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巅峰对决,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成都车展前瞻

要是您还觉得去车展就是看看新车长什么样,摸摸内饰,那可能真得更新一下观念了。

现在的车展,尤其是像2025年成都车展这样的大型展会,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汽车“选美大赛”。

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火药味十足的科技竞技场,各大车厂都把自家压箱底的宝贝技术拿出来,真刀真枪地比划。

智驾巅峰对决,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成都车展前瞻-有驾

这已经不是在卖车了,这简直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未来的汽车该是什么样子。

咱们普通人看着这些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心里肯定会犯嘀咕:这些车真能自己在大马路上开吗?

跑一千多公里不充电不加油,是真的吗?

电池真的能做到不起火吗?

这些过去只在电影里看到的东西,怎么一下子就全都冒出来了?

咱们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也最觉得神奇的智能驾驶。

过去几年,咱们听说的自动驾驶,总感觉有点不靠谱,要么得在特定高速路上才能用,要么就是系统动不动就提醒你“请立即接管”,让人心里没底。

但是在这次成都车展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车企们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集体把这个“未来科技”变成了“现在就能用”的实在东西。

华为支持的那些车,直接就在成都最堵、路况最复杂的市中心搞起了实车演示,他们管这叫“无图智驾”。

说白了,以前的自动驾驶就像一个死板地跟着导航走的新手,地图上没画的路它不敢走,遇到突发情况就容易懵。

而这个“无图”技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它不完全依赖那张固定的地图,而是靠车上装的激光雷达、摄像头这些“眼睛”,加上一个超级聪明的“大脑”电脑,实时地去看、去分析路况。

不管是突然变灯的红绿灯,还是猛地窜出来的外卖小哥,它都能自己判断,然后做出最合适的反应。

看它在车流里穿梭自如的样子,很多人都觉得,这比自己开了十年车的老手还要稳当。

理想汽车和 小鹏汽车也没闲着。

理想直接宣布,他们的无图智能驾驶系统开始给车主们升级了,这意味着全国有越来越多的理想车主,在自己的城市里就能用上这种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

小鹏汽车更是下了一步狠棋,把以前只有在三四十万甚至更贵的车上才有的高级智能驾驶技术,装到了十五六万的普通家用车上。

这就好比,以前只有大老板才能请得起专职司机,现在咱们普通工薪家庭也能享受到这个待遇了。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高级的智能驾驶技术正在快速普及,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正在用技术实力,让所有人的出行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说完了聪明的“大脑”,再来看看汽车那颗强劲的“心脏”——电池。

续航焦虑,这个词困扰了所有想买电动车的人好多年。

智驾巅峰对决,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成都车展前瞻-有驾

一到冬天,电量掉得飞快,开个暖气都得小心翼翼;跑个长途,总得提前规划好沿途的充电桩,生怕被扔在半路上。

这种体验确实不好。

不过,在这次车展上,咱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曙光。

宁德时代拿出了一款叫“钠新”的钠离子电池。

咱们可能对这个“钠”不太熟,简单理解就是,它特别不怕冷,而且地球上钠的储量比锂多得多,成本也更低。

发布会上说,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里,这电池也能一按就启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说,就算你生活在东北最冷的地方,你的电动车也能像在温暖的南方一样,随时都能正常使用,再也不用担心冬天车子“罢工”了。

更让人觉得踏实的,是上汽名爵展示的“半固态电池”。

咱们现在车里用的电池,里面大多是液体的电解质,这种液体怕热也怕撞,是电池起火风险的主要来源。

智驾巅峰对决,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成都车展前瞻-有驾

而半固态电池,就是把大部分的液体换成了更稳定、不容易燃烧的固态物质。

为了证明它有多安全,厂家在现场做了一个非常苛刻的实验,用十根钢针从不同方向同时刺穿整个电池包。

结果,别说起火爆炸了,连一点烟都没冒出来。

这给人的安全感实在是太强了,它几乎从根源上解决了大家对电池安全的担忧。

当然,对于那些既想要电动车那种安静平顺的驾驶感,又一点都不想为续航担心的朋友,增程式和混合动力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步。

比如深蓝汽车的S07,它那个增程系统,一升油能发出3.7度电,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1385公里。

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你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从成都开车到北京,理论上中途都可以不进服务区。

还有像岚图汽车的追光L,作为一辆插电混动车,它光用电就能跑410公里,这个纯电续航里程,比很多早期的纯电动车还要长,平时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当成一辆纯电车来开,一点油都不用烧。

这些续航超过一千公里的“猛兽”们接连出现,让“里程焦虑”这个词,听起来越来越像一个过去式了。

最后,咱们再看看车里面,那个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空间——智能座舱。

智驾巅峰对决,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成都车展前瞻-有驾

如果说以前的车内智能系统,比的是谁的屏幕更大,那现在比的就是谁更聪明、更懂你。

很多车企都开始和像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合作,让车机变得像个真人助理。

你不再需要说“你好,请打开空调”这样死板的命令,你可以用很自然的口吻跟它说:“我有点冷,帮我找个附近评价好的火锅店,要带停车位的。”它都能听懂并且帮你办好。

吉利汽车甚至推出了一个叫Eva的“情感智能体”,她能通过你的语气和表情,感知你的情绪,在你累的时候给你放点舒缓的音乐,在你开心的时候跟你开个玩笑。

再加上像深蓝S07那种车内大面积使用柔软的麂皮绒包裹,配上可以随着音乐变换颜色的氛围灯,坐进车里,感觉已经不单单是在开车了,更像是在享受一个属于自己的、移动的、智能又温馨的私人空间。

所有这些技术的集中爆发,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积极的政策在推动。

就拿成都来说,当地政府已经开放了超过680公里的道路,专门给这些智能汽车做测试,这些路段包含了城市、高速、山区等各种复杂环境,给车企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练兵场”,让技术能更快地成熟。

同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海量的用户。

数据显示,现在新卖出的车里,带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已经超过了一半,这个比例是世界第一。

这么多的车在路上跑,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真实的数据又反过来“喂养”了人工智能系统,让它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巨大的市场催生了先进的技术,技术又让产品变得更有竞争力,好产品又进一步赢得了市场。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才能在今天的车展上,看到中国汽车工业如此令人振奋的景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