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销量榜出炉,红旗H5晋级前十,哈弗帝豪领跑榜首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那国产自主品牌车型销量榜就是猫数着自己抓了多少老鼠——而老鼠们还在为自己被抓鼓掌。你说荒诞不荒诞?销量这东西,仿佛是一众国货汽车的生命指标,谁的心跳快谁就能当“车王”,谁的脉搏慢谁就成了“抹布”。于是我们有了这份销量TOP 10榜单,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像是蒙着眼数钞票——我们都不确定这钞票到底花的是谁的钱。

先祭出咱排在第十的选手——红旗H5。这位仁兄标着“中国B级车销量冠军”的大旗,飒飒悠悠地爬到了60万辆。60万是什么概念呢?够塞满整个鸟巢,然后告诉现场观众:“本场不看球,只看车。”红旗嘛,名字听起来像要插在世界汽车之巅,实际上一激动,就把旗插在了自己家院子里。谁让我们天生喜欢一切旗帜,“红旗不倒”这个口号只要有地方喊,销量就能再涨三万。可惜,涨得再凶也只是榜单守门员,似乎是为了满足大众对于“爱国情节的B级车”的最后一丝尊严。

第九名奇瑞QQ,是自主品牌里的“青春回忆”。有人一谈到QQ就眼角湿润,以为那是QQ聊天软件,其实那是你的钱包被微轿蚕食的眼泪。毕竟,这车巅峰时期一坨就是140万+,让无数人怀着三千块的梦想,开上一辆五万块的车,从城乡结合部一路轰到天安门。可惜时代改变了,QQ宣布停产的那一天,和你卸载QQ空间的心情一样复杂:过去的好像都不再能回来,但未来的看起来好像也不是很可爱。虽然官方说新QQ即将上线,销量继续攀升,但未来是不是续上老QQ,可能还要再找段子手来续写。

说到五菱宏光MINIEV,第八名这货,不得不佩服五菱的营销脑袋——明明是辆小电瓶车,非要用“MINI”这个词招摇过市,线下主打深夜食堂卖煎饼果子,上线却成为了网红神器。170万辆,直接把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天花板给拉低了五米,成千上万的奶茶女孩、外卖小哥都成了五菱忠实韭菜。这车怎么看都像是马路游击队队长,秉承着“大家一起开,有事大家扛”的理念,把小型新能源市场搞得像春运:谁都挤得上,谁都能有票。至于安全性和续航,五菱表示,“你买得起就行,其他不是你该操心的。”看吧,销量冠军的背后,总是有那么一丝让人不敢细看的荒诞——但只要便宜,谁还在乎荒诞。

第七名长安逸动,销量搏搏190万。这个数字放在市中心已经可以假装新一线人口普查了。长安逸动能火,不是因为技术有多牛,或者外观有多美,而是“价格便宜、配置高、空间大”,像极了小时候去商场买特价米——就是冲便宜量大去的。逸动每升级一次,就像运动会100米比赛选手“自信突破新高度”,事实上突破的是价格的新低点。现在第四代逸动上市,消息热乎乎,官宣“突破190万辆”,卖点似乎是“我比之前更便宜”,全国人民摇旗呐喊,车企老板坐在幼儿园大小的办公桌上流泪:“量再大利润也没多少啊!”真是贫穷限制了逸动的想象力,打工人用销量给自己加油,长安用销量给自己画饼。

第六名吉利博越,200万,看起来好像很有航母气质,实际上更像是油条里的大葱:人人都觉得挺过瘾,谁也不想多吃。博越号称全球每2.3分钟卖出一辆,也就是说,一根烟没抽完,就又有人多了个新贷款。要我说,这个数字也挺危险——你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人是在深夜喝多了点了博越。如果把所有博越排成一队,可以从杭州堵到拉萨,沿途还能顺便开个售后服务小卖部。国产SUV的销量经常让外企看傻了眼,“为什么你们的SUV能卖这么多?”答案很简单,中国人一遇上SUV,感觉自己就是大老板,其实带回家就是小摊主。博越就是那种,“买不起更贵的,买最不贵但够大的”,冲着品牌与空间拿下的国货荣光。

来到第五名比亚迪秦,240万。秦的成功是因为它又便宜又环保又省油,听起来像是你家表姐推荐的那款“全能减肥神器”,人人买了都后悔,但秦让你后悔不起来,还真能用。秦家族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家族门派,打着“插混新能源”旗号,一路杀出重围,上到爷爷下到孙子都能开。销量一高,大家立马就说,“新能源创造中国奇迹”,但奇迹背后是无限贴补和政策窗口期,秦就是政策扶持下成长的胖孩子。比亚迪的老板肯定每天都做同一个梦,“销量再涨,地球都要插电。”只是,这插电插着插着,插出了卖电池的生意,插出了新能源补贴的争夺,插出了中国汽车的“新能源霸权”。你说这个现象荒不荒诞?说不荒诞,是因为托比亚迪的福,我们终于有了能“带电的油车”。

