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是关心汽车的人,估计都被一个叫小米YU9的名字刷了屏。
这车还没正式露面,光是网上流传出来的一些信息,就足够让大家伙儿议论半天了。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它的照片,心里就冒出一个念头:这不就是冲着路虎揽胜那个感觉去的吗?
一时间,各种讨论都来了,有的人兴奋地说,这下好了,咱们国产品牌也能造出这种又大又气派的大家伙了;也有的人半信半疑,说小米宣传的那个能跑一千五百公里的续航,到底是真的黑科技,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在发布会上听着热闹的PPT?
这车到底是能真正解决咱们普通家庭出行难题的神器,还是又一个需要靠情怀和信仰买单的电子产品?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捋一捋这台车,看看它到底有几斤几两。
要聊这台车,咱们得先明白一件事,就是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一门心思想买个大车,尤其是七座的SUV。
这事儿其实特别好理解,就是生活需要变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周末想全家一起出门逛逛,或者逢年过节回趟老家,五座车肯定是不够用的。
于是,很多人咬咬牙,花大价钱买了一台七座车。
可真用起来,新的问题又来了。
不少所谓的七座SUV,那个第三排座位小得可怜,成年人坐进去腿都伸不直,顶多就是个应急用的“小板凳”,坐时间长了腰酸背痛。
而且,一旦把第三排座椅打开,后备箱就剩不下多少地方了,一个大点的行李箱再加个婴儿车,可能就塞得满满当当。
更别提在城里开的感受了,那么大的车身,在老小区里找个车位、在狭窄的巷子里掉个头,简直就是对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
再加上那不低的油耗,每次去加油站,心都在滴血。
所以说,大家不是不喜欢大车,而是对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大车“又爱又恨”,爱它能装下一家人,又恨它用起来不够舒服、不够方便。
小米这次好像就是听到了大家伙儿的这些抱怨,它推出的YU9,首先在尺寸上就给足了诚意。
根据目前的消息,这台车的长度超过了五米三,轴距达到了三米一。
这些数字可能听着有点抽象,咱们换个说法,这个尺寸已经跟很多豪华品牌的顶级轿车,比如奔驰S级、宝马7系差不多了。
这么大的空间,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即使第三排坐了人,后备箱也还能有非常可观的装载能力,全家出行的行李、孩子的玩具车,都能从容地放进去。
据说,小米的设计师还考虑得特别细,在第二排座椅下面设计了专门放玩具的储物格,这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很贴心的设计。
当然,咱们也得实事求是,小米自己也透露,为了保证整体空间,第三排的坐垫设计得偏短一些,成年人长时间乘坐可能还是会觉得不太舒服。
这说明,即便是以解决用户痛点著称的小米,在“如何让七座SUV的第三排真正舒适”这个行业难题面前,也还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
这台车的空间到底是不是像宣传的那么好用,还得等真车出来了,大家亲自去坐一坐、试一试才知道。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台车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它号称能跑一千五百公里的综合续航。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米用了一套增程式动力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车上既有大容量的电池,也有一台1.5T的发动机。
平时在市区里上下班、接送孩子,你可以完全把它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开,纯电续航号称有三百公里,基本上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既省钱又环保。
而当你需要跑长途,比如自驾游或者回老家的时候,电池的电用完了,那台发动机就会启动,但它不是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一个“随车发电机”一样,烧油来发电,再用电来驱动车。
这样一来,你就彻底摆脱了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的烦恼,续航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方案听起来确实很理想,但咱们老百姓买车过日子,最关心的是实际情况。
厂家标称的续航里程,往往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
到了冬天,开着暖气,车上坐满了七个人,再拉上一堆行李,在高速上跑到一百二的时速,这一千五百公里的续航还能剩下多少?
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号称续航超过一千公里的增程车,一到冬天实际能跑八九百公里就已经算表现不错了。
小米这套全新的增程系统,到底靠不靠谱,省不省油,还得等成千上万的车主在各种路况下跑上一年半载,才能有个真实的结论。
除了空间和续航,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智能化自然是它的看家本领。
这台YU9上堆砌的科技配置,可以说是把能想到的都用上了。
比如,它的车尾门,据说直接就是一整块巨大的OLED屏幕,这可就玩出了花样。
等红灯的时候,你可以让它显示一些有趣的表情包跟后车互动;全家去露营的时候,它又能变成一个露天电影的幕布。
当然,这么酷炫的设计也让不少人担心,万一这块屏幕坏了,修一下的费用估计不便宜。
车内的智能体验更是小米的强项,语音助手可以同时识别车内不同位置乘客的指令,爸爸想导航,孩子想听歌,互不干扰。
它还能跟你家里的智能家居联动,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就能提前打开空调和热水器。
这些功能听起来很美好,也确实能提升用车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但同样的,软件和系统的好用程度,不是靠功能堆砌就能实现的。
现在展示的车机系统还是工程版本,流畅度怎么样,会不会像有些新车一样出现卡顿、死机的情况,承诺的那些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能不能按时通过软件升级推送给用户,这些都是未知数,需要时间来检验。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价格。
三十九万九千九的起售价,顶配接近五十万,这个价格直接就进入了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圈。
在这个价位里,有卖得非常火的理想L9和问界M9,更有品牌影响力根深蒂固的奔驰、宝马、奥迪。
对于手握四五十万预算的家庭来说,选择就很多了。
是选择一块奔驰、宝马的车标,获得那种传统的豪华感和品牌认同感,还是选择小米YU9这样一台在空间、配置和科技感上都做到极致,但品牌还需要时间积淀的新产品?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买这个价位车的人,往往更加谨慎,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参数好不好看,更看重车辆的可靠性、耐用性以及售后服务的便利性。
小米SU7的成功,证明了它在吸引年轻消费者方面的能力,但要说服那些为整个家庭购车的用户,小米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和更可靠的产品表现。
毕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台大七座SUV承载的,是全家人的安全和幸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