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曾110踢走华为,如今30%股权求合作,市场会给第二次机会吗?

广汽曾11:0踢走华为,如今30%股权求合作,市场会给第二次机会吗?

2023年夏天,广汽集团一场内部投票闹得沸沸扬扬——11票赞成、0票反对,把合作了三年的华为"踢"出了AH8项目。当时官方说法挺硬气:"埃安卖得太好了,我们要自己搞高端。"可谁能想到,这话刚说完一年不到,埃安的销量就像坐了滑梯。2024年还能勉强维持在4万辆每月,2025年上半年直接跌到2万多,连曾经看不上眼的增程式都成了"救命稻草"。结果呢?消费者不买账,市场用冷淡回应得很彻底。

广汽曾110踢走华为,如今30%股权求合作,市场会给第二次机会吗?-有驾

说句扎心的,现在广汽新能源车上上下下挤在15-30万价格带,埃安、昊铂、华望三个牌子跟约好了似的,消费者站在展厅里半天分不清谁是谁。更尴尬的是霸王龙打经济牌——本想靠增程拉低门槛,结果老百姓转头就去看纯电车了。你说这是为啥?现在谁买车不看智能化?你增程再省油,车机卡成老年机,智驾连个自动变道都不敢弄,谁愿意为"油改电"的旧技术买单?

这时候广汽又想起华为了。最近有消息说,广汽打算拿30%股权换技术,想拉着华为再造个高端牌子。可这算盘打得再响,得看对方愿不愿意接啊。当年华为在AH8项目里啥角色?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全包揽,结果被一句"我们要自己做"给打发了。现在呢?华为智界已经卖得风生水起,问界M9单月破2万,华望虽然要明年才上市,但光是"华为深度赋能"的标签,就够车企眼红半年。

市场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当年广汽觉得华为是"乙方",现在华为早不是当年那个乙方了。你看现在车企找华为合作,哪个不是带着技术方案登门?极狐、赛力斯、奇瑞,哪个没把"华为Inside"当金字招牌?反观广汽,现在手里攥着30%股权想换技术,人家华为是缺你这点股份,还是缺你这套流程?

其实最让人唏嘘的,是当初那句"埃安卖得太好"。2022年埃安确实风光,月销破3万,成了新势力里的"黑马"。可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产品线混乱——AION Y、AION S打着网约车标签,AION V、AION LX又不够惊艳。等到消费者新鲜劲过了,竞品一个个冒出来,埃安的短板立刻暴露:智能化落后、设计同质化、品牌定位模糊。这时候再想靠自己搞高端,哪有那么容易?

现在回头看,要是当初没踢走华为,埃安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至少智能座舱不会被吐槽"反应迟钝",智驾系统不会连高速都跑不明白,品牌形象也不至于到现在还在"网约车"和"高端车"之间摇摆。可商场如战场,哪有那么多"要是"?

市场从来不等人。当年觉得"自己能行"的企业,现在有多少在后悔?当年觉得"合作能共赢"的企业,现在又有多少尝到了甜头?广汽现在捧着股权上门,华为会不会接?就算接了,华望明年的市场表现能不能挽回局面?这些问题,怕是连最懂车的分析师都不敢打包票。

最后想说,企业合作就像谈恋爱,处得好能一起过一辈子,处不好一拍两散。可分开后再想复合,光有"我错了"可不够——你得拿出诚意,拿出改变,拿出能让对方看到的未来。否则,就算当年踢走的是别人,现在求回来的,也未必是原来的那个人。

经典语句:世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进步;合作不是妥协,而是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

内容调用资料信息网站名称:乘联会官网、广汽集团2023-2025年半年度报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官方新闻稿、汽车之家行业分析专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