第四名比亚迪宋,260万。宋的销量比秦还要强,一路从SUV到新能源,把“全家桶”玩成了产业集群。国产品牌的灵魂就是“乔布斯的全家桶”,无论荤素难吃都打包卖给你。比亚迪宋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告诉大家“不管你要啥,我都有,还便宜,还能电动。”宋系列其实是中国人集体消费心理学的活化石,什么都能有,什么都能卖,什么都有人买。每一次销量攀升,都是把宋的“市场份额”做成了“人口普查”。如果把宋系列的车销量放在一起,能够喂饱三分之一中国城市的出租车公司。比亚迪宋的成功,其实是套路出的名堂,套路之深、销量之高,让其他车企都只能在边上抠脚直叹“有点厉害”。

第三名长安CS75,270万。说到这牌子,销售们喜极而泣,售后们痛哭流涕,因为270万个潜在投诉正擦拳磨掌地冲向售后部门。CS75就是中国SUV的代言人,把“平民版四驱梦想”玩成了社会现象。你家邻居买CS75,朋友买CS75,公司抽奖送CS75,仿佛只要你还活着,迟早得有一辆CS75。这个现象其实很容易理解:只要米面柴盐够便宜,车再大再丑都能卖。至于油耗?空间?操控?这些东西都见鬼去吧,你要的是“面子工程”。CS75的最大优势就是,“你想开大个子但不想付高价”,在中国就是能横扫万千小镇青年的加油站。270万的销量,不是硬实力的胜利,是吆喝的胜利,是价格的胜利,是小城市梦里做大买卖的胜利。至于二手车价格嘛——我们不谈,谈就是悲伤。

第二名哈弗H6,逼近400万,这货是自家的SUV带头大哥。H6这个名字普通得像小学生作文里面的“我的家乡”,但实际销量可以让所有合资SUV羞愧到回手机厂上班。网上段子说哈弗H6是“全中国的SUV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话不假,谁让设计师兼职无数年只修没坏的地方。每年十几万的销量,大街小巷都是哈弗H6的身影,买的人以为家里穷有H6不穷,开的人发现家里更穷还得养车。官方数据把销量一条条列得明明白白,真诚得让你怀疑,这数据是不是特意用来刺激厂家自信心的。至于买了的人,满天下都是一群“买SUV就是为了不被轿车欺负”的社会新人。四十万乘十年,这量堆起来都能修一条连接北京到广州的哈弗公路。有句话说得好:一想到中国人买SUV就是为了堵马路,哈弗H6的销量便多了一份神秘感。

终于到榜首吉利帝豪,400万,直接把其他品牌都打回了起跑线。帝豪这个名字有点莫名其妙,卖得像帝王,但开的都是王小二。帝豪是中国小镇青年的家用救国之选,有人说买帝豪像娶媳妇,便宜、耐用、能生(产销量),虽然不太好看,但来钱快。帝豪的销量,证明一个哲理:只要又大又便宜,就能拯救世界。400万的数字,能够让所有汽车二手商哭成泪人儿。车主的心声大概是,“帝豪用得久,不用换”,厂家则改口是“帝豪用得久,我们就能有新帝豪”。官宣400万的同时,直接加推纪念版,网友表示,“这车纪念好像只纪念苦日子。”你说这销量厉害吧,确实厉害,但厉害得有点平淡:毕竟,大家都知道性价比才是保命道,豪不豪看大家买不买。

回头看这TOP 10榜单,感觉像是在给中国人做家用汽车消费普查。其实榜单的意义不大,谁上谁下都是一场价格和心理战。国产自主品牌的成长路径,和小区一路涨价的包子铺没啥区别,卖得多了靠大家都相信,卖得少就说大家都不懂。销量数据就是最好的“买家秀”,卖出去的是产品,回来的都是故事。

榜单一边刺激着国货的自信心,另一边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汽车为王的年代,会买车的人和懂买车的人都不太一样。统计数字看起来耀眼,其实就是大市场里的小无奈。你在乎的是谁卖得多,车企在乎的是谁分得多,国家只在乎销量再冲亿。可惜,数字和情怀总是一对难兄难弟,你以为中国汽车靠创新冲榜,实际上是靠低价和人口红利堵榜。

最后用一句自嘲作结:看完中国自主品牌的销量TOP 10,才发现我钱包里的钱,还不够给他们每家买一个车标。销量创新高?也许下一个榜单,我得去路边借辆五菱,给榜单拍个合影,顺便感慨一声:国产汽车,你是国产韭菜,咱们都在榜单里混口饭吃罢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