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说断了各位的念想:这台车,全球就一台,你我这辈子别说买了,估计连摸一下的机会都微乎其微。
保时捷为庆祝进入拉丁美洲25周年,捣鼓出这么个“豹猫”,一台孤品级别的911 GT3 Touring Ocelot。
是不是觉得这操作挺凡尔赛的?
没错,人家压根就不是造出来卖的,而是造出来让你眼馋的,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橱窗款”。
[1][2]
所以,这就很有意思了。
咱们普通人玩车,讲究个性价比,研究下数据,琢磨下改装潜力。
而有钱人的世界,是拿车来讲故事的。
保时捷这帮斯图加特的工程师,不去跟你掰扯零百加速快了几毫秒,人家直接给你端上一盘文化大餐:哥伦比亚亚马逊雨林。
听听,这意境一下就上来了。
[2][3]
这台浑身披着“森林绿金属漆”的尤物,官方说灵感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观。
说实话,绿色车不少,捷豹绿、英伦绿都挺有味道,但这“森林绿”还真有点说法。
光线下,这抹绿深邃得像是把一整片热带雨林的倒影都融了进去,随时能从车身里跳出一只美洲豹似的。
[4] 车名里的“Ocelot”——豹猫,一种独来独往的丛林猎手,狡黠又优雅。
这比喻简直绝了,把GT3 Touring那种明明性能爆表却非要藏起大尾翼的闷骚劲儿,拿捏得死死的。
[2]
你看,故事这不就来了么。
保时捷的“Sonderwunsch”部门,这词德语里是“特殊要求”的意思,干的就是这种顶级定制的活儿。
[1] 这帮人不是造车工程师,他们更像是汽车界的炼金术士。
把客户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者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揉碎了再重新塑造成一台独一无二的保时捷。
[5] 就拿这台“豹猫”来说,车身上的“百年银”装饰条、轮圈上的细线,还有B柱上那不起眼的专属标志,处处都透着一股“懂的都懂”的精致感。
[3] 这种细节,跟那些贴个拉花、换个轮毂就自称“定制”的玩法,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当然,有人会说,拿一台声浪能掀翻屋顶的4.0L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去致敬一片讲究静谧和谐的热带雨林,这不是有点黑色幽默么?
这机器,375千瓦的最大功率,峰值扭矩450牛·米,一脚油门下去,雨林里的猴子都得吓得从树上掉下来。
[2] 这种猛兽般的动力和环保主题的碰撞,本身就挺矛盾,挺有嚼头的。
是真心的致敬,还是一种高级的凡尔赛炫技?
把最狂野的机械性能,包裹在最原始自然的皮肤之下,保时捷这一手玩得很高明。
车里的故事感就更强了。
猫棕黄色的毛发(官方叫Cohiba棕色皮革)成了主色调,点缀着黑色和奶油白的细节,完全就是一只豹猫趴在你眼前的感觉。
座椅中间那片Pepita千鸟格织物,是保时捷自家经典元素的回归,又恰好和豹猫的斑点花纹对上了号。
[2] 最绝的是头枕上那个压印的豹猫剪影,据说灵感来自哥伦比亚当地的野生动物过街警示牌。
[6][7] 你想想,你坐在车里,仿佛时刻在提醒自己,正驾驭着一头来自丛林的猛兽。
这种心理层面的暗示,比任何性能数据都更能激发驾驶的欲望。
这事儿其实也反映了顶级汽车品牌思路的转变。
在电动车恨不得把冰箱彩电都塞进去的今天,保时捷这种传统性能车企怎么活?
答案就是,卖性能,更要卖文化,卖故事,卖那种独一份的尊贵感。
这台911 GT3 Ocelot其实是“Icons of Latin America”(拉丁美洲偶像)系列的第一台车,后面肯定还有别的故事要讲。
[4][8] 搞不好哪天就整个“潘帕斯雄鹰”版或者“桑巴舞者”版,专门收割各国顶层富豪的情怀。
说白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好用,而在于它背后的稀缺性和故事性。
这台全球唯一的“豹猫”,最终可能会静静地停在某个不对外开放的博物馆里,或者被某个神秘买家收入囊中,成为一个传说。
对保时捷来说,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既纪念了25年的风雨,又秀了一把肌肉,告诉全世界:论讲故事,我才是祖师爷。
[3] 而对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也就是多了个吹牛的谈资。
下次再有人跟你聊GT3,你就可以慢悠悠地弹弹烟灰,问他一句:“你知道那台哥伦比亚雨林的豹猫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