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我们手上的智能手机了? 还记得当年从2G换到4G的那种畅快吗? 电话短信突然变成了高清视频和实时导航——而眼下,辅助驾驶技术也正迎来它的“4G时刻”。 这不是我说的,是地平线的CEO余凯最近在慕尼黑车展上讲到的。 他提到一个挺打动人的观点:辅助驾驶不再只是豪车的专属,它正变成普通人也能轻松拥有的“平权”科技。
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高阶辅助驾驶是三十万以上车型才配谈的事。 可如今你再去看看,不少十几万的车都已经配上了好用又安全的辅助系统。 余凯打了个比方特别形象:当年4G一来,连最入门的手机都能流畅视频通话——现在的辅助驾驶,也正走到这个普及的临界点。 我们作为普通用户,终于不用为新技术掏天价了。
这其中绕不开的一家公司就是地平线。 他们刚刚在慕尼黑车展上宣布成立欧洲总部,还展出了全新的征程6芯片和HSD辅助驾驶系统。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定位——余凯说他们要做“不造车的特斯拉”。 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们只做技术和方案输出,绝不亲自下场造车。 他们把芯片、软件、系统全部打通,然后开放给所有车厂使用。 你行你就自己多做一些,你不行,地平线就给你托住底。 这种“你行你上,不行我来”的模式,确实挺讨人喜欢的。
而且你看,他们最新量产的奇瑞ET,才十几万的价格,已经用上了地平线最高阶的HSD系统。 余凯甚至放话:“我敢这么吹牛,连豪车都匹配不了这个智驾”。 是不是真这么强我不敢断言,但这种把高端技术率先用在亲民车型上的策略,确实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受益。
咱们再来聊聊实际体验。 我前段时间试过一辆搭载类似系统的国产车,城区通勤的时候它的表现真的让我惊喜。 自动跟车、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功能不再是摆设,而是真的能缓解日常驾驶的疲劳。 尤其是堵车时,它自动跟前车走停,而我只需要轻轻扶着方向盘,听听音乐或者播客,通勤压力小了很多。
长远来看,这种技术普及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 余凯说他们坚持“结硬寨打呆仗”——十年时间默默搞芯片研发,现在终于等到爆发期。 就像当年4G网络普及带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辅助驾驶一旦成为标配,也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用车方式。
当然啦,目前还谈不上完美。 哪怕是最高阶的系统,也还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程度。 驾驶员依然得保持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 但你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技术在快速迭代。 可能用不了两三年,我们就能在十万左右的车上看到足够流畅、全场景可用的辅助驾驶功能。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开始关注自己车上或者下一辆车的辅助驾驶配置? 你会不会因为一个车用了地平线之类的本土方案,而更愿意选择它? 对我来说,技术好用、安全、价格合适才是关键,至于背后是自研还是供应商方案,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一台十几万的车能给你带来媲美豪车的辅助驾驶体验——这样的车,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