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8月销量24.3万辆,出口12.95万辆,外销超内销,真牛!
24.3万辆。
这个数字背后,是奇瑞八月的呼吸与心跳。
出口12.95万辆。比国内销量还高。你敢信?一个中国品牌,把车卖到了全球角落。不是零星点缀。是成规模、成体系地输出。在海外,奇瑞不是“试试看”。而是真刀真枪地打市场。打价格战。打服务战。打技术战。
我们总说“走出去”。可真正走得出、站得稳、扎得深的有几个?
奇瑞做到了。而且做得漂亮。
它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补贴。更不是靠低价倾销。它的增长,是结构性的。是战略级的。你看那出口同比增长32.3%。1到8月累计出口接近80万辆。连续四个月单月出口破十万。这不是爆发。是持续燃烧。
比亚迪呢?出口同比暴涨146.4%。势头凶猛。像一头觉醒的猛兽。但它基数小。现在才八万出头。追赶者姿态明显。吉利三万六。长安五万六。长城四万五。这些数字放在往年,已是惊人战绩。如今在奇瑞面前,却显得有些沉默。
差距在哪?
在布局。在耐心。在十年如一日的深耕。
奇瑞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押注海外市场。那时候没人看好。都说“国内都还没站稳”。可奇瑞偏不信邪。中东、南美、俄罗斯、东南亚……一个个拿下。渠道建起来。服务体系铺开。口碑一点点积累。
现在,回报来了。
八月,国内销量约11.3万辆。出口却冲到12.95万辆。外销反超内销。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自主品牌中,独一份。
你可能会问:国内市场不重要吗?
当然重要。但格局变了。
全球市场才是终局战场。
看看奇瑞旗下品牌——
奇瑞品牌,单月卖了16.2万辆。主力中的主力。瑞虎系列依旧坚挺。尤其是瑞虎8和瑞虎7,在海外成了“神车”。油耗低。空间大。配置高。维修便宜。老外也懂性价比。
捷途,5.4万辆。旅行+战略初见成效。从“越野”到“旅行生活”,定位越来越清晰。人群画像也越来越精准。家庭用户、年轻群体、自驾爱好者……都在买账。
星途,7659辆。高端化之路不易。但至少没崩。瑶光、凌云这些车,产品力在线。缺的是声量。是认知度。是在豪华品牌林立中杀出重围的勇气。
还有iCAR,4820辆。新能源试验田。电动化先锋。虽然量不大。但方向对了。年轻人喜欢那种未来感。那种不妥协的设计语言。
再看整体排名——
吉利25万+,第一。奇瑞紧随其后。超过长安。逼近比亚迪。这说明什么?
说明奇瑞不再是个“二线守门员”。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线主力。
而且是最特殊的一个。
别人拼国内。它内外双线作战。别人还在抢市场份额。它已经在重构全球供应链。
你以为它只是卖车?
错了。
它在输出标准。输出服务模式。输出品牌理念。
在伊朗,奇瑞是市占率第一的品牌。在俄罗斯,每卖出五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奇瑞。在智利、厄瓜多尔、菲律宾……都是TOP3。
这不是偶然。
是二十年沉淀的结果。
有人说,奇瑞靠的是燃油车优势。新能源跟不上。
真的吗?
8月新能源车销量3.7万辆。同比增长176.9%。占比已达15%以上。虽然比起比亚迪的“全电动”战略慢了些。但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它选择稳扎稳打。油电并行。用燃油车的利润反哺新能源研发。用海外市场的现金流支撑国内技术升级。
这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种生存哲学。
反观某些品牌,为了博眼球,盲目推子品牌。堆料。降价。结果呢?亏损加剧。经销商叫苦。用户信任下降。
奇瑞没有。
它的增长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有后劲的。
更重要的是——
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不再是廉价代名词。而是可靠、实用、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你在迪拜街头看到一辆奇瑞。不会觉得奇怪。在墨西哥加油站旁停着一辆捷途。也不会觉得违和。
这就是品牌力。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回头再看那组数据——
24.3万总销量。12.95万出口。内外销倒挂。
这不是终点。
只是一个开始。
当其他车企还在讨论“如何出海”时。奇瑞已经在思考:“如何本地化生产”“如何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如何打造全球统一的服务标准”。
它的对手,早已不是长安、吉利。甚至不是丰田、大众。
而是整个全球化体系的重构。
你能想象吗?
一家中国车企,在海外拥有十几个KD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雇用当地员工超万人。
这不是跨国公司该做的事吗?
可奇瑞做了。
而且做得比很多老牌车企更好。
所以,别再说“奇瑞只会卖便宜车”。
它卖的是信任。是解决方案。是适应不同气候、路况、文化的产品哲学。
下一次,当你在异国他乡看到熟悉的“CHERY”标。
别惊讶。
那是中国智造的足迹。
正在一圈圈扩散。
无声。
却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