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工厂门口等车,听到一个维修工跟门口的销售说:今年这个净化效率真是提升了不少,以前打扫都累死,现在我都想着搞个家用净化器呢。像这种细节挺能反映行业的技术一点点进步。
你知道吗?奔腾悦意03的畅享版定价刚刚公布,8.88万,估算它的性价比还挺有意思的(样本少,体感可能有偏差)。它的续航565公里(估算/体感/样本少)这个数据,乍一看还算不错,但我心里总有个小疑问:你能用到那个续航极限么?大部分人开了大半年,似乎续航极限都没完全用上过。
我对比了一下,它和比亚迪元PLUS的价格区间(11.58万 – 14.78万)比起来,便宜近3万起。而且,悦意03的基本配置——14.6英寸悬浮屏、液晶仪表、自动空调,都是标配。其实也就是个基础款,但够用的。
说到比亚迪元PLUS,内饰布局让我觉得,每次我试车都会觉得,那个方向盘调节夹角都能折成躺椅了(这是我个人感受),驾乘舒适性方面还算不错。悦意03的内饰我看了几眼,感觉更偏未来感一点,副仪表台和中控台断开,像是中间留了个槽给手伸进去用的。材质和用料部分还待观察,但价格优势明显。
我一直觉得,研发部门虽然在用柔性屏、快充技术挤时间,但似乎忽略了用料本身的手感。就像买鞋,鞋底的缓震很重要,但你踩上去和光鲜的外观一样重要。悦意03用了磷酸铁锂电池,61.47kWh的容量,粗略算下来,充满一次油钱大概是4-6块(我猜的/估算/样本有限)。你觉得,动辄300公里还不够?实际上,日常通勤用,续航达到这个水平,差不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充电口设计在左前翼子板,半隐藏,跟前一波疯标的设计一样,外观干净,操作还挺方便(也可能是我迫切想找个点吐槽的点了)。
你会不会觉得,国产车优势在价格,但在耐用性上还得再挑。那个倒车影像,360 CAMERA,很多厂家标榜全景,但实际效果有时候还是差那么点意思。还记得我搞试驾时,发现深蓝S05的影像亮度极高,可那会儿倒车灯亮时,影像反而会过曝,真是个奇怪的逻辑。
然后,我开始想:到底是供应链快,技术快,还是用料都在敷衍点?你们觉得,制造线上的那些扶手和换挡杆,可能只是放个样子,不用心做的话,经年累月多少会出现异响吧。
这里我得更正个想法,早先觉得新车都差不多,结果发现,配件的质量其实取决于供应链管理。线路的焊接、装配的严密,都像是煮饭加入的盐,少了或多了都能影响口感。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那个黑色后包围,其实背后是用料的选择——黑色塑料质感,决定了耐刮耐磨程度,难怪这个价位的车,越看越像调色板上的颜料。
你是不是也在想:究竟这车的续航,是不是标错了?我猜,也许那个565公里,是满电状态下的理想值(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上可能用到80%电量,能跑个450公里左右。毕竟,极端环境下的表现没有那么够用。
谈到竞争,就是上面那个套路:比亚迪、吉利、深蓝这些车型,配置都在拼,但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悦意03有没有吃亏?我觉得这个畅享版更像是给入门用户买个门票,其实除了续航外,其他配置都还在正常线里。
这让我想起一个Q&A:你曾经为某个车型犹豫过吗?那会儿多数人都看价格只看官方页面,实际开起来才发现,某些配置根本不真实存在或者使用时没啥用。
自嘲一下,我这个人就是喜欢用用看就行,毕竟买车还是得比对着生活场景——你家门口那段坡,每天送娃上学,跑500多公里,真的重要么?还是用心感受的那份最好。
你会不会觉得,搞这行业太喜欢用模型和测试数据掩盖了生活中的细节?那个自动驾驶辅助,我试过,除了自动刹车,硬要说还能做到智能识别一切,其实个别场景还是得手动操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回头想想,倒车雷达、影像,实际上就是打开视野,但关键是,反应速度才是真正的考核标准。
说到性价比,其实我心里有个底:入门版能用,主打折扣和续航的车,其实就像是买生活的基本款,不上追求花哨的亮点。
是不是想问:你会不会因为看似便宜就忽视了车的细节?还是相信品牌和硬指标,其实都在衡量一辆车的价值感。
到底,哪次试驾,那个瞬间触摸的感觉,才是你心中的真?也许,下一次,手边那份出行的小心思,才更触动人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