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手里的钱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花一笔大钱买车,可不是件小事。
大家心里头都有一杆秤,图的不仅仅是车子外观好不好看,空间大不大,更在意的,是这台车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让人省心。
很多人一提到车子的品质,总会想到“德系标准”,觉得那是个金字招牌。
但这个标准到底是个啥?
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还是实打实地用行动来证明的?
今天咱们就拿一汽-大众的全新揽境这台车来好好聊聊,看看所谓的“严苛标准”,在它身上到底是怎么体现的,是不是真的能让咱们普通消费者心里踏实。
咱们先说说一台车出厂前都得经历些什么。
很多人可能以为,车造好了在试车场里跑几圈就完事了,其实这只是最基本的一步。
对于像揽境这样的车来说,它的“高考”考场,是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极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刀真枪地去挑战极限。
你想想看,在咱们国家东北的黑龙江,冬天零下四十度的低温是家常便饭。
在那种环境下,别说车了,人出门多待一会儿都受不了。
揽境的工程师们就把测试车开到那里,故意在户外冰天雪地里停放超过三天三夜,也就是72个小时。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模拟咱们普通人冬天把车长时间停在户外的情景。
很多人都有过冬天车子打不着火的糟心经历,电瓶没电,车窗冻住,心里那叫一个急。
而揽-境经过这么一番“冷冻”之后,点火启动的时间,根据测试数据,居然比同级别的其他车型要快上百分之三十。
这背后靠的是一套智能的电池保温系统,它就像给电池穿了件羽绒服,在极寒天气里保护着车辆最关键的电子部件,确保随时能正常工作。
从最冷的地方,再到最热的地方。
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夏天地表温度能达到七十摄氏度,鸡蛋放上去都能烤熟。
在这样的环境里,对车最大的考验就是散热和空调系统。
测试团队开着揽境,在火焰山地区顶着毒辣的太阳连续行驶十二个小时,这期间车子不能停下来休息。
结果显示,即便外面是能把人烤化的温度,车里的空调系统依然能稳定地把温度控制在二十八摄氏度以下,提供一个舒适的驾乘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持续高温的炙烤下,车辆的动力电池工作效率只下降了百分之五,这意味着它的性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不会因为天气太热就出现动力减弱或者“趴窝”的情况。
除了极寒和酷热,高原环境也是一大挑战。
去过西藏、青海的朋友都知道,海拔高了空气稀薄,人会有高原反应,汽车也一样,发动机会因为进气不足而导致动力下降,开起来感觉“没劲儿”。
揽境的测试地点选在了海拔四千七百米的昆-仑山垭口,在那里进行了满载爬坡测试。
所谓满载,就是车里坐满人,后备箱也装满东西,模拟一家人出游的真实状态。
在这样的高海拔、高负荷情况下,揽境的动力输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减,依然能稳稳地爬上陡坡。
这说明它的发动机和整个动力系统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把这些测试地点连起来看,从零下四十度的雪原,到地表七十度的沙漠,再到四千七百米的高原,揽境的测试里程累计达到了惊人的九百三十七万公里。
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概念,换算一下,就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之间,来来回回跑了二十四趟。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百三十五万公里,是专门在砂石路、搓板路、冰雪路这种非常毁车的烂路上跑出来的。
车企花这么大的力气,跑这么长的里程,其实就是为了一个目的:确保这辆车不管被中国的消费者开到任何一个地方,面对任何一种气候和路况,都能表现得稳定可靠。
如果说户外路试是考验车辆的整体适应性,那么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各种模拟试验,就是用更科学、更极端的方式,去考验车辆每一个零部件的耐用性。
这些试验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每一项都直击要害。
比如“淋雨试验”,它模拟的不是咱们平时遇到的小雨、中雨,而是台风级别的特大暴雨。
实验室里的喷淋装置,喷水压力达到了120千帕,这是行业通用标准的两倍。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别人家的车是在模拟淋浴,而揽境是在被高压消防水枪从四面八方持续猛冲。
经过这种强度的测试,车身内外都不能有任何渗水、漏水的地方。
同时,工程师还特意把天窗的排水管道流量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这样就算遇到短时间的强降雨,也能快速把雨水排掉,防止出现雨水倒灌进车内的尴尬情况。
这对于生活在南方多雨地区的车主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保障。
还有一个更“变态”的试验,叫做“气候交变试验”。
就是把整台车放进一个密闭的实验舱里,在两千个小时之内,让温度在零下四十度和零上八十五度之间来回剧烈变化。
这种测试模拟的是什么呢?
它模拟的是一辆车在地球上可能经历的最极端的温差环境,考验的是车上所有塑料件、橡胶件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
测试结果显示,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反复折磨下,揽境的车载电脑系统,每一千个小时的重启次数低于0.3次,而行业的平均水平是0.8次。
这意味着它的电子系统非常稳定,不容易因为剧烈的温度变化而出错或者死机。
再比如“振动试验”,这是为了模拟车辆长年累月在颠簸路面上行驶后的状态。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车开个几年就到处松松垮垮、异响不断。
这个试验就是通过一个强大的液压振动平台,让车身在台架上承受相当于在中国典型路况上行驶三十万公里的持续振动。
这等于是在实验室里,让这台车快速“变老”十五年。
试验结束后,检测车身关键结构点的变形量,结果被控制在2毫米以内,而国家标准的要求是限值在5毫米以内。
这说明,即便在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揽境的车身框架依然能保持非常高的刚性和整体性,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当然,一台车好不好,不仅要看它出厂时的品质,更要看厂家在售后服务上给出的承诺。
一汽-大众为揽境提供了首任车主终身质保的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最核心、成本也最高的关键部件。
敢做出这样的承诺,本身就说明了厂家对自家产品质量的底气。
同时,它还配备了全天候的道路救援服务。
就像原文里提到的那个例子,车主在人烟稀少的高原地区发生爆胎,通过车载系统呼叫救援,四个小时内救援车辆就赶到并完成了维修拖车。
这种高效的服务,在关键时刻能给车主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此外,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一汽-大众也建立了一套质量追溯系统。
每一台揽境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记录着它从生产到测试的所有数据。
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随时查看自己车辆的“健康报告”,系统还能提前预警一些潜在的故障风险,让车主可以提前进行检查和维护。
根据统计,这套系统让车辆的售后维修时间平均缩短了百分之四十,客户的满意度也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这让汽车的保养,从过去“坏了再修”的被动模式,变成了“提前预防”的主动模式,真正让用户用车更安心。
全部评论 (0)