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与乐道L90配置体验对比,谁更适合家用?
乐道L90和理想i8这两台大六座纯电SUV前阵子都扎堆预售,身边有几个群友天天在车友群里吵得不亦乐乎。其实我倒觉得,这俩虽然都是六座,但面向的人还真不一样。前段时间去店里溜达了一圈,两台车都摸了个遍,说点实打实的感受吧。
先说说乐道L90,这车27.99万起步,标配85度电池包。不过它有个“租电”玩法,把电池钱往后挪一挪,一下就能减掉8.6万,相当于19.39万提裸车。这种买法最近挺流行的,有点像以前家里分期买彩电冰箱那劲头——反正压力小不少。
有人问我这价位同级还有啥?深蓝S09、昊铂HL也算是对手,不过毕竟挂着蔚来亲儿子的名头,在品牌上多少占点便宜。老王(修理厂那个师傅)经常念叨:“蔚来换壳也比那些新牌子让人放心。”他嘴碎归嘴碎,但话糙理不糙。
再聊聊空间和实用性。乐道L90最绝的是前备箱,大开口、超能装。我现场试了下,两个20寸行李箱轻松塞进去,要搁平时出门带娃,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推车、小板凳都不用愁没地放。而且尾厢430升,还带下沉空间,即使第三排全展开,也照样能把一家六口的行李扔进去。这事儿在很多MPV或者其他SUV上根本做不到。有一次邻居老赵搬家借我的旧五座SUV,到最后还是得绑绳拉后备厢门才能勉强关住——要是早有这种大肚量,就省心多了。
第三排舒适度也是亮点,不像以前那种临时加出来的小板凳似的,这回坐垫靠背又厚又宽,还有侧翼包裹。我180身高试过,腿部承托不错,比某些五座SUV还舒服些。所以哪怕长途自驾游,全员落座也不会闹脾气。据销售顺嘴一提,他们设计的时候特意请了几个大块头工程师轮番坐进第三排,就是为了别让人窝着难受。
尺寸方面5145/1998/1766mm,轴距3110mm,说不上夸张但确实够用。不超过5米2,所以穿小区窄路、地下库转弯啥的不太费劲。我表弟去年提了一辆接近5米3的大七座,每次回老家的胡同停进院子,都要他媳妇下来指挥半天,我看着就替他捏把汗。
配置嘛,现在流行啥它基本都有:空气悬架、二排吊顶屏幕、小桌板、零重力老板椅、一二三排通风加热按摩……三排还能调角度、电动调节这些细节,很贴心。有意思的是,它保留了蔚来的换电功能,现在支持换电站越来越多,新用户应该不会碰到之前找不到地方换的问题。当初刚上市那会儿,有个哥们在论坛吐槽自己跑长途差点被困高速服务区,现在估计没那么尴尬啦。
不过不是所有地方都完美,比如智能驾驶辅助这一块,用的是英伟达Orin-X芯片+纯视觉方案,总算力254TOPS,比起现在一些激光雷达+Thor芯片的新车型明显弱一点。据维修站技师私底下讲,目前智驾体验只能说中规中矩,不追求极致的话够用了,将来NWM世界模型推送下来可能会好一些,但别抱太高期待就是。“反正咱图个稳妥呗!”他们总这么劝客户。
其实你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L90就是冲着家庭用户来的,各种资源砸到实际体验上,让日常用起来几乎挑不出毛病。如果你特别看重智驾黑科技,那可能要考虑清楚。但价格摆在那里,同级别谁又真的全方位无短板呢?顺便插一句,据说早期L60销量一般,公司上下压力山大,所以这次大家伙儿拼命憋招数,把基础做好再搞创新,比如那个超级大的前备箱,就是典型例子,“站巨人肩膀上的新尝试”,听产品经理原话就是这样形容的,还挺押韵哈!
再来说理想i8吧,这台车一出来就被不少朋友拿MPV作比较,我第一次在线下见到真车,也是愣住半天。这外观确实跳脱传统,大六座做成水滴形状,看起来修长低矮,一眼望过去跟以往认知里的SUV完全不是一个画风。有趣的是星环日间灯直接移到了挡风玻璃下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灯”,远远望去倒真有那么一点性能味道——不过屁股造型略显平直,我个人偏爱溜背线条多一点,也许审美因人而异吧。在店里遇见一个年轻夫妻俩,小姑娘直言喜欢这种科幻感,她对象却嫌后面太普通,两口子差点因为这个吵起来……
据销售介绍,他们这么设计最大目的是降低风阻,提高续航表现。官方给出的风阻系数0.218,对比之下已经压过不少竞品,包括Model Y什么的。同事小刘测过百公里耗能14.8kWh,对于这么大的体格来说很省油(准确讲是省“电”)。底盘高度标准状态只有154毫米,比部分轿车还低,而且还能进一步降到底盘贴地飞行一样。不过城市道路足够用了,要是真碰上烂路还能升高底盘通过。一句玩笑话:“以后走乡村土路记得先抬抬悬挂。”
智能驾驶辅助这一块,可以算i8的大杀器之一,上马最新Thor-U芯片+激光雷达组合,总算力700TOPS,高速城区领航表现业内公认第一梯队水平。在我们微信群,经常有人晒自家i系列自动变道、自主泊入狭窄停车位的视频,看得旁边油司机羡慕坏了。当然偶尔系统抽筋还是免不了,有一次老司机王叔开自动跟随巡航结果识别错限速标志,被罚单拍了一张,他骂骂咧咧回来喝茶吐槽:“机器终究不是人啊!”
内饰部分也玩出了花样,比如空调出风口改成全电子控制,还有倾斜式扶手呼应外观曲线,该有的大沙发、大彩电视、小冰箱等娱乐休闲配置一样没少。如果只看图片,其实变化并不突出,可真坐进去才知道三排舒适性提升巨大。一二排陷进去仿佛躺沙发;腰部支撑更饱满;最惊喜是第三排行走高度与第二保持一致,再加上一拳以上头部空间,不至于压抑难受。有经验的人懂,以前好多所谓“大六座”,其实最后两个位只是给孩子或临时客串准备,用久肯定抱怨连连。而且二排行走通道最大220毫米,就算胖墩墩如我,也可以轻松穿梭过去,中间位置做杯架的位置稍微鸡肋,需要探身取水,下次如果厂家愿意搞个专属配件解决一下,那可太好了。另外冰箱门依然没有实现自动开闭,每次伸手拉感觉欠缺仪式感,小毛病但真实存在哇!
价格方面35-40万元之间,对标自家的其他车型,是介于两款旗舰之间的位置。不少同行猜测正式上市还有没有降价余地,不过现在行情变幻莫测,只能等等瞧喽。据业内传闻,其研发团队为了优化每一处空间利用率,从模具阶段就在门板内部反复调整结构,为此工厂技术员熬夜赶工好几周,据说生产线上为此增加了一套特殊检测流程,以防止装配误差影响最终效果。“干活不能将就,”组装班长当场训斥徒弟,“豪华不能马虎!”
从我的视角来看,无论怎么横竖对比,其实这俩定位完全不同:一个主打极致务实,一个奔着科技突破去折腾。但生活本来也没必要非分胜负,有时候选哪个更多还是看需求和钱包厚薄罢啦。我隔壁楼阿姨去年刚卖掉燃油GLX,如今天天看新能源广告犯嘀咕,下个月准备约她一起去4S看看现货,到时候顺便蹭顿饭也是美滋滋……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