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型正悄然进行。当价格战硝烟弥漫,众多车企深陷亏损泥潭之际,蔚来旗下全新品牌乐道汽车于2025年7月10日晚间正式发布了其首款车型乐道L90的预售价格,整车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更是低至19.39万元起。这不仅是蔚来多品牌战略下的关键一子,更是其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寻求“第二曲线”增长,破局千亿亏损困境的野心与底牌。
乐道L90的推出,标志着蔚来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家庭市场的全面进击。这款定位为“智能大空间旗舰SUV”的车型,凭借其5145mm的车身长度、3110mm的超长轴距、三排六/七座布局以及240L的智能电动前备舱,精准切中了家庭用户对大空间、多功能的需求痛点。这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早期的“技术尝鲜”和“政策驱动”转向“用户价值”和“实用主义”的理性回归。消费者不再仅仅为电动化买单,更看重车辆在日常家庭场景中的实际承载能力与舒适体验。
更重要的是,乐道L90全面复刻并共享蔚来引以为傲的充换电体系。截至目前,蔚来已建成3400座换电站和4659座超级充电站,覆盖9纵11横16大城市群,连通全国550个城市。这一补能优势,将有效缓解家庭用户的里程焦虑,为乐道L90在大众市场的普及奠定坚实基础。然而,这种重资产投入的换电模式,也正是蔚来过去十年累计亏损超千亿元(截至2025年Q1,累计亏损已达1300亿元)的核心原因之一。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高达数百万,年运维成本不菲,导致其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2.55%。
那么,蔚来为何仍坚持这条“烧钱”之路?其底牌在于将“重资产”转化为“长期壁垒”的战略野心。一方面,蔚来正通过开放换电网络合作(已与长安、吉利、奇瑞、江汽、广汽、一汽、路特斯等车企达成合作),试图摊薄成本,提升换电站利用率,并探索向第三方收取服务费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乐道L90的销量上量,将直接提升换电网络的整体利用效率,从而改善其财务模型。尽管800V快充技术日益普及,但换电模式在3分钟极速补能、电池健康度管理以及车电分离带来的购车成本降低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尤其对于追求便捷与保值的家庭用户而言。
乐道L90的入局,也引发了现有蔚来高端用户的潜在担忧——品牌稀释风险。毕竟,当一个以“极致服务”和“高端体验”著称的品牌,推出一个面向大众市场的子品牌时,如何平衡品牌定位,避免“蔚来”的价值被“乐道”所稀释,是所有多品牌战略的共同挑战。然而,蔚来对此的应对策略是明确的品牌区隔:主品牌NIO坚守高端服务与极致体验,继续深耕30万元以上市场;乐道则聚焦20-30万元级家庭实用与普惠智能,强调“智能大空间”和“便捷补能”。这种多品牌矩阵,并非简单的“降维打击”,而是应对市场“内卷”、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它预示着中国新能源车企正从单一品牌竞争走向精细化运营,以用户价值为核心,深化市场渗透,这才是真正的“精耕细作”。
乐道L90的成败,将直接决定蔚来“第二曲线”的走向,也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迈入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精耕细作新阶段。唯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构建体系化竞争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车企应借鉴此案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盲目扩张转向深耕细作,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差异化、体系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中破茧成蝶。
终极拷问: 当所有人都开始“精耕细作”,当“用户价值”成为口头禅,真正的差异化又在哪里?是技术壁垒、成本控制,还是那份在“千亿亏损”中依然坚持的“换电信仰”?或许,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在于谁能跑得最快,而在于谁能活得最久,并且活得最“值”。而这个“值”,最终将由市场和时间来残酷裁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