点是,电动爹最被人诟病,也最致命的那个短板,突然就没了。
这事儿就像什么呢?就像修仙小说里,一个卡在筑基期几百年的老倒霉蛋,天天被人嘲讽灵根不行,突然有一天,他直接掏出了仙器,说自己已经渡劫飞升了。
周围的修士都傻了,说好的大家一起卷呢?你怎么直接开挂了?
讲真,车企发布各种PPT技术,大家早就看麻了。什么3.8秒破百,什么麋鹿测试90公里,这些东西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跟三体人要来地球了一样,听着很牛,但跟我有啥关系?我一个中年人,每天堵在环路上思考人生,你让我零百2秒,是想让我直接起飞,去跟太阳肩并肩吗?
但续航1000公里,这个不一样。这个是实打实的痛点,是悬在所有电动车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指标,直接决定了你的活动半径,决定了你敢不敢过节回老家,甚至决定了你在家庭里的地位。
国轩高科这个消息,长安广汽马上就跟了,说我们也要搞,最快年内落地。这就好玩了,这已经不是在竞争了,这是在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和现在的固态电池,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告诉所有人,以后吃饭都站着,谁也别想舒服。
这就是当今车圈的黑暗森林法则:我不好过,你也别想活。
固态电池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安全,因为没有了那个“孟婆汤”一样的电解液,自燃的风险指数级下降。有人说是寿命,循环一万次,车开到报废电池还好好的。
是,是是是,这些都对。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
它最核心的价值,是对燃油车的一次“降维打击”。
过去燃油车鄙视电动车,底气在哪?无非三点:续航长,加油快,保值率高。现在你看看,固了态的电池,续航一千公里,比绝大多数油车一箱油跑得还远;充电速度虽然没说,但800V平台已经把速度干到了十几分钟,未来只会更快;至于保值率,当电池寿命不再是问题,电动车的保值率只会比结构复杂、保养麻烦的油车更高。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这不是降维打击,这是直接把对方的服务器给拔了。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人,我太懂那种续航焦虑了。每次上高速,电量低于50%,我的心态就开始崩,看谁都像是要跟我抢充电桩的敌人。冬天开个暖气,心都在滴血,感觉烧的不是电,是我的头发。
而固态电池的出现,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内耗彻底从根上刨了。
当然,现在肯定有人会说,成本呢?这玩意儿刚出来,肯定贵得要死,又是割那些有钱的韭菜。
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静态思维。还记得800V平台吗?前两年还是保时捷Taycan这种百万豪车的专属,大家觉得这玩意儿离普通人很遥远。结果呢?小鹏、零跑、智己,一帮卷王直接把它打到了十几万、二十几万的价位。
技术这东西,在实验室里是黄金,一旦量产,那就是大白菜。只要能上规模,成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是,那些传统油车厂,还有没有时间等到它变成大白菜的那一天?
我甚至觉得,对增程式这种“不纯粹”的电动车来说,固态电池才是真正的“任意门”。你想想,一台车,给你塞个三四十度的固态电池,纯电续航三百公里。什么概念?日常通勤,你就是个纯电车,完全不用油,用车成本低到发指。跑长途?你有增程器,想跑多远跑多远,加油就行。
坏了菜了,油车最后那点“省心”的遮羞布,也给扯下来了。
所以,别再听那些专家说什么燃油车还有二十年缓冲期了。扯淡。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了。在如今这个技术迭代比翻书还快的时代,五年都嫌长。最好的护城河,就是没有护城河,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对手连人带塔一起端了。
那我们消费者怎么办?我身边很多朋友最近都在问,现在买车,是不是49年入国军?买油车吧,怕马上变古董;买电车吧,又怕现在买的马上被新技术背刺。
我跟你说,这种纠结是典中典。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品牌,比如你就是对奔驰的那个标爱得深沉,那你闭眼买,因为你买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种“我就是比你高级”的精神图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如果你只是想买个代步工具,那我的结论可能有点耍流氓:要么现在买个最便宜的,开两年就换;要么就再等等。
因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现在所有车企都像打了鸡血的道诡异仙,一个个都疯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我们能做的,就是搬个小板凳,看他们怎么把整个车圈,一把子给重塑了。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