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汽车晒出的2025年第一季度成绩单,在新能源汽车圈里炸开了锅。
这个曾经被戏称为"卖一辆亏一辆"的新势力品牌,如今交出了营业收入158.1亿元、毛利率提升到15.6%的成绩,更让人惊讶的是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3.7亿缩水到6.6亿。看着这份财报,不少人都忍不住要问:小鹏到底经历了什么蜕变?
要说最亮眼的还得是销量表现。一季度卖出94008辆车,同比暴涨330.8%,直接把理想汽车从新势力头把交椅上拽了下来。记得去年这时候,小鹏还在为月销破万发愁,现在单月35045辆的成绩,简直像坐上了火箭。有趣的是,这销量暴增的背后藏着个小秘密——他们的王牌车型G6上市首季就贡献了超过六成销量。看来这款搭载了XNGP智能驾驶系统的SUV,真是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拆开账本细看,营收结构的变化更有意思。虽然总营收158.1亿看着唬人,但汽车销售才是大头,占了143.7亿。不过服务及其他业务贡献的14.4亿也不容小觑,这说明小鹏的软件订阅、充电服务等正在形成新的增长极。就像互联网公司搞生态圈,造车新势力也在探索后市场的盈利模式。
说到利润改善,那可是门大学问。毛利率从去年的12.9%爬升到15.6%,相当于每卖100万的车,毛利多了2.7万。这背后既有供应链降本的功劳,也离不开规模效应显现。更值得玩味的是,研发费用占比从25%降到18%,说明小鹏开始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过4.3亿的调整后净亏损提醒我们,造车这行当烧钱的速度依然惊人。
现金储备452.8亿这个数字很有迷惑性。表面看足够支撑好几年,但考虑到造车行业动辄百亿的研发投入,这笔钱顶多算是个安全垫。好在经营活动现金流由负转正,证明造血能力开始恢复。这就好比一个长期失血的病人,终于止住了流血点。
横向对比更有意思。零跑一季度虽然营收破百亿,但1.3亿的净亏损说明他们还在爬坡期。理想汽车那边还没交卷,但根据前四个月交付量,小鹏暂时领先优势明显。不过别忘了,蔚来ET5换代在即,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也在磨刀霍霍,这场仗远没到收场的时候。
回看小鹏这几年的发展轨迹,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逆袭案例。2023年同期亏损23.37亿,到去年同期13.68亿,再到如今6.6亿,每年亏损收窄幅度都在50%以上。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既有管理层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年砍掉了三个冗余部门,也有战略调整的智慧:聚焦智能化差异化竞争。
不过狂欢背后仍有隐忧。单车均价跌破17万,说明走量车型还是靠中低端产品。虽然G6打开了局面,但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的价格围剿,如何守住利润空间是个难题。更棘手的是,智能驾驶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小鹏引以为傲的XNGP系统,正遭遇华为ADS 3.0的强力挑战。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这份财报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新势力淘汰赛进入下半场,二是技术路线选择决定生死。小鹏押注的纯电+智能驾驶组合拳初见成效,但大众市场能否接受20万价位带的高阶智驾,还要看后续市场表现。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普及时,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
这场财报季的大戏才刚开始,小鹏的逆袭剧本能否持续下去?零跑会不会后来居上?理想的高端化路线会不会碰壁?这些悬念都等着时间给出答案。各位看官老爷们,你们觉得小鹏这次是真的走出ICU了,还是只是回光返照?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