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i60开启预售,定位10万级,市场竞争加剧

夜色还没完全褪去,城市的主干道上,路灯把SUV们的身影拉得细长。

某个普通的路口,几台刚下线的新车缓缓驶过,外观一水的“贯穿式灯带”,像是在黑暗里眨着电子眼。

这阵子,车圈里弥漫着一种莫名的躁动——埃安i60,这个名字像没打草稿一样,悄悄地出现在各大论坛的热帖标题里。

没有发布会的锣鼓喧天,只有几张角度刁钻的实拍照片,和网友们喜闻乐见的“卧槽,这不就是升级版霸王龙?”弹幕齐飞。

埃安i60开启预售,定位10万级,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假如你正要买辆10万元级新能源SUV,你会不会也犹豫,自己正目睹一代“新宠”接棒“前浪”时刻?

证据链摆在桌上。

i60的确在“静悄悄”地预售了:增程版12.68万,纯电版11.98万。

这价格没掀起什么涟漪,毕竟,十万级SUV市场,已经是兵家必争的“修罗场”。

但当网友把i60和霸王龙的轴距一比——2775mm,侧面轮廓九成相似,舆论的“侦探魂”便开始躁动。

毕竟,霸王龙在埃安家族里,虽不至于“老去”,但数据上已现疲态。

9月销量6072台,比起“后起之秀”铂智3X的9017台,已然有点“老大哥被小弟反杀”的意味。

我并不急着下结论,毕竟销量数字和人心一样,总是善变。

埃安推出i60的意图,其实不难猜:既然老产品略显疲态,新兄弟又把外观玩出了新花样,何不直接趁热打铁,杀个回马枪?

但市场可不是“谁先喊谁赢”,新瓶装老酒也要看酒香不香。

i60的优势和短板交织,扑面而来——更年轻的外观,更主流的智能配置,但也有“功能精简”的冷静现实。

外观,是第一眼证据。

i60把“贯穿式灯带”玩得顺溜,大灯变得又扁又细,勾勒出一副更“精神焕发”的脸。

你要是喜欢“精修版霸王龙”,这波升级大概率能击中审美G点。

埃安i60开启预售,定位10万级,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之前不少人放弃霸王龙正是因为它的脸“太中庸”,而铂智3X靠一张“顺眼脸”逆袭。

i60这回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外观短板补齐,像是老实人突然学会了打扮自己。

智能驾驶,给了一道选择题。

i60搭载广汽GSD驾驶辅助系统,硬件是3R7V。

确切支持高速NDA和HPA智能泊车,但激光雷达、城市NDA这些“高阶装备”暂时没下文。

与其说是精简功能,不如说是精准砍掉“用得少但成本高”的配置。

高配霸王龙是“啥都会”,但市场早就教育厂家:功能多不如用得巧,堆料不如抓痛点。

这倒让我想起刑侦圈的“案发现场”:不是线索越多越容易破案,反而会让人误入歧途。

市场选择也是如此,规避冗余,反而更见真章。

动力系统一栏,i60主推增程版,配1.5L发动机,CLTC纯电续航210公里,综合续航1240公里,馈电油耗5.5L/百公里,电机功率180千瓦。

数据不算炸裂,但在十万级别里,已经足够让人“续航焦虑”缓口气。

15分钟把电量从30%充到80%,这充电速度基本告别了“服务区枯坐”的尴尬。

增程思路很现实——与其拼电池堆得多,不如让油箱和电池唱双簧。

一边保证纯电通勤,一边留条“油路”防止掉链子。

新能源车的用户画像越来越精细,厂家也开始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电车先锋”,能混着用,才是当下最大公约数。

埃安i60开启预售,定位10万级,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再看定位。

i60定价大概率会下探到8万级(入门版),外观年轻,智能配置主流,动力主打增程。

表面上看,它和铂智3X、霸王龙是“自家兄弟窝里斗”,但实际布局更像是在对标比亚迪宋Pro DM-i、哈弗枭龙MAX这类入门插混SUV。

你方唱罢我登场,十万级SUV市场的“内卷”已经到了“前浪还没拍死,后浪已在沙滩上跳disco”的地步。

冷静下来想,这种产品演进其实是典型的“增量优化”。

没有颠覆,有的是精准修正。

i60的外观补齐了霸王龙的短板,智能功能砍掉了边角料,动力方案则绕开极端路线。

有点像刑侦里“老案新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症下药。

市场不缺“换汤不换药”,但真正能“真香”的往往不是喊得最响的,而是“补得最对的”。

当然,这里头也有无奈。

厂家砍掉高级配置,是“理性割舍”还是“成本压力”?

外观更时髦,是“聆听用户”还是“迎合潮流”?

每一次升级,都像是在刀口舔蜜。

一边要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一边还得兼顾利润空间,最后做出一台“谁都不讨厌,但谁都未必深爱”的产品。

埃安i60开启预售,定位10万级,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这和我做案情分析时的无奈倒也差不多——总有人希望你一锤定音,但现实里,更多时候是“走一步看一步”。

我也稍微自嘲一句。

在新能源车“侦查”现场,职业病容易犯——总想找出更深的动机,或者隐藏的“凶手”。

但其实有时候,产品逻辑远没有案子复杂,大多数车企也只是想活得更久一点。

有些人认为i60“换汤不换药”,有些人觉得“真香警告”,但市场从不迷信口号,用户手里的钱包才是最铁的证据。

所以,i60能不能在10万级市场里“卷翻”对手?

答案其实没那么简单。

既有产品自身的硬核实力,也有对手的临场反应,更有顾客的心理博弈。

每一次产品更迭,都是市场里的“攻守道”——你以为抓住了流行,其实流行的尾巴也在变。

黑色幽默一点说,等你把流行赶下车,流行也许已经坐在其他品牌副驾上刷短视频了。

最后,我不打算给i60下定论。

换代和升级,永远是市场里的“无尽循环”。

你觉得它补对了短板,别人可能觉得它抄了捷径。

你觉得它聪明取舍,别人也许觉得它胆小保守。

一台车的“成败”,很多时候不是看参数表,而是看你在城市路口犹豫时,会不会想起它的名字。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的“真香定律”,到底是用户主导,还是厂商在用新瓶装着不变的老酒?

你会用什么标准,去判断一款“升级换代”的产品,是真的懂你,还是只是在恰好“凑热闹”?

等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天,或许,我在路口还能碰见你,和你一起看看下一个“主角”到底是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