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7月宣布停止,本以为汽车价格战将告一段落。然而,吉利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7月购车权益,高1.8万元,并附赠多重礼遇。这不禁让人疑问,吉利口中的“反内卷”是否只是针对比亚迪?
回顾5月底,比亚迪开启“银河大降价”,吉利作为响应快的车企之一,却在重庆汽车论坛上对比亚迪进行“贴脸输出”,声称抵制降价。然而,转眼间,吉利却自己开启了降价促销,将帝豪价格下探至4.89万元,甚至比比亚迪还低。这不禁让人感叹,吉利“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事实上,不仅是吉利,其他车企也纷纷加入降价大军。智界全系车型在小米YU7上市后下调2万元,长城欧拉好猫售价区间也下降至8.38-10.38万元。就连一直抵制降价的长城,也不得不“低头”,推出限时换新价。而小鹏G6虽然没有官宣降价,但线下门店售价也下降了8000元,让不少老车主感到“背刺”。
比亚迪降价时,其他车企纷纷抵制,声称比亚迪“内卷”不利于行业发展。然而,当其他车企降价时,行业内却反应平淡。这不禁让人怀疑,抵制降价只是“表面功夫”,真正抵制的是比亚迪。
比亚迪这几年销量突飞猛进,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引起其他车企的嫉妒。然而,真正让友商难受的并非销量,而是比亚迪的技术路线。在国家没有主推新能源时,比亚迪就深耕电动车领域,all in新能源。而其他车企则在内燃机和新能源之间摇摆不定,导致在插混技术上落后于比亚迪。同时,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使其成本更低,价格更有优势。
因此,只要比亚迪降价,就会引起行业内疯狂的攻击。而其他车企降价时,行业内却反应平淡。归根结底,降价并非比亚迪的原罪,改变行业路线才是。
7月价格战现状
尽管比亚迪停止,但其他车企的降价促销并未停止。比亚迪的销售政策基本延续了6月,但价格透明度有所降低。吉利更换了促销主题,但力度与6月相同。长安启源取消了置换和金融政策同享的。深蓝汽车取消了部分车型的充电桩赠送。
价格战的影响
价格战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双刃剑。短期内,降价可以刺激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但长期来看,价格战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影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终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行业反思
面对价格战,中国汽车行业需要进行反思,回归价值竞争。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而不是单纯依靠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同时,行业协会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结语
汽车价格战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只有告别价格内卷,回归价值竞争,中国汽车